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的愛是否太多

最近我身邊的一些父母朋友交流說,孩子早早的就叛逆期,非常任性,在某些事情上面的固執,簡直匪夷所思。再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父母有一些共同點,熱愛工作,非常忙碌,壓力自然也非常大,孩子便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麼強制粗暴,要麼忍耐遷就,呈現出比較極端的方式,效果可想而知,這就是不及格父母,以及120分的祖輩們。

你給的愛是否太多

上面的情況,我之前也預想過,要孩子之前我以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現在才發現想太少,這個小東西,簡直是一個小宇宙,你永遠都無跡可尋,只有突發狀況,為了給她最好的,凡事親力親為,最後只能說疲於應付,全家被我弄的緊張兮兮。我總是擔心她掉下床,在半夜醒來,去摸摸她,看到她睡在那裡心裡才踏實,怕她嗆到,磕到,燙到,走丟,怕沒有及時回應她的需求,有心理陰影,總之所有不好,我都會在心裡想幾百遍,只要不在我視線範圍裡就揪著心,擔心這擔心那,一度神經衰弱。我想每個新手媽媽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還好,她漸漸長大,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焦慮,手足無措,偶爾在媽媽群裡,還能給支招,好像有一種過來人的成就感,然而,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是圖樣圖森破。

帶著孩子出去玩,總有來招呼的,你家八個月了怎麼還沒長牙,這時候都該長四顆了,你家還沒冒出來,缺鈣吧,給孩子補鈣啊。累似這種催長的情況,總會圍繞著你。剛開始我會去關注同齡的孩子,觀察他們的發育情況,再跟自家孩子對比,稍微差點就很沮喪,再後來就嚴格對比生長指標,哪怕是在及格線,我也覺得不滿意,覺得自己沒帶好,從而挑剔周圍一切,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越發敏感,看見我總是怯怯的,才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有風吹草動,一遍一遍告訴自己,不涉及安全問題,不再草木皆兵,不再上綱上線,慢慢的發現家裡的歡聲笑語多了,孩子也在健康長大,自己也一身輕鬆。再後來某一天,她突然一下子冒出來四顆。而現在,她的牙,她說話,走路,身高,體重,各方面都很好。我開始相信月華媽媽的話,孩子是一顆種子,你只需要提供好的環境,她自己就會慢慢長大,長好。不需急,也不需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

書裡另外一個觀點,愛,就是退一步。我仔細想來,有另外一番解讀。當我不再把她當小孩子看待,離她遠一點的時候,發現她很能幹,會很多東西,有自己的想法,審美,喜好,出門會自己選帽子,選衣服,會有喜歡的動畫片,才會訝異自己是真的管的太多,給的太多的密不透風的愛,恰恰是孩子成長上的阻礙。

月華媽媽主張的60分媽媽最近也被很多人推崇,在大部分家長想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情形下,這種觀念成了一股清流。在書裡,我對比自己發現很多問題,也在追求完美,也不願意放手,總覺得孩子需要我,我才能給她最好的,到後來,才發現,那不過是自我滿足,希望自己被需要。我領略到的能寫出來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建議很多媽媽們看一看,這是本很棒的育兒書,書裡的各種觀點,值得學習,也當是給責任心過重的媽媽減負吧。我希望媽媽們學會隱藏40分的愛,依賴接納自我,學會放手的減育法則,做一個更理性,更堅強,也更剋制的媽媽,伴隨孩子一起成長,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