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過的幾十年:“豆芽”先生蛻變記

四月的老滬杭公路,春意盎然。石楠樹嫩紅交織著淺綠;粉色的晚櫻,迎風招搖。湯德林手握嶄新的方向盤,眼睛掃了掃隨著反光鏡後退的景色,嘴角漾起笑意。

一星期前,兒子把他的舊車賣了,換了這輛黑色的奇瑞。他說,新車性能好,父親今年也六十五歲了,趁現在腿腳還利索,帶母親出去四處轉轉。

我們走過的幾十年:“豆芽”先生蛻變記

縣城到澉浦只有二十分鐘的車程,停車場距家只有數百米。剛下車,迎面走來一個小平頭,眼睛直盯著他,嘴裡驚喜地叫道:“湯老師!”湯德林停下腳步,這稱呼熟悉又遙遠,小平頭咧嘴又喊了聲:“豆芽先生!”湯德林定了定神,在腦海裡搜索。而後,拍了拍腦袋道:“想起來了,趙敏峰,大板牙同學,背地裡喊豆芽先生就你嗓門最大。”

趙敏峰嘿嘿笑著,上前緊握住湯德林的手。幾十年未見的師生倆,在長山河畔的亭子裡坐下。豆芽先生四個字開啟了湯德林的一段往事。

湯德林三十歲那年,一天,下完地回家,支書找上門來說:“德林啊,村裡的小學缺老師,你好歹也是高中畢業,從明天起別下田了,去給孩子們上課吧!”湯德林一聽,臉露難色,他說:“家裡兩個孩子我都侍候不好,哪能對付學校裡一大群娃娃?”

支書不由分說,直接拽他到校長面前:“人找來了,就聽您吩咐。”於是,湯德林成了一名民辦教師。

湯德林長得面善,又不會大聲訓斥,學生們都不怕他。他苦惱極了,怕教不好誤人子弟。校長聽了幾堂課,評價他有親和力,學生們上課積極性很高,不會差到哪裡。兩個單元考試,孩子們成績不錯,湯德林放下了懸著的心。

要是碰到課堂上沒聽懂的學生,湯德林在放學後給他們開小灶。因此延遲了回家的時間,耽擱了自家蔬菜地裡不少的活,妻子有了怨言。一日,湯德林看見木盆裡剛採摘後的綠豆,有了主意。他嘗試著發豆芽,來添補自家的伙食。

泡綠豆、找器物、遮光,初步完成。然後是定時澆水和通風,湯德林細心呵護著。六天後,全家吃上了鮮美的豆芽菜。兒子說:“這麼好吃的豆芽菜,可以上街去賣。”兒子的話,讓他動了心思。那年頭,地裡有幹不完的活,卻掙不到幾個錢。豆芽菜可以一年四季泡發,正好填補地裡沒蔬菜時的空白。湯德林拿了兩個舊籮筐,說幹就幹。

我們走過的幾十年:“豆芽”先生蛻變記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他在時間上把控,到了星期天,兩籮筐的豆芽菜,白嫩飽滿。湯德林搬上自行車上街去賣,價廉物美的豆芽菜一搶而空。湯德林數著手裡的角票,心裡美滋滋的。嚐到甜頭的他,把賣豆芽菜當成自己的副業。

星期天,趙敏峰上街幫奶奶賣雞蛋。瞧見對面賣豆芽菜的湯德林,他露著兩顆大板牙驚奇地張大了嘴,奶奶對他說:“湯老師每個星期天都來賣豆芽菜,生意出奇的好,快成豆芽先生囉。”“豆芽先生”趙敏峰一樂,他把這個稱呼帶到了班級裡。

湯德林聽了也不惱,上班會課,他提倡勞動最光榮,特地傳授自己發豆芽菜的經驗,學生們興奮地像炸開了鍋,都回家躍躍欲試。

到了第二次班會課,學生們掏出了自己的豆芽菜,趙敏峰的豆芽菜最好,受到了他表揚。其他的同學,有的爛成半截、有的顏色發青、有的細長打焉,湯德林幫他們找原因,大家頻頻點頭,做筆記。原來發豆芽也有學問,老師給他們生動地上了一課。校長戲稱他們為豆芽班。

一晃六年過去了,趙敏峰他們早就上了初中。學校裡分配到兩個師範畢業的青年老師,他們專業素質強,一來校就全面推廣普通話。湯德林覺得自己那口操著土語的普通話,顯然不合時宜。他毅然交了辭職信,對校長說,教育強則國家強,孩子們需要好老師來栽培。

我們走過的幾十年:“豆芽”先生蛻變記

趙敏峰聽湯德林說到這兒,撓了撓頭說:“當收到大學通知書時,我激動極了。第二天,跑去學校告訴您這個好消息,校長說您離開學校三年了。奶奶對我說,你的豆芽先生蛻變成皮鞋廠廠長了。我一聽,上鞋廠找您,可廠裡的工人說您出差了。”

湯德林拍了拍他肩膀:“好樣的,可我這條創業路,說來話長。”他又娓娓道來。

從學校出來,土地已實行承包責任制。村民們從農活中解放出來,湯德林去了村辦的皮鞋廠上班。但仍然起大早賣豆芽菜,如果上早班,妻子幫忙替他賣。他半開玩笑對家人說,這是一條致富的途徑,雖然賺點小錢,但時間一長,也會集腋成裘。

姐夫是鞋廠的採購員,見多識廣。他說這幾年,南方城市變化日新月異,商業發達,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注意衣帽服飾的穿戴。

湯德林一聽睡不著覺了,他對姐夫說,我們對皮鞋的製作流程熟,合夥一起辦個廠吧。姐夫深思熟慮一番答應了。湯德林忙開了,辦執照、租廠房、招工人。兩人湊出家裡積攢的錢買設備,又向親朋好友借了一部分。兩個月後,嗒嗒嗒機械聲響起,取名為益民牌的皮鞋廠開工了。

