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執法檢查報告看我國水汙染防治

從執法檢查報告看我國水汙染防治 | 不容樂觀

大量刺鼻味道的工業汙水,經雨水管排放到未經防滲處理的溝渠,部分汙水形成水域面積約為13公頃的汙水坑,積納高濃度廢水水量約30萬立方米,部分汙水漫流至周邊土壤,形成約3公頃的滲坑。監測結果顯示,排放口直排廢水和汙水坑廢水多項重金屬嚴重超標。

這是此次執法檢查中,執法檢查組在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電鍍印染基地東片區看到的景象,讓檢查組人員深感震驚。

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主要江河、湖泊、近岸海域水質穩中向好,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法律實施不到位的問題還較突出,從總體上看,我國水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報告明確指出了法律實施不到位的問題,一些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獲得感。

部分黑臭水體整治滯後。在安徽蕪湖,鏡湖區老鐵路輪渡所、肉聯廠職工宿舍和福祿商城及周邊居民區產生的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明渠,造成水體嚴重黑臭。發黑發臭的水就在居民樓旁邊。

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短板明顯。檢查發現,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汙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欠賬多、維護不力,資金缺口大。四川省仁壽縣視高鎮本應於2018年12月底前建成的第二汙水處理廠,目前仍在建設中,造成大量生活汙水直排,嚴重汙染泉龍河,視高鎮斷面水質為劣Ⅴ類。

報告指出,工業領域的結構性汙染問題突出。第三方評估報告指出,我國工業汙染排放總量高,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地區以及精細化工等分散性行業超標排放比較普遍。

報告指出,違法行為懲處不到位,一些地方執法、司法中還存在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等現象。排汙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突出,法律的權威性、威懾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執法檢查組加強抽查暗訪,發現多家企業偷排有毒有害廢水,涉嫌環境汙染犯罪。天津市一家公司汙水處理設施總排口鋅排放濃度超標5.3倍;河南潢川縣一些畜禽屠宰加工企業沒有安裝在線自動監測監控設備,企業汙水存在偷排直排現象。

防治水汙染、保護水生態,責任不只在企業身上,政府及相關部門都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水汙染防治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應當及時採取措施防治水汙染。

專家指出,實際上,一些地方政府責任落實不到位,水汙染防治標準和規劃執行不到位,水汙染防治監督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這幾個“不到位”也成為制約水汙染防治成效的障礙。

報告指出,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都依法建立了河(湖)長制,明確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120多萬名,逐步壓實地方各級政府責任。

然而,趨勢向好,問題仍存。執法檢查組人員表示,目前存在河長法律責任和考核機制不完善、河長督促有關部門履行職責缺乏剛性手段、河長履職能力和水平不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