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學生:這三個強者法則,能讓你變得更厲害

國際著名生物醫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在清華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演講時曾說:

“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曾咬著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過去了,這就是你的成人禮,過不去,求饒了,這就是你的無底洞。”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唯有不斷精進,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不僅僅是升本,升本只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驛站。我們都想擁有精彩的人生,成為厲害的人。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有規律可循,那麼,變得“厲害”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呢?

下面這三個法則,介紹給渴望變強的你!

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試威力,看誰能把路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率先發力,呼呼地颳著大風,寒風凜冽,結果不但沒有將路上行人的大衣吹掉,人們為了禦寒,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了。

南風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路上的行人越來越熱,最後紛紛將身上的大衣脫掉。

結果顯而易見,溫和的南風贏了。

這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就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又被稱之為“南風效應”,也叫做“南風法則”。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舉個例子,你英語基礎很差,但是升本考試要考,怎麼辦呢?有些同學可能一想到考試,就拿起單詞書開始背:abandon,abandon,abandon······

背了一學期,只記住了第一個單詞。

那麼,南風效應能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什麼指導呢?

如果你真的注意英語學習的方式方法,那你第一件事應該科學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除了單詞,還得把語法,句式,必考題型這些逐步學習掌握。這樣,你的成績才會真的提高。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不可謂不努力,但是他們努力的方式和方向卻未必是對的。方式方法一旦出錯,那麼再怎麼辛苦付出,也不會得到理想的效果。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瞎幹、亂幹,而是先看清方向、找準方式,明白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自己需要完成的重點是什麼。

飛輪效應

如果你想讓一個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開始時,你必須要使出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

但是,這每一圈的努力並不會被浪費掉,因為飛輪會轉動地越來越快,到最後不再需要你推,也能快速地旋轉。

這就是“飛輪效應”

如果你已經進入了備考狀態,相信你應該有所體會。

在你才接觸一個新知識時,你會感覺非常難。尤其是理科類的科目,那些題目看起來一個比一個麻煩,學起來一個比一個複雜。

有的同學學了一小半,心態崩了:我太難了,我一定是一道數學題。

但是,當你耐著性子慢慢往下學,學到後面你會突然發現,那些原本不懂的知識點你學起來越來越輕鬆,原來不會的題做起來越來越快,甚至看到題目腦海中就已經浮現出解題的方法了。

到了這一步,你的“飛輪”已經轉起來了。這就是“飛輪效應”的力量,也是堅持和努力的力量。

羅伯特法則

美國史學家卡維特·羅伯特曾提出這樣一條定律: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沒有人因倒下而失敗,除非他們一直倒下或消極。

這便是著名的羅伯特法則。

豐子愷說:“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越成長就會越加明白:命運面前,莫論公道,因為痛苦和磨難,註定會是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誰祈求一生沒有任何風暴,註定不會擁有一片海洋,而是終其一生,活在泥塘之中。

木心曾在書中寫道:“所謂萬丈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我們還年輕,生活中總是會遭遇一些艱難曲折,但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所以,面對苦難,我們更要不動聲色,積蓄力量,暗夜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