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啥東西呢?為什麼?

農村老人說的這四不借,莫說鄰里之間不能借,就連婆媳之間,只要是分開居住,各自頂個戶頭,這四樣東西也是借不得的。很多事情是老輩傳下來的習俗,我們可不必理會,大家看了知道就好,不必當真。

一、不借香火錢:

農村老人說

那年本家一個老人去世了,我當時正在上班,婆婆從商店一塊買了兩個燒紙送去了,這事婆婆只是那麼一說,也沒強調啥,於是幾天以後我把這事給忘了。

誰成想有一天中午我們在婆婆家裡聚會,小姑子和我們兩家人都在,婆婆突然提起買燒紙那事,她說但凡給死者或者寺廟用的任何東西,都必須是自己花錢買的,這些東西借不得,哪怕是一根草都需要黑錢,一定借不得。

這是四不借中的一不借,據說不借是為了免罪過,也不知道免哪一方的罪過。

二:農民家裡的鍋不能借

農村老人說

民以食為天,農民最看重的是吃的問題,當年農民用的全部是大鐵鍋,鍋無論如何借不得,那個可是吃飯的傢什,借不得別人,怕被砸了飯鍋飯碗。

以前是大鐵鍋,別人也借不了,現在高壓鍋,電飯鍋,有時候農民家裡大事小情,用小鍋蒸米飯好吃也簡單,於是陸陸續續有人開始借用,但借了以後還給人家的時候裡面必須壓些米飯,據說也能免罪過。

三、不能借的還有藥罐子,

農村老人說

也不是不能借,是不太願意借,借出去的藥罐子經常找不回來,因為這個借,那個借,只准借不準還,得藥罐子主人親自去討要回來,據說送的話是把病一起送去了,因此這玩意最好是不借為好?

四、不借斧頭,

農村老人說

最後一樣是農民家家戶戶必備的工具斧頭,斧頭的斧和福是諧音字,因此福不能外借,特別是節日裡更不能借,怕把福丟了找不回來。

過去傳統的說法,延續到現在的只有第一個還被大家謹記,藥罐子好像都不用了,想喝中藥直接讓藥店給把藥熬出來,額外多花十塊八塊錢多省事。

斧頭和鍋也沒人借用,這年頭能用到斧頭的地方也不多啊,蒸米飯很多人選擇在鐵盤子裡蒸,快不說,還很好吃。

不知道你們那是不是這樣啊?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