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接受,學會打開心門

故事一:有兩個人死後來到陰曹地府,閻王查看過功德簿後說:“你倆前世未作大惡,准許投胎為人。但是,現在只有兩種人可供選擇,付出的人和索取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必須不斷的付出、給予的人生,另外一個必須過索取、接受的人生。”甲暗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於是他搶先選擇了索取的人生,乙只能接受給予的人生。於是,投胎後,甲成了一個乞丐,乙成為慈善的富翁。

故事二:話說一個富翁落水後,一百姓救助他大聲喊道,“把你的手給我”,富翁遲遲不伸出;圍觀群眾說,你要說“抓住我的手”,果然,這回富翁急忙伸出手。

故事,總歸故事,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的富翁和窮人,而我們卻每天經常面對給予與接受。那麼,對普通人而言,是給予容易呢,還是接受容易呢?


學會接受,學會打開心門

Feel Good


很多人不會輕易的接受,原因如此,因為給予比接受更容易,因為我在給予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比較優越,而當我在接受的時候,我會感覺到自己似乎處在一個比別人低的位置上。當然,如果我去索取,這就不是接受了。如果我接受別人的給予,那我就表現出自己的匱乏。《聖經》中有一句話“施比受更有福”,因為人在給予時會有一種優越感,自我感覺形象很高大。

所以,能像接受其他東西一樣地去接受愛,這才是偉大的。當我能以這種積極心態接受的時候,我也能同樣去給予,而不心存傲慢。只有相互同等的接受,意味著,真正的看見對方。

如果在給予中有所期待,這是想覺得自己很優越,傲慢心。

同理,如果不敢敞開心扉去接受,那麼,表明我們自己的自卑心或者嫉妒心。

善待他人,善待他人的禮物,接受他人,本身就是一種給予。

這種接受,如生命中的其他很類似,我們不但要學會接受他人的善意,更要學會,接受生活的不完整,學會無條件的接受父母、子女、配偶、朋友,才會逐漸學會無條件的接受自己,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和不美好,生命力才會流動起來,才會轉換起來。

學會接受,才會打開心門,才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