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西海岸新區企業家研修班第二期學員赴浙江大學進行研修,青島創投發展中心執行合夥人周毅全程參加了本次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浙大校園

青島創投發展中心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培育的一家綜合性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自成立以來,得到了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培育。創投發展中心恪守行業規則,規範公司發展,自覺接受政府各部門的監管和督導,從服務西海岸新區中、小、微企業入手,立足西海岸逐步建立了融資對接平臺、企業管理輔導平臺和銷售對接平臺等企業服務事項,力爭選擇孵化好項目、培育新企業、拓展新優勢、做強企業、推向高檔次,努力成為主推西海岸實體經濟的新引擎,並構建新區周邊地域中小微企業的對接平臺。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與新區隋斌副區長合影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與工信局謝龍目局長合影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與研修班一組學員合影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工信局謝龍目局長與校方領導握手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步行到圖書館教室


研修班開班儀式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授班旗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美麗的校園,先睹為快。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浙江大學,秉承百年來的優良求是問學傳統,在新的時代又續寫了“創新”神話,與時俱進,謀求發展。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青島創投中心周毅赴浙江大學研修學習


“東方劍橋”的百年神話

浙江大學就像金庸小說中的“姑蘇慕容”,在東南名重一時。在她長達110年的校史上,明星璀璨、英才輩出:竺可楨、馬寅初、盧嘉錫、錢三強、談家楨、谷超豪、路甬祥、李政道、吳健雄......浙大蜚聲海內外,曾有“東方劍橋”的美譽。浙大的不傳之秘,就是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所撰寫的《浙大校歌》中的第一句話:“大不自多,海納江河”。

浙江大學的客座教授遍佈全世界,全依靠浙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學術傳統,從武俠泰斗金庸到生物學裡程碑人物、DNA的發現者之一沃森再到宇宙的觀察者史蒂芬霍金,浙江大學海納百川的氣魄正像校歌最後兩句:“樹我邦國,天下來同”。

浙大的知名校友燦若星漢。著名的企業家中,魯冠球、段永平出自浙大;巨人集團總裁史玉柱畢業於浙大數學系;而首屆網絡小姐大賽冠軍,網名為“菜青蟲”的陳帆紅,出自浙大化工系。每個來到浙江大學的學子,自從踏入求是園的第一天起,都應該不斷的汲取這方熱土的營養,不斷自省。校歌中唱道“為學無際,際於天地”——在這裡,學術的聖火永遠不會熄滅。

來到浙大,就要深刻理解浙大“求是創新”的傳統:“求是”意味著厚積,“創新”意味著薄發。一定要珍惜每分鐘在校園裡的時光,在剛進入校園之初就給自己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並全力以赴的去實現,多聽多看多學習,努力的跟上這裡學習生活的節奏,交一些值得交往的朋友,解除身邊的社會,儘早完成社會化的過程。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儘管校園裡的梧桐葉由綠變黃一年年輪迴更迭,浙江大學依然屹立在西子湖畔,送走了一批批滿載收穫的求是學子到五湖四海,同時每年又會迎來大量新鮮的血液,為百年浙大葆駐常青。季節輪轉,浙大的風骨、精神卻深入每個學子的骨髓、血液,不曾改變。最真摯的祝福:百年浙大,百年求是園,在新世紀必將續寫東方劍橋的傳奇神話!

附:作者的創作感言

首先是歷史,浙江大學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才俊於此?為什麼浙大人身上都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我覺得是浙大數年來的薰陶,一種文化的積澱,這種積澱,從求是書院時代開始,一脈傳承,無論是西遷路上還是浙江大學四部分分分合合,它的文化卻從來沒有被割斷過,瞭解歷史,才能體會到文化層面上更深的含義,所以我將歷史放在第一部分。

其次是人文環境,6大校區面積加起來,浙大應該當仁不讓的穩坐全國最大的大學校園之位,浙大隸屬杭州市西湖區,浙大與西湖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為什麼南方人與北方人的氣質談吐有著本質的區別,我覺得適合生長環境有關的,可以說沒有如畫的江南風景,就沒有浙大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所以我花了很多筆墨來描述六大校區的風光景緻,從中大概可以依稀分辨出浙大人潛心學術、不功利的品質——因為在這般閒適的環境下,在求是校訓的影響下,浙大人的心境依然被悄悄同化。

最後是一些寄語,不同的大學有它獨特的文化特質,我在浙大的學習生活已接近尾聲,所以尚算有資格來向小朋友們傳授一些建議,我認為只是把浙大描繪一番展現在世人面前時不夠的,須給他們一把鑰匙,讓他們知道怎樣接近浙大,怎樣適應這裡的生活節奏,畢竟要在此生活多年,所以,前輩的經驗還是值得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