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唐兩國企自制“存單”攬儲 逾期未兌付

本報記者 李超 濟南 高唐報道

近日,山東省高唐縣一家光環滿身的國有獨資企業——山東省高唐藍山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藍山集團”)被該縣另外一家國企高唐縣金城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唐金城投資”)申請破產清算。

值得注意的是,藍山集團早在3年前便因自制“儲蓄存單”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無法兌付該縣居民的“存款”本息而陷入糾紛中。正是在藍山集團無法兌付“存款”本息的情況下,高唐金城投資卻陸續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分十次陸續向藍山集團借款本金超過5億元。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除藍山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無法兌付外,該縣另一家國有企業高唐熱電廠也存在自制“存單”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且自2017年4月起停止兌付本息。2019年下半年高唐金城投資再次申請凍結高唐熱電廠賬戶上的2000多萬元資金等。儲戶卻只能到藍山集團和熱電廠登記,等待處理。

自制“存單”:涉嫌非吸

山東省高唐藍山集團總公司始建於1958年,目前已發展成集糧油食品加工、植物蛋白加工為主的綜合型國有獨資大型企業,並參與國家綠色食品大豆蛋白、大豆油、低聚糖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綜合加工產業基地,非轉基因大豆綜合加工能力居全球第二位。企業在裝備水平、品牌技術、市場影響等方面均位居領先水平,是省市各級領導參觀考察的必到之處。

用“光環滿身”來形容藍山集團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然而在眾多光環的照耀下下藍山集團卻自制存單以內部職工儲蓄的名義大肆吸收社會存款,幹起了“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勾當。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藍山集團出具的“存單”顯示,“存款”分半年期、一年期和兩年期,年利率分別為7.2%、12%和15%。“這個額度顯然高於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很多,老百姓就是圖的利息高。”高唐縣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稱。

對於上述說法,“存款”的百姓並不否認,“我們肯定是看到利息高才存到藍山集團的,但前提是,藍山集團是國有企業,是政府的企業,是有信譽的企業,而且效益還很好。”藍山集團“存款”人張陽(化名)解釋稱,“高唐國企吸收存款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從來沒出現過這種情況,2016年底董事長許蘭山去世,2017年3月開始藍山集團便爆出資金鍊緊張,停掉利息,制定了還款計劃,本金分五年還清,但是卻又不遵守還款計劃。”

據介紹,2016年新任領導被派往藍山集團接管經營,2017年開始,儲戶的儲蓄存單卻無法提款了,直到2017年3月徹底停掉利息。

一份蓋有藍山集團公章的《藍山集團職工內部集資有關問題的通知》顯示,為了徹底解決職工內部集資問題,公司研究決定:自2017年3月13日起停息付本,本金分5年還清,並進行實名登記。自2018年開始,每年3月13日開始,憑證登記,按登記日順序,一個月內償付。通知還稱,2017年2月13日到期的按約定利息計算,利息計入本金;2017年3月13日未到期的,利息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計入本金。

根據2017年制定的還款計劃,2018年全部“存款”的百姓都拿到了本金的10%,而在2019年還款計劃有所改變,本金5萬元以下的繼續給付10%,5萬元以上的以樓抵債。

“當時只是樓花,連地基都沒有,即使以樓抵債也沒有落實啊,存款5萬元以下的百姓也沒有拿到10%的還款啊,就是忽悠百姓。”2020年3月24日“儲戶”趙爽告訴記者。“今年也開始登記了,還說以樓抵債,但是樓在哪裡呢?錢在哪裡呢?去年的都還沒給呢。原計劃5年給清,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

“藍山集團說是內部職工集資問題,其實根本不管是哪裡的人,只要拿錢來存就行,連身份證都不需要。”藍山集團的“存款”人劉麗(化名)介紹稱,“而所謂的‘儲蓄存單’的質量和收據一般無二,質量很差,我們存款看重的是其國企的身份和在縣裡的名聲以及經營情況。”

每張存款都有編號,張陽的存單號是16000多號。記者獲得的“存單”顯示存款數額從幾千到十幾萬元不等。

對於登記號是否意味著就有這些存單?記者諮詢了藍山集團處理集資問題的負責人及高唐縣政府相關工作人員,高唐縣一位參與處理藍山集團“集資”的工作人員表示,內部人員集資數額多達幾億元,但他並不願意透露具體數額。

雪上加霜:兌付未果被申請破產清算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初藍山集團總資產36億元。而藍山集團這些年來一直吸收公眾存款,對吸收來的存款總額以及使用情況卻並未公開過。記者多次試圖聯繫藍山集團高層人士及主管單位瞭解詳細情況,但受訪者對藍山集團等涉嫌非吸一事都避而不談,最終無果而終。

不過從記者掌握的材料可以發現一些問題。國有企業藍山集團和信萊生物科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2013年,時任藍山集團總經理許振國,入股民營企業山東信萊大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萊生物科技”),該公司與藍山集團存在同業競爭,且公司規劃的規模不亞於藍山集團。

目前藍山集團整體處於停工狀態,而許振國的信萊生物科技仍在生產。

高唐縣政府官網顯示,信萊生物科技是該縣的大項目,曾多次出現在政府報告中,據山東當地權威媒體介紹,截至2015年4月,入選當年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的山東信萊大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非轉基因大豆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元,當年投資超過10億元。

而目前信萊生物科技也是官司纏身,多次被列入失信人名單。而信萊生物科技的衰落與藍山集團幾乎同步,始於2017年。

“當地都認為信萊生物科技和藍山集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大家都認為信萊生物科技是藍山集團的子公司。”劉麗介紹稱。

多位在藍山集團“存款”人士介紹稱,“集資”來的錢用到了信萊生物科技院內的電廠了,2018年11月山東省電力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時,該電廠被淘汰。因此部分集資款連成本也沒收回。

但該說法並沒有得到權威人士的認可。

公開資料顯示,電廠項目為高唐經濟技術開發區供熱中心,考慮資金來源,該項目由園區內的信萊生物科技承建,高唐縣政府官網顯示2017年時,該供熱中心所產生的電能用於藍山集團和信萊生物科技。

對於該電廠前期的投資,公開資料並未提及。記者在高唐採訪時,因各部門拒絕接受採訪,未能搞清該熱電廠前期投資金額以及資金來源。

而就在百姓的“存款”本息沒有按期兌付的情況下,2020年2月,高唐縣法院卻公示出藍山集團被高唐縣另一家國企高唐金城