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善治合民願 法治自治美家園——瀋陽市渾南區實現“評理說事點”全覆蓋

德治善治合民願 法治自治美家園——瀋陽市渾南區實現“評理說事點”全覆蓋

​“評理說事點”成員為百姓評理

  “居民有事心不煩,評理說事敞開談。桃仙有個‘說議斷’,就地商量馬上辦。民情民‘說’表意願,民事民‘議’法律援,民理民‘斷’有鄉賢,公開公正最關鍵。德治善治合民願,法治自治美家園。”這是瀋陽市渾南區桃仙街道居民自編的順口溜,以此為年初街道建立的“評理說事站”點贊。

  渾南區司法局局長侯運魁告訴記者,目前,渾南區建設了70個“居民評理說事點”、148個“村民評理說事點”,實現“評理說事點”全覆蓋。“評理說事點”保證了百姓訴求及時傳遞、矛盾糾紛及時化解,進而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難事不出區”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手抗疫 一手治理

  大年初八,渾南區桃仙街道馬樓子村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將全村7個路口封了6個,只留下一個最寬的路口供村民出行。“村民們對封路意見很大。”大年初九一早,小丹食雜店老闆杜丹急匆匆來到村委會反映情況。小丹食雜店開了很多年,因為平時村民們有大事小情總喜歡到這裡議論,就被村委會設為評理說事信息採集點。

  村民為啥意見這麼大?原來,村裡有500多人在附近的桃仙機場務工,疫情防控期間,機場不停工,本來去機場上班只有15分鐘路程,現在得用一個多小時,很不方便。

  村委會找來幾位村民代表商議解決辦法:“把那個路口重新開通?”“不行!周邊幾個村的村民去機場上班都得經過那個路口,會對疫情防控造成隱患。”駐村“第一書記”薛峰說。

  村黨支部書記趙連新想起來,村裡有條廢棄了很久的小路,去機場很近,周邊村民也不用經過馬樓子村,不影響疫情防控,能不能臨時啟用?“評理說事點”的主要負責人分析,雖然抗擊疫情重要,但百姓生活也要兼顧。大夥兒一商量,行!隨即出動剷車清除小路上的積雪。大年初十,一條800多米長的臨時小路開通了。

  “評理說事點”成功解決了百姓的需求,為百姓辦了實事。

  以人為本 因地制宜

  祝家街道佟家峪村村民關某17年前與前夫離婚,離婚時雙方雖然依據協議進行了土地分割,但實際土地耕種界限不清,關某一直輾轉在佟家峪村、祝家街道甚至區裡找說法。

  “評理說事點”成立之後,村鄉賢曹正來主動找到關某,同時將關某信任的親戚叫到一起,向其詳細解釋了村內土地確權的方式、工作流程以及經營權證與實際耕種地不一致的處理辦法。通過調解,關某瞭解了村裡是按照確權工作的相關要求開展工作的,對村裡後續的處理辦法表示滿意。

  評理說事需要設在群眾活躍的“主場”,藉助群眾信得著的鄉賢、社賢力量,在法治與德治的軌道上發展,激發群眾的自治熱情,踐行“還政於民”的理念。

  打造品牌 推進自治

  “評理說事點”核心在“議”“評”,關鍵在實效,重在貼地氣,贏在得人心。

  祝家街道佟家峪村依託“漫山遍野杏花開,群眾議事暖心來”的美麗景象打造出“杏花有約”特色農家院評理說事的品牌;五三街道聘請有專業經驗的退休老民警、退休檢察官任專職評理員,成功解決鄰里糾紛20餘起;桃仙街道“評理說事點”增設情緒疏導區,有效地緩解矛盾糾紛激化的風險;王濱街道開創“1+1+2”鄉村評理說事模式……一個個充滿創意的舉措對全區“評理說事點”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形成了強力推動。

  在覆蓋全區的議事點內,居民們打開了話匣子,嘮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美麗鄉村建設的實事、基層組織建設的要事;商議著影響和諧穩定的難事、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扶貧助殘幫困的急事……

  截至目前,全區“評理說事點”共開展訴求問題排查178次,收集群眾訴求319條,成功調解糾紛228起。“評理說事點”正成為百姓喜愛、信賴、倚重的說事議事調事“聚會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