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香港警匪劇,一直是社長記憶深處最特別的存在。

《刑事偵緝檔案》系列可謂刑偵劇鼻祖,奠定了TVB刑偵劇的基礎格局:單元劇模式解決案件,並且案件之間互相穿插,每個小案子都會設置蛛絲馬跡來引出最終的大案子。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劇集多關注一些諸如婚外戀、歧視偏見、家庭矛盾等社會問題,像“紅衣女殺人”案、“端木紫”案、“蝴蝶殺人”案等等,發人深思,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鑑證實錄》系列是港版CSI,啟動神推理模式,情節更加緊湊,案情越發撲朔迷離,將案件重點放在“鑑證”上,讓觀眾瞭解解剖、法證的過程。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陀槍師姐》系列則更加趨於生活化,劇中三元(滕麗名飾)和娥姐(關詠荷)這兩個女刑警,比男性警官更拼命。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隨著TVB的沒落,香港警匪劇也鮮少有能稱為經典的作品。

前段時間TVB演員劉何志被曝猝死街頭。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他生前居無定所,生活極度拮据,一天要打好幾份工,夜晚在大街的公共座椅上休息時忽然去世。

TVB演員的生存現狀令人擔憂,低片酬加上不景氣的影視市場,讓他們很難生存。

前段時間開播的香港警匪劇《心冤》引進內地市場,呼聲大卻反響一般。

不可否認,自我閹割式的情節刪減,讓這部劇很多情節不連貫,但是一味販賣港劇情懷,亦難以提起觀眾的觀看慾望。

《鐵探》目前口碑8.0,緊湊的劇情加原汁原味的港風警匪劇,已經讓觀眾感嘆,這劇似乎拍出了80、90年代香港電影的水平。

而這些創新才是這部劇高口碑的根本原因。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服從與反抗:是命重要,還是令重要?

尚垶,是西九龍警署重案組的一名高級督察。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他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用他的話來說,“我天生就是來破案的”。

用捨生忘死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

正是如此,他的妻子受不了每天擔驚受怕的生活,選擇跟他分居。

本在享受跟妻子和女兒短暫相聚時光的垶sir,遭遇了一起搶劫案。

垶sir想都沒想就加入追擊戰,沒想到女兒還留在車上。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一個拼命的警察,是群眾的英雄,但卻是家人的心理負擔。

尚垶辦案,很有自己的原則方法,於是在上司眼中,他就成了反抗上級的“反叛者”。

與他矛盾最大的,是總區警司萬晞華。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強勢冷酷,說一不二,是警局裡令人聞風喪膽的鐵娘子。

她在警局的所有行動,都有兩個目的:第一,復仇,找到殺死兒子的黑幫頭目山狗;第二,升官,掌握更大的權力。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她總說:手上的權力越大,香港就會越安全。

而她的辦案風格是:任何案件,一將功成萬骨枯,只要能破案,失去幾條人命,在所難免。

在高空潑鏹水案中,為了捉到罪犯,她敢瞞著上司,利用高密集區的群眾做誘餌,誘捕罪犯。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這種罔顧無辜群眾生命的做法,跟尚垶的原則截然相反,兩人衝突不斷升級。

還有一起香港黑幫和泰國毒販的價值數億的海洛因交易案件,臥底女警為拖延時間,被黑幫老大在手上劃開一道口子,把白粉撒在傷口上。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女警察生命危在旦夕,幕後監視的警察吵得不可開交。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尚垶強烈要求去救人,但是萬晞華卻不下達命令,原因很簡單,幕後大BOSS還沒現身。

在功勞面前,生命不值一提。

獻出生命的,是底層的小警察,出鏡領功的,卻是這些坐在電腦前的上司。

尚垶不斷的為命,反抗上級的令。

然而,我們也不能說萬晞華的指揮是完全錯誤的,只不過尚垶和萬晞華是站在不同的立場。

這就牽扯出體制與個人以及規則與人性間的糾葛。

尚垶向內部調查科檢舉時,常常會被問到,萬晞華這麼做有違反規定嗎?

