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撥開歷史的薄霧,我們很多刻骨銘心的故事,它們慢慢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隨著年月代代相傳。眾所周知的是在我國宋朝時期,冗兵冗官繁多,而且俸祿豐厚,但是在這人人貪圖享受當下的奢靡風起的背後,還是有一個人,堅持自我最初的道德修養,雖為朝廷高官,但是為人處事低調,一生都是兩袖清風,不但如此,也只有他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還保持著節儉樸素的生活習慣,並且還教導身邊的人珍惜身邊來之不易的財物,時刻保持節儉之風。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說起北宋有名的政治家,讓人們印象深的還是那個少時砸缸的司馬光了吧。司馬光,字君實,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也是大文豪。司馬光從小出生在官宦家庭,祖輩都在朝為官,因為受到祖輩沿襲下來的清廉勤政的優良風氣的耳濡目染,所以就成就了以後為官的司馬光一身正氣,清廉為民。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他也是天資聰穎,而且十分酷愛讀書,據史書上說,司馬光讀書的時候痴迷到了不捨得放手的境界,有時常常忘記了飢餓和寒冷。可見他對於知識的慾望是多麼濃烈啊。他不但喜好文學,而且對於歷史也是非常著迷的,常常翻閱史書,瞭解往事風雲。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司馬光早年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驕傲自滿,而是謙虛好學,希望能有機會施展自己報效國家的鴻鵠之志,並且他一貫都保持著借鑑的生活風氣。而且皇帝御賜宴席之時,他也是大膽指出,應該崇尚節儉,應該及時整治這種不考慮國家實際情況而厚賞群臣的不良風氣,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不僅如此,司馬光還將這些優良的家風全都寫進家訓,祖祖輩輩相傳,將祖輩的高尚品德也傳承下去。司馬光還是一個十分看重孝道的人,做官之時也考慮到與父母的距離,自請調離距雙親近的地方做官,也好來盡一儘自己的孝道。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司馬光在朝為官的時候,主要是給皇帝出謀劃策,直言極諫。因為官居其位,所以他也是十分關心政治方面的問題和民生百姓的疾苦。常常幫皇帝解決一些關於皇帝即位以及安邦定國的問題,堅持用仁愛治理國家,雖然身居高官,但是也無時不刻的惦念著下層人民的溫飽生活,也時常上諫請求減少百姓的賦稅雜役,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了。在他為官的幾年裡,每一本奏摺都能看出他關心百姓疾苦,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在奏摺中向皇帝陳述了一些制度的利弊,請求立即下令整治。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在熙寧二年(1069年)的時候,這時王安石被任命為參政知事,兩人在思想層面上就有很大的分歧,王安石主張的是開源,但是司馬光主張的卻是節流。如此兩人各執己見,因為在政治上的見解有所不同,所以在討論一些國家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會爭辯起來。雖然意見不同,但是司馬光也能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分析出王安石的政見的利弊,在有些問題上還是贊成王安石的說法的。當王安石的變法開始時,他也密切關注變法給是否給百姓帶來了好處,在變法的措施還沒有顯露出弊端的時候,他都沒有公然的反對過。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不得不說,司馬光由一個寬廣大氣的胸懷,雖然他和王安石在朝政問題上各執己見,但是他並沒有將此歸結為個人恩怨,在當時有人向皇帝彈劾了王安石,他也是站在一個公平的角度上,向發起彈劾的人好言相勸,向他們解釋王安石確實也有過人之處,講明在變法中有利的方面。但是後來,隨著變法一步一步的實行下去,弊端一點一點顯露出來,並且直接危害到了百姓的利益,司馬光見此形狀,於是最後也還是推辭了朝廷授予的官職,決定離開政界,以圖最後的清淨,再也不問政事。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但是後來他又聽說自己的好友範鎮因為上諫說明了王安石變法的弊端,皇帝不但沒有聽進去,沒有反思,並且就因為如此還罷免了範鎮一切的職務,這時的司馬光聽到這種消息,心裡的憤怒難以被填平,但是奈何也做不了什麼,於是退居洛陽,開始寫書的生活。過了很長的時間,也總算是沒有辜負多年的積累和學習吧,司馬光最後寫成了史學作品《資治通鑑》,鑑於他對於史學的熱愛,所以才會將自己畢生的心血都花在這本價值極高的史書的編纂上面,這本書對於後世研究歷史的人們有極高的參考價值,也便於我們瞭解看清歷史。雖然最後沒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但是依然在人們心中留下一個清廉好官的形象。

少時砸缸的司馬光,肝膽清山間,義高比秋雲

司馬光一生的清廉和節儉的高尚情操也在深深地影響著今天的我們,告訴我們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父輩的辛勞換來的來之不易的財富,更要懂得珍惜。同時要學會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不能因為得到一點獎勵就沾沾自喜,學無止境,學習是沒有最終的高峰終點的。做人,不需要羨慕別人飛得多高,跑得多遠,而是堅持自我,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加強大,那就不算是不辜負所有的努力和汗水。

歷史的車輪還在不停向前翻轉,但是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卻會一直被人們瞻仰,被人們所學習。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只會存在一段時間,但是身上的品質反而會歷久彌香,被更多人傳頌,就像司馬光那一身的正氣一樣,一定會經久不衰。要想擁有真正的生活,就要有勇往直前的激情,就要去堅守心裡最純真的善良,就要有勇攀高峰的氣魄。生活,哪裡都不是終點,且就把權勢和金錢看的淡些,把世俗的地牽絆一點一點解開,珍惜身邊每一個所愛之人,生活自然也就會舒心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