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在山東鄒平市,清明節習俗由來已久,主要有填土上墳祭奠故人,為故人立碑,踏青遊玩。


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填土與上墳:清明節的上墳儀式有兩個環節,一是填土,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晚輩要到故去的長輩墳上填土,即清理四周的雜草垃圾,補填墳上的坑窪,最後還要在墳頭上加一塊帶草的土塊,準備上墳時壓黃紙用。二是上墳,用船盤帶著炸貨以及碗碟、筷子、酒水、黃紙等祭祀用品上墳。炸貨一般有炸魚、炸肉、炸菜等。這是傳統的上墳儀式,一般是清明前一天進行,早上未出太陽時進行填土,傍晚再上墳祭拜燒紙送錢。

現代人是抽時間去上墳,填土上墳一起辦。有的在清明前一天的早上,有的在上午,也有的在下午。還有的在清明節當天填土上墳,不一而足。


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立碑:有兩種形式,一是兩位老人都故去了,兒孫給老人立碑。二是兩位老人中一人故去一人仍建在,為兩位老人立碑,用紅字、黑字加以區分。一般是兒輩率孫輩給故去老人立碑。立碑還要講究朝向。

遊玩:真正的清明節這天,是一個外出踏青遊玩的日子。要不,國家也不會放長假。放長假不是為了單純的讓你回家上墳,而是讓你外出遊山玩水高消費,拉動經濟上升。

在我們老家----鄒平市九戶鎮,記得小時候,說小其實也不算小了,大概十幾歲的樣子。那時還是生產隊的時候,村裡每年的清明節都會扎大秋千,很高,有十幾米,兩邊的豎杆是大竹竿,用油絲繩斜拉著固定。中間的鞦韆繩索是棉麻大繩,下邊還要套上一塊木板,一兩個人可以打,最多可以容納四個人一起打鞦韆。一上來,晃晃悠悠,還得有送鞦韆的。慢慢的,打鞦韆的人就“驅”了起來,越驅越高。記得好幾次,鞦韆差不多跟上邊的橫樑平行了,很是嚇人。

鞦韆是大人們打的,輪不到我們小孩子們。怎麼辦?於是家家戶戶用繩索在大門框上、在合適的樹杈上栓起了小秋千,孩子們在家裡打鞦韆,倒也其樂融融。


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扎清,是我們小孩子們的又一個過清明的遊戲。清明節前一晚上,四五個小朋友聚在一戶人家,有從家裡帶雞蛋過來的,有從家裡帶麵條過來的,到了早上,自己動手,學著大人的樣子,煮雞蛋,下麵條,過清明。記得有一年我們幾個小朋友一起過清明,說早上要吃韭菜炒雞蛋,傍明天摸黑外出到菜園裡偷韭菜,結果偷回來的是麥苗子,炒了雞蛋越吃越不對味兒。一琢磨才知道,韭菜地與麥子地相連在一起,慌慌張張割了麥子放了韭菜。

過清明,還要在大門框上插上松枝或柳枝。記得有一年清明節,我們相約到鄰村的墳塋裡去折松枝,剛到了那裡,突然一整夜貓子(貓頭鷹)叫,“古妙古妙咕咕妙”,嚇得我們連滾帶爬好一陣往回跑。過清明,還要染雞蛋、碰雞蛋。特別是女孩子,在清明節這天要把煮熟的雞蛋染成彩蛋,五顏六色,很是好看。到了道上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一是展示一下彩蛋,顯擺一下,看看誰的雞蛋更好看。二是“鬥雞蛋”,看看誰的雞蛋又硬又結實。兩個小朋友互鬥雞蛋,誰的破了就先吃誰的。

現代人的清明節,踏青遊玩放風箏是主要活動。清明節期間,正是春暖花開好時節,一家人外出,上山看花挖野菜,回來聚個下餐,生活的有滋有味。


山東鄒平清明節習俗:填土上墳和遊玩


我是凡人俗影,愛好人文紀實攝影。這是山東鄒平市過清明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歡迎補充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