我們走過的幾十年:“豆芽”先生蛻變記

皮鞋生產出來了,姐夫說,廠裡找個專人負責,我們兩個都去跑銷路。湯德林走街串巷,磨破幾雙解放球鞋,跑遍周邊幾個城市,好說歹說商店裡勉強接納了,但怕有質量問題只管代銷。幸虧姐夫門路廣,把第一批鞋子銷出去了。

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顧客反映皮鞋不到一個月開裂了,商店裡全部退貨。湯德林痛定思痛,決定親自抓質量,把退回來的皮鞋,發給工人們。他脫下腳上磨破了的球鞋對工人們說:“誰說穿皮鞋是城裡人的專利?我們要替換掉自己腳上的布鞋和球鞋。合不合腳,質量過不過關,你們自己穿上就知道。”工人悄悄說,不愧為教書先生,這等於發了張檢討書,不上心不行呀。

質量上去,銷路就打開了。湯德林陸續接到訂單,皮鞋廠步入正軌。

而彼時,澉浦這個人傑地靈的小鎮,湧現了許多和湯德林一樣的人。他們在自己家裡或空置房內,開辦羊毛衫廠、服裝廠、運動鞋廠、橡膠廠,在市場經濟的浪潮裡摸爬滾打,逐漸站穩了腳跟。

幾年下來,湯德林不滿足,自己的皮鞋生意只停留在周邊的幾個城市。他把目光投向了大城市上海。他的表舅在上海第一百貨公司上班,湯德林找了他兩次,表舅對小鎮上生產出來的皮鞋,質量上抱有懷疑,不肯擺上櫃檯,怕砸了店裡的招牌。

第三次,湯德林急了,取出兩雙外型美觀的皮鞋,在鞋底邊做上記號。他對錶舅說,我們兩人各穿一雙,八個月後你查看,質量沒有問題,你把貨上櫃臺;如果質量有問題,我會全部帶回。

八個月後,表舅打電話來,說貨已上了櫃檯,可以再送幾個女款過去,方便顧客挑選,湯德林心裡樂開了花。此後,他在質量上更加不敢懈怠,皮鞋生意蒸蒸日上。

一九九一年,湯德林去上海送貨,經過路口的另一家百貨店,店門口擠滿買羊毛衫的人。湯德林查看羊毛衫上的商標,有澉浦的“五龍”、六里的“春竹”,進入商店,櫃檯裡還有澉浦生產的“水仙”牌運動鞋。

看到家鄉的產品,在上海的百貨中佔了一席之地,湯德林心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那天,興奮的湯德林,在商店裡買了一臺長虹牌大彩電,回來替換了那臺飛躍牌黑白電視機。口袋裡錢有了,但需要合理謀劃。湯德林拿出一半,擴展廠房再作資金兜轉;剩下的打理日常生活,他把那輛兩輪嘉陵換成四個輪的桑塔納。又將平房翻造成小洋房,這日子過得像彩電裡播放的節目,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然繼湯德林之後,村子裡陸續豎起一幢幢漂亮的二層樓房,大有追趕之勢。湯德林從村頭望村尾,這新氣象真讓人賞心悅目。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湯德林的女兒師範畢業後,成了一名中學老師;兒子憑著自己的興趣,去杭州學了烹飪。回來後,在飯店裡做廚師。幾年下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因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他萌生了自己開飯店的想法。

“民以食為天”經濟條件好了,人們更關注自己的飲食質量。湯德林琢磨著,贊同兒子的想法,並給予資金支持兒子。兒子說,這錢算你入股吧。他將所需的辦置好,狡黠一笑對父親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你本是股份老闆,一起幹吧。

湯德林思前想後,十多年來,他和姐夫倆人相互扶持,皮鞋廠才有今天的規模和效益,他左右為難。但如今兒子需要他,也不能打擊兒子創業的激情。最後,他和姐夫商量,退出皮鞋廠,以後全由姐夫接管。

湯德林和兒子張羅起來的湯家食坊開張了。由於食材新鮮,份量又足,價格公道;兒子為迎合客人的口味,在菜品上動作腦筋,定期推陳出新,生意紅火。再加上湯德林的人脈廣,擴大了飯店的知名度。

飯店生意越做越大,兒子增加了店面,招了專業管理人員,開了連鎖店。時間很快,湯德林也到了飴孫弄兒,頤養天年的年紀,退居二線。但他閒不住,有空常會去總店裡轉轉,和朋友喝老酒聊天。

我們走過的幾十年:“豆芽”先生蛻變記

幾個老朋友酒足飯飽後,感憾對他翹起拇指:“老湯啊,從賣豆芽的先生,皮鞋廠的廠長,到飯店的老闆,你的蛻變,讓我們心服口服。”

湯德林擺了擺手正色說:“這是我們國家幾十年來發展中的蛻變。各位都是過來人,細想一下,從教育強國到改革開放自主創業,我們擺脫了商品短缺,憑票買商品的日子,生活越來越好。市場經濟讓我們在各個行業裡嶄露頭角,實現自己的致富夢。而我們只是祖國事業鏈中的一份子,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涉及到的領域。看如今的高鐵、航空航母、一帶一路……”一席話引起朋友們的共鳴。

聽到這兒趙敏猛地拉住湯德林的手說:“老師,我正代表單位參加建國七十週年徵文呢!你就是最好的題材。”剛說完,手機響了,趙敏向湯德林告辭。

沒走幾步又回頭喊:“老師,後天請您吃飯,我徵文題目擬好了,豆芽先生的蛻變!”

湯德林聞言,嘿嘿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