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點擊“關注”,免費收看更多精彩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國人插隊,還叫囂“中國人出去”的事剛剛勉強壓下;青島志願者一對一服務外籍隔離人員的消息再次刷屏,嶗山區以一己之力,讓大青島接二連三“出盡風頭”。

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有網友哀嘆:大清都亡了幾百年了,怎麼國人還是站不起來?

認為,國內優待洋人之風由來已久,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民間基礎,與其大罵國人“軟骨病”,不如想想該怎麼下藥,把這個病給治好。

青島一對一優待隔離外國人引爭議

這次青島的事情是這樣的:兩名外籍人士返回青島嶗山居家隔離,志願者劉燕(化名)變成了他們的代買幫手。她曬出自己跟老外的聊天記錄,老外提出的要求很多,吃的喝的,各種生活用品,包括寵物貓的貓糧貓砂,要拉出個清單,一一按照要求購買。

“是挺忙的,尤其是到了吃飯點,我自己都顧不上吃飯,也得先把他們的飯解決了。”視頻中的劉燕說。為了讓老外能現做現吃,保證每天吃到新鮮的食物,她每天都要穿梭在市場裡不停採買。

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為什麼老外可以在家隔離?嶗山區所有隔離人員都能享受一對一志願者服務嗎?單獨才買誰掏錢?

面對網友紛紛揚揚的質疑,嶗山區金家嶺街道工作人員表示,這兩外國人入境的早,回來時屬於可以居家隔離的階段。“一對一服務可能是社區提供的一種人性化服務”,具體要看外籍人士所居住的社區,政府並無規定。對於平時的購物,費用其外籍人士本人承擔,志願者只是跑腿幫忙。

核酸檢測插隊還耍橫,批評道歉太便宜他了

同樣是嶗山,前幾天剛發生一件讓國人“意難平”的事。外國人核酸檢測時插隊,還侮辱現場排隊的中國人,可嶗山區某工作人員不僅不維持正常秩序,反而央求人家說“給點面子,給點面子!”

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雖然事後,插隊的外國人寫了封道歉信,嶗山區檢疫部門也致歉說,以後要提高服務水平,其實網友普遍認為,外國人的道歉避重就輕,缺乏誠意,而且簽名疑似故意辱華。而且“給點面子”這個梗,壓根沒有提。

在這裡,筆者想說句公道話。湊巧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在青島嶗山區,我們沒必要帶節奏據此認定,青島人怎麼怎麼了,山東人怎麼了怎麼了,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事實上,在國內,“洋人優先”是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社會隱痛,“外國人優先”,待遇從優才是大家對此類事件深惡痛絕的真正原因。

“外國人優先”的事例比比皆是,別光罵青島


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北京:清明假期,大批外國人留學生在朝陽公園聚集,不戴口罩,在草坪上聚餐。隨後公園微博回覆網友稱,“已到現場進行文明勸離疏散”。

網友問:這些人不認識字嗎,看不到公園隨處可見的防疫提醒嗎?我們國內人民出現這種情況會怎麼處理?

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南京:近日。一家媒體報道了當地“最大外籍居民聚集地仙林街道提供暖心服務”的細節。“有的老外一次只買4片面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我們就每天送上門”,“老外要喝桶裝純淨水,一次性購買了4大桶,我們就幫他一桶一桶從小區門口扛到樓上”,“有一位外國友人買了大件物品,沒有電梯,我們硬是派了兩個人抬上4樓、送進家裡”,“有個小年輕酷愛淘寶,我們有一天幫他送了20多趟快遞”……

網友問:一戶一個工作組對口服務?能對中國人一視同仁嗎?

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廣東東莞針對外國人隔離點的“柔性政策”也非常亮眼,每個被隔離的國際友人“由1名外語幹部、1名醫護人員和1名親朋好友通過組建微信群,進行24小時‘三對一’關懷服務與情緒疏導”。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數不勝數。包括且不限於:外國人丟東西總是容易找回,歪果仁錄取分數總是更低,外國人錯轉支付寶可撤銷,外國人能從ofo退回押金,外國人出手連妹子都容易泡,總之一句話,外國人優先無處不在。

“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是病都得治!

我們不排除極個別人的確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一些人打從心底愛著國外“甜的空氣”“自由的呼吸”,可能國外的屁都是香的。但相信多數人,在對待洋人的事上,只是不知不覺中放鬆了尺度,是習慣的力量、觀念的問題,而不是有意認慫丟臉。

首先,錯誤理解了“外交無小事”含義。在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官走馬上任的大會上,時任國家總理周恩來鄭重叮嚀:外交無小事,切不可掉以輕心。總理的原意是指洋人狡猾,跟他們打交道得加著12分的小心。但逐漸,很多人把每一個和外國人打交道的環節都擴大化為“外交”,包括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和工作,各行各業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都生怕說錯話,做錯事,這就是超國民待遇的主因。

其次,我們中國人素來睦鄰友好、樂善好施。外國人到了國內,語言不通,舉目無親,政府、服務人員、警察等,對他們多照顧一些,大家長期以來都表示了包容,“洋人優先”受到了社會的部分認可,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第三是愛面子問題。面子,是中國人考慮最多的一個話題,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時時處處愛面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打破門牙往肚裡咽。我們打開國門把外國人請了進來,好像自此就負擔上了責任,他們是客我們是主,所以最好的東西都要拿出來招待,自己受點委屈也退一步海闊天空。

還有一個原因是,改革開放初期,各地政府為了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格外重視涉外事件,甚至給了一些外資企業格外優厚的待遇,洋人的待遇也水漲船高。其實近年來,國家從政策層面,已經在竭力糾正這些做法,扭轉這種局面,多次強調“一視同仁”,但長期的習慣還在發揮力量。

青島一對一服務隔離外國人,“軟骨病”還是積習難改?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洋人至上”觀念的養成,也是一種民族自卑的體現。晚清以來,中國積弱成疾,被全世界嘲笑為“東亞病夫”,此後我們“師夷長技”,經過了百餘年的努力追趕。在我們心裡,以西方為主的洋人代表著先進、文明,是我們學習的老師。這個“刻板印象”,不是幾件大事上“厲害了,我的國”就能改變的,需要國民自信的長期培養和積澱。

俗話說,對症下藥。一些人在外國人面前自動矮半截,這種事不罵不足以平民憤,但光靠罵也不能解決問題。找到他們“身不由己”膝蓋發軟的原因,長期治療,才是長久之計。大家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