尚垶常常啞口無言,因為答案是沒有。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除了破案過程的緊張刺激,《鐵探》的人物性格更加豐滿立體,不再單單是英雄警察的形象樹立,更濃墨重彩的探討了警察內部的矛盾。

內憂外患之下,高密度,快節奏的劇情,讓這部劇更有看點。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正義與邪惡:灰色地帶,有明確的分界線嗎?

不止是上下級之間有著強烈的觀念衝突,同級之間也存在著明爭暗鬥。

尚垶的直屬長官,是重案組的高級警司簡國曙。

他外表敦實忠厚,卻是個最自私冷漠的人。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他好大喜功,為了在媒體面前出風頭,在上級面前邀功,逼迫下屬撒謊,配合自己演戲。

對待下屬,他只有利用。

為了升職,他和萬晞華水火不容。

本以為萬晞華再無反擊之力,卻被倒打一耙,調去警校教新人。

小說《1984》中寫道:人一旦接觸了權力,至高無上的權力,那麼一切從其他途徑獲取的快樂都無法與之相媲美。

為了爭奪權力,這些標榜正義的高層實則無比醜陋。

《鐵探》將比古裝權鬥劇更加露骨的官場秘密都拍了出來。

另一個在灰色地帶掙扎的人,是萬晞華為捉住山狗,在他身邊安插的臥底Bingo。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變節的警察是最可怕的,Bingo為了取得毒販信任,他註定要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綁架、搶劫毒品、殺人放火…

在痛失兄弟、遭遇上司欺騙、母親患病等等的壓力之下,他漸漸迷失了方向,變成了黑白兩道通吃的“半人半鬼”。

幸好,他的善良沒有完全泯滅,無論是綁架案還是毒販案,他都能秉持不傷害無辜孩子的初心。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以前的警匪劇,著意刻畫公正無私、英勇正義的警察形象。

這部劇則突出了警察隊伍中出現的濫用特權、欺上瞞下、為了上位不擇手段的現象。

我的職位比你高,不管你對或不對,都得聽我的。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對臥底警察心靈動搖的表現很有當年《無間道》的感覺。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這種反常規、反刻板的改變,讓人耳目一新。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槍戰與追擊:原汁原味的港劇如何打造?

《鐵探》十分巧妙的利用時間製造緊張氛圍和懸念。

一開始便是以“尚垶中槍前10天”的字幕來引起觀眾的觀看慾望,他是為什麼中槍?中槍後的生活有什麼變化?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而一場杜琪峰式的“三角關係”槍戰場面,則能把你瞬間帶回劍拔弩張的警匪片現場。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汽車追擊場面不再是五毛錢的拼接畫面,而是真實的拍攝場景,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剪輯,都讓這些場景顯得很高級。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正如演員姜皓文所說:班底全部電影級別。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與以往警匪劇“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不同的是,《鐵探》中的尚垶和一些案件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鐵探》這個故事,靈感來源於香港浩園裡的55位英雄,他們都是因公殉職的公務人員。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尚垶中槍後,產生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反應,他的身心都承受著傷痛的折磨,他開始變得暴躁,甚至失禁。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難以控制自己的手,讓他再也無法握緊手槍,這對一個以破案為生命的警察來說,比死更難受。

他的故事,取材於真實人物:香港督察陳思祺。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1992年,陳思祺在追捕搶劫疑犯時,為救同袍,被悍匪一槍穿腦,經2個多月的搶救,奇蹟生還,但永遠失去了味覺和嗅覺,被人們稱為“無味神探”。

杜琪峰的作品《無味神探》,就是根據他的事件改編。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失槍案件、天台鏹水案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其中“失槍案件”曾經在2007年和2014年被翻拍為電影:《神探》和《魔警》。

熟悉的槍戰面孔,香港警匪劇靠這些能翻紅嗎?

對現實的反映,讓這部劇重獲屬於香港影視作品的煙火氣,這種真實才是我們所懷念的。

另外,萬晞華的扮演者是前不久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憑藉《翠絲》獲得最佳女配角獎項的惠英紅。

看老戲骨飈戲,也是一種享受。

《鐵探》的導演蘇萬聰說:我想呈現出一個,有煙火氣、有“港味”的警匪故事,最真實、最真摯、最有血有肉的香港。

這部劇確實做到了,也希望香港警匪劇能夠重現輝煌,讓昔日的TVB演員有更好的歸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