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ZEPHYR WANG 色覺系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眼見風雲千檣

但作出抉擇的那一刻

卻相當沉悶和平凡


如果,從宇宙誕生開始,

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

要不要努力,你自己看著辦吧

最近有個課題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導致我暫時無法寫出別的東西來。

很巧,前兩期引用過“薛定諤的貓”“雙縫實驗”“熵”,然後就看到了關於“薛定諤的貓有救了”和“量子力學的不可預測性被推翻”的論文、報道、討論。

簡直震驚。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一切要從這個叫“韶華”的抖音號說起。

這是個大二學生開的抖音號。一直在關注他,因為他確實講了很多聞所未聞,極有意思,又漲知識的東西。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Yale Quantum Institute麥克·德沃雷特

最近,他拿著耶魯大學麥克·德沃雷特的這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說了一段話,

我給大家梳理一遍:

「1814年,拉普拉斯妖被提出——

如果他知道此刻全宇宙的所有的物質以及他們現在所有的數據,就可以推斷出整個宇宙的過去和整個宇宙的未來。

於是,有人對拉普拉斯妖提出質疑——

1.所有生物的思維會影響拉普拉斯妖計算;

2.量子力學的不可預測性也就是隨機性,也是拉普拉斯妖無法進行預測的。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然而,2005年,海帶證明了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決定的人類的自由意志,即非生物部分的變化決定了生物部分。

而量子力學,也在今年6月,剛剛被證實它的隨機性是不隨機的。而是符合一個方程,即“薛定諤方程”。

可怕的事情來了——

既然生物是由非生物決定,即所有的生物的所有的思維可以被預測,量子力學的不可預測也被推翻,那麼是不是說——整個世界從誕生到滅亡的所有,都可以被測算出來。」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圖為韶華本尊

妖贏了?


瞬間,腦海裡飄過一位香港作家陶傑的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

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

什麼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宿命論,你信不信?

科學的,哲學的,文學的……幾乎都可以在此處插一嘴。

那麼多深奧晦澀的話,其實就一句:

宿命論

你信不信?

反正,當我看到這個宿命論結論時,我內心是抗拒的。

因為我是一個不願意相信宿命的人。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實驗證明→量子躍遷可被預測→+之前物理化學決定自由意志→宏觀or微觀,物質都能決定意識→宇宙起始到結束的每一步都是已經安排好的→機械唯物主義

實驗證明→量子躍遷不僅可被預測,還能被逆轉→至少在微觀世界,人類意志還是可以改變結果→初中政治課上,馬爺爺說的主觀能動性→否定機械唯物主義

誰能告訴我,是我邏輯錯了,還是哲學沒學好?

人嘛,總是選擇性地去相信他願意相信的東西。反正我是這樣的,韶華應該也是。

所以我們各自尋求證據。

於是我上了垂類大佬聚集的知乎,花了3個晚上的時間,做了一回“科研”。

客觀上說,大部分的言論還是倒向——

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並沒有推翻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



在這裡,我儘可能用通俗的話說一遍——

1.耶魯做了一個什麼實驗?

量子躍遷是可以被預測並改變的。



2.什麼是量子躍遷?

裂變、聚變、衰變……都是躍遷。

能級跳轉:電子從高(低)能級跳到低(高)能級,在光的照射下完成。

在原子狀態發生躍遷的同時,將放出(吸收)一個光子。

就好比:一個人從A跳到B,或從B跳到A,過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就看從AB兩地的高低。

你也可以理解:一個人醒著到睡著,或睡著到醒來……總之是兩種狀態之間切換。



3.為什麼有人說:薛定諤的貓有救了?

說貓之前,必須先說上回那個雙縫實驗。

哥本哈根認為所有微觀粒子都處在疊加態。

雙縫實驗就是:當你不觀察光子究竟是如何經過縫隙的時候,光子以波的形態同時經過兩條縫;但當你觀測它究竟如何穿過去的時候,它會在被觀測的瞬間選擇其中一條縫隙穿過。

“人為觀測會影響微觀粒子客觀狀態”?這個觀點成立,豈不是唯心論的天下了。

愛因斯坦和薛定諤不願意接受這個說法。


於是想盡辦法,把微觀世界的這種詭異現象聯繫到宏觀世界上來。

所以,有了薛定諤的貓——

準備一個不透光的盒子,把貓關在裡面,再放置放射性的物質,其中的原子會進行衰變。

衰變是隨機的,會被一個蓋革計數器測量到。

當被測量到時,它就會放電,放電後就會讓一個錘子下落,敲碎一個放有毒氣的瓶子。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根據哥本哈根的說法,如果我們不觀測它,放射性物質應當處在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

以此類推:蓋革計數器也處在測到未測到衰變的疊加態→放電不放電的疊加態→錘子落下和不落下的疊加態→瓶子碎和不碎的疊加態→貓死和活的疊加態


一隻貓既死又活,怎麼可能?

不能理解?

那就對了。

這也是愛因斯坦和薛定諤所疑惑的,這也是量子力學的不完備。

它幾乎可以顛覆我們對這個世界常有的認識。

好,回到——為什麼他們說這隻貓有救了?

如果原子在衰變前可以被觀測到,甚至改變……



4.耶魯實驗想說:

一個人不是一下子睡著的,中間發出了困頓的信號,我們可以在他發出信號的時候吼他:喂!不許睡著!

波爾和海森堡曾說,這種跳躍是瞬間的。

拿之前那個宏觀世界的例子:一人從A突然到B,就好像從一開始,他就同時存在AB兩處。

而耶魯的麥克·德沃雷特它通過實驗發現,這種躍遷不是瞬間的,而是“有跡可循”。

看圖中粉色區域內灰色部分,就是跳躍前的“暗示”。它而不是從藍灰一下子到紅色的。

腦補一個畫面:

一個學生上課時開始眯眼睛、走神、打哈欠時,老師丟一個粉筆過去:喂!不準睡著!他就不敢睡著了,只能處於醒著的狀態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圖1

5.說完比喻,還是必須嚴肅一點,說一下實驗過程(覺得太燒腦可以忽略):

實驗人工設計了一個擁有三個能級的原子,能級由高到低排列:B (bright亮態)/ D(dark 暗態)/ G 基態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a)BD之間無法互相直接躍遷,必須通過G;(b)BG躍遷快,DG躍遷慢;(c)D與環境耦合度極低,不受環境干擾,躍遷概率低,穩定時間長,也無法直接觀測(不然怎麼叫dark呢);(d)對B的觀測速度極快且極準確,得到觀測結果後能極快動作。

以此推出,BG來回躍遷,要麼穩定在D。

於是就有了上面那張圖1

藍灰紅分別代表原子處在BGD三個狀態。

當原子處在G態的時候,由於BG耦合的存在,可以看到原子在BG之間躍遷(B是人工引入的,D和G是躍遷發生的兩個能級,所以我們感興趣的是GD的躍遷)。

0—33us時,原子一直處於G態(藍灰交替)。

45us之後,原子處在D態(紅色),說明發生量子躍遷(G到D)。

但是,但是,但是,33us—45us的這12us裡,雖然原子仍處在G,但是我們看不到B(藍色)了。←這就是預警信號!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回頭看看這隻貓究竟怎麼了

如果在發生衰變(躍遷)前,我們找到了它即將衰變的信號,就可以阻止衰變的發生。貓因此不會死了。

可是,又是怎麼推出,整個宇宙從誕生之初到滅亡,我們下一秒要做什麼,明年此時在做什麼,都是註定的,都可以被預測?

換個問題:

知道我快睡著了,可你怎麼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打哈欠?

恕我才疏學淺,按我目前的理解:

·疊加態依然存在,貓依然既死又活;

·連續測量,隨著時間推移,就有了函數圖,但如果單次測量,間斷性測量呢?

·既不能證偽“人為觀測能影響結果”,也無法證明客觀決定主觀。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正感困頓時,林中來了高手

看看專業、半專業人士的解釋:

我覺得實在是有必要澄清一下。這個工作本身沒有推翻任何現有的量子力學理論!

實驗的所有結論都與理論學家用現有的量子力學理論預測預相符。

我不知道是哪家媒體的報道出現了偏差。他們是要負責任的。

解釋一下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和不連續性:

電子處在疊加態,那麼當我們測能量電子時,單次測量的結果只可能是G或D(結果不連續),單次實驗測出來的結果是G和D中的一個(隨機性)。

這篇文章的結論是:量子躍遷這一過程發生的時間雖然是隨機的,但發生前有預兆,而且躍遷過程連續。

這跟測量都沒關係啊!咋就被理解成推翻了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和不連續性?



連續測量下,此時和下一時刻測到的本徵態之間,具有“相關性”。這本身不是個稀奇事,也沒推翻隨機性。

波函數的演化,躍遷,仍然以概率的形式,連續觀測下確實可以對下一時刻的態進行預測,但若長時間不觀測,仍然沒法預測確切的態,還得拿概率說話。

The knowledge of the system on short timescales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unpredictable switching behavior on long timescales.



不確定≠無法預測

我不想用文糟糟的量子理論說服你們,反正大部分偏執者是真看不懂!

實驗沒有推翻不確定性原理,作者在最後還特意說只是證明了quantum trajectory theory。

實驗更多的貢獻在於對多種量子態的預測測量。

量子論並沒有證偽決定論(宿命論),當然也並沒有證明決定論。

宿命論這事,單憑現在的量子論真幹不了

大部分為了流量/利益,什麼都敢寫的某些自媒體,你們也敢信?



微觀粒子沒有經典物理中所謂的“軌跡”,沒有確定的運動狀態,不確定關係說的是動量和位置、能量和時間不能同時確定。

我們通過手段觀測一個粒子的運動狀態,得到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是因為我們的測量干擾了粒子的狀態(單次測量),使被測的物理量坍塌為一個確定值。但是多次測量的結果就不一定是同一結果了,這也是不確定關係的表現之一。



你們老想搞個大新聞,一個驗證不確定性的實驗居然在你們嘴裡就是推翻了。

外界觀測對粒子狀態不是沒有干擾,而是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干擾是測不準原理所預言的一半。

所以,別太激動——測不準原理還是對的。

斯坦恩博格說:“最後,你還是無法同時準確得知兩種量子態(動量和位置,能量和時間)。”



但實驗顯示,測量行為不一定是導致結果不確定的原因。

“如果系統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不確定性,那測量結果的不確定性不一定全部是測量行為導致的。”

所以,測不準,也許是天經地義的。即使測量沒有干擾,測量也必定有測量的誤差。


“無聊的人生不如死掉。”——北野武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反正我不願意接受世界沒有別的可能,

不能接受人類被奪去自由意志,

不能接受物質剝奪我們一念之差後的可能:

平行宇宙外的另一個我也許是一個了不起的物理學者。

哈哈哈!

不狂了,洗洗睡吧。



END

小情緒|毒雞湯|叨娛樂|小神經

文、圖:

ZEPHYR WANG

給你生活加一點顏色

請你留下指尖的溫度

你打不打開這文章都早已註定|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是要顛覆三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