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風向”漸轉變 大宗商品會否企穩?

新華財經上海4月6日電(記者陳雲富)在連續大跌後,商品市場的跌幅連續放緩。最近一週,國內市場跟蹤一籃子商品價格表現的商品綜合指數跌幅繼續收窄,投資者關注的是,隨著油價的“風向”逐漸轉變,商品市場是否正逐漸企穩?

到3日收盤,國內市場大宗原材料價格大面積反彈收高,尤其是原油、石化類商品漲幅居前,一系列原油中下游產業鏈上商品塑料、PP等商品漲幅都超過4%,帶動跟蹤一籃子化工類商品表現的化工商品指數罕見單週收漲近2.5%,是連續三週大跌後,首次大幅上漲。

不僅化工產品,包括鋼材、有色金屬等工業原材料,在市場大幅波動以來,市場的漲跌幾乎都關乎原油,最近一週的市場亦如是。“化工品的止跌更多是上游的原油市場情緒改善。”對此,期貨分析師王超認為,在此前的“價格戰”後,近期美、俄和沙特等方面都釋放出減產的可能性,讓市場在前期的恐慌後,重新找到“救命稻草”。

數據顯示,最近一週國內原油期貨價格加速上漲。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的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報每桶283.5元,較前一週上漲超過13%,創下了上市以來的單週最大漲幅,顯示出市場的強勁回升勢頭。

事實上,國際市場上油價的反彈更為強勁。紐約、倫敦兩地油價連續三個交易日大漲,累計較周內的低點反彈超過30%,漲幅最大的紐約市場期間反彈幅度一度接近45%,顯示出市場對未來達成減產緩解市場過剩的強烈預期。

業界分析普遍將油價的大漲指向美國斡旋下三方可能達成相應的減產協議。“雖然按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的可能減產1500萬桶產量,佔到三方產量的40%以上,投資者對這一數字已漸漸產生懷疑,但市場似乎也在相信各方可能會推動一減產以穩定市場。”國泰君安期貨原油分析師王笑認為。

不過,農產品和工業原材料的分化仍在持續,在此前的連續上漲後,最近一週農產品市場則有所回調,油脂、飼料類商品都大幅回落,儘管國際市場限制糧食出口的經濟體仍在增加,穀物類商品的漲幅也明顯放緩,使農產品綜合價格指數較前一週下跌了1.3%。

業界預期,未來一週,原油市場的動向或仍是商品市場的“風向標”。“目前市場仍在關注即將召開的歐佩克和俄羅斯會議,市場預期會減產1000萬桶。”金聯創首席研究員鍾健認為,如果減產協議在會議上得到落實,可能帶動原油迎來新一輪上漲,反之則可能繼續向下。

一些機構分析預計,短期內雙方達成大面積減產的協議可能性還不大。“一方面是前期剛剛還在進行‘價格戰’,突然雙方就達成比此前減產幅度大得多的協議,這一可能性有多大本身值得懷疑,另一方面,即使達成1000萬桶的減產可能性,在各方的激烈博弈下,僅憑一次視頻會議就分配好各方的比例,也難度太大。”對此,上海一傢俬募基金投研部門負責人表示。

業界預期,對於原油市場來說,短期內各方最多或達成一種聯合穩定市場的“聲明”,從而給劇烈波動的市場以一定的安撫。“但在樂觀預期消退後,市場的弱勢或會持續。”有專家指出,事實上,在頁岩油氣大發展、新能源等技術推進的環境下,原油市場的供需形勢正發生變化,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使市場壓力進一步凸顯,僅憑原有的“歐佩克+俄羅斯”減產或已難回到原有的市場運行軌道上來。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油價“風向”漸轉變 大宗商品會否企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