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

“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

“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
“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
“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
“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
“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英雄歸來”援鄂英雄譜(上)

王曉春

浙江省第二批(武義縣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這一個多月,一直在武漢天佑醫院的重症病房工作,每天接觸的都是最“兇險”的疫情患者。由於一線醫務人員緊缺,王曉春所在的隔離病房核定床位35張,但大多時候都需要加床收到40人左右,醫生一天只排兩個班,每班次工作10小時以上,由當班的3名醫生輪流進入隔離病房。“每次在隔離病房完成工作後出來,就像是跑了一場馬拉松,整個人都感覺虛脫了。”

童聚仙

浙江省第二批(武義縣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1月28日出徵武漢,在武漢天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童聚仙被安排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工作。這裡收治的都是危重症病人,除了輸液、發藥、打水、送餐,還要承擔病房內各種垃圾的轉運,工作繁瑣而辛苦。重症病人生命體徵不穩,病情變化快,需時刻提高警惕,留心觀察每個病人的症狀。

李海華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2003年非典疫情之時,他就奮戰在醫院的發熱門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他第二次戰鬥在最危險的一線。2月9日,李海華隨浙江省第三批醫務人員一起馳援武漢一線。經過全面的崗前培訓,他們被安排在武漢市黃陂區方艙醫院工作。

王妃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她不知給多少病人留下過美好的記憶;不知讓多少病人感受過愛的溫暖;也不知為多少病人增強過戰勝疾病和重新生活的勇氣。她說捷報不停的傳來,一位又一位的患者出院,內心是止不住的激動。她說:“快了,我們會與櫻花合照,與喧囂共鳴,與繁華相遇。”她說:“快了,我們將同看武漢再次冉冉升起的太陽。”

雷桃英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2月9日緊急馳援武漢。經過全面的崗前培訓,被安排在武漢市黃陂區方艙醫院工作。方艙內的工作是六小時排班制,但是每次從準備出發上班到結束工作完成後續處置,前前後後加起來大約需要9小時。穿著防護服在裡面連續工作六個小時,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護目鏡常常起霧,口罩眼罩的帶子壓得耳朵生疼,臉上雖然做了防護也依然會有深深的痕跡。

陶俐

武義縣中醫院主任醫師。在支援武漢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陶俐已經逐漸適應了這裡的工作和生活。在武漢,陶俐發現武漢人民才是最美麗的風景線!在這些日子裡從各個方面感受著武漢人民的付出和艱辛!由於住處離上班地方很遠,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每次上下班都由公交車接送,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司機都是戴口罩穿防護服守在酒店和醫院門口,準時出發準時來接,風雨無阻,默默為我們服務,沒有片言隻語,只有感動!

湯含曙

武義縣中醫院主管護師。女兒才20幾個月,這次去武漢,她把年幼的孩子留給母親照顧,自己義無反顧地衝鋒在一線。很多時候湯含曙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苦嗎,累嗎?答案毫無疑問。但是比起武漢這座城,湯含曙覺得自己的付出真的很渺小。一群人一條路,堅持一直走下去。一群人一條心,再苦再累也願意。

何巧莉

武義縣中醫院主管護師。剛到武漢那幾天,室外溫度只有1度,穿上標準防護服悶熱立即襲來,護目鏡上全是霧氣。穿好後,進入艙內,接班,查房、測量體溫、詢問病情。一輪檢查下來,已是胸悶心悸,大口用力喘氣。病人也發現了何巧莉護目鏡上的霧氣,詢問是否能看清,提醒著要小心。每當何巧莉問他們是否有什麼不適時,發現最多的回答竟然是“謝謝”。

金仙珍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2月13日凌晨接到支援武漢的任務,她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征途。她和同事們接管了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8樓病區,一開科就收滿64位患者。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他們在工作中已經配合的十分默契。

李斌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作為有著21年黨齡的他第一時間在馳援武漢的請戰書上簽字,按下了紅手印。他說,“我作為一名醫師,一名老黨員,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職責。此時我應該做好先鋒模範作用,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