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需要追求什麼樣的潮流和個性?

前幾天看到白巖松之前在清華做演講的視頻,感慨良多。

他在演講中說,這一屆年輕人,比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要追求個性,但是他們反而變得越來越相同。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需要追求什麼樣的潮流和個性?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需要追求什麼樣的潮流和個性?


仔細思考一下,白巖松的這句話其實很有意思。

在當下,我們身邊的很多年輕人,對於“潮流”和“個性”都特別的敏感,什麼東西火了,上熱搜了,他們會很快嗅到潮流的味道,並且很快地去了解和追求。

可是也正是因為如此,一說到追求潮流和個性,大家想到的答案漸漸都開始變得幾乎千篇一律。

比如說,一言不合就裸辭,去川藏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既鍛鍊身體又洗滌心靈,聽上去就夠有個性的。

或者,給自己全身上下能紋身的地方都來一套紋身,叛逆又文藝,似乎也特別酷。

不論是週末還是工作日,每天晚上都在酒吧夜夜笙歌,縱情狂歡,又潮又刺激,看起來完全就是個性滿分。

總而言之,好像只要做了這些事情,就能給他人留下一個“酷”、“潮”、“有個性”的印象。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上面這些在當下的潮流中看起來很有“個性”的事情,卻是非常簡單,完全是不需要付出特別多的努力就能做到的。

當一種可以表達“個性”的事情變得特別簡單,行動成本特別低,大家都能夠做得到的時候,這樣的個性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那麼什麼樣的個性是有意義的,值得我們去追求的?

之前我在手機上閱讀文章的時候,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獲贊極高的評論。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需要追求什麼樣的潮流和個性?


這個年輕人雖然說得很輕描淡寫,但給我的震撼卻特別大。

喝星巴克,吃海底撈,在我們當下,也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種追逐潮流和個性的事。

但和這個從沒經歷過這些的為家人還債40萬的年輕人相比,再潮流個性的時尚飲食也就都顯得黯淡無光。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好像叛逆一點,違抗家裡的管教,穿著奇裝異服打耳洞逛夜店就是個性。

但是這些美其名曰“個性”的東西,隨隨便便就可以從外界得到,並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所得,與我們本身的聯繫並不大,又怎麼能算得上是自我的個性呢?

所以,隨著我們漸漸長大之後,我們才會發現,原來真正可以被稱得上是“酷”和“有個性”的,往往是通過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完成那些不容易做到,在常人眼中很無趣,很難長久堅持的事情。


如果辭職去旅行算是個性,那在每天堅持深夜才下班的人算什麼?

如果能夠去西藏,騎一趟川藏線算個性,那夏天在地鐵裡面蒸桑拿,冬天在寒風中等公交車的人算什麼?

如果拿著爸媽的養老金去創業,去開咖啡館算個性,那靠自己的能力湊夠房子的首付,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算什麼?

恕我直言,容易做到的事情,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做到,這不叫個性。


而只有做到那些難以堅持,需要付出極大的毅力和耐力,只有極少人才能做到的事情,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個性。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挑燈夜讀或許很辛苦,但當你能夠長年不斷地堅持閱讀的習慣,成功將自己讀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人生哲學,與他人交談時流露出你的獨到見解,讓人驚豔,這難道不是你的個性?

擠著像桑拿房一樣的地鐵,深夜吃著糊成一團的泡麵加班或許很辛苦,可你不顧一切地努力,變得有能力在城市裡安家立足,有底氣給家人一個更好的生活的樣子,明明就特別有個性,特別酷。

長期健身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如果能一直堅持下去,在同齡人開始漸漸顯出富態的身軀時,你卻始終用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去擁抱生活,那更是個性到爆棚。

曾聽過一句話,人致力於挑戰一個目標,是人在生活過程中追求個性之需要的一種表現。

作為年輕人,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個性,應當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看過了生活的不易與慘淡之後,卻依然堅持不懈地去挑戰那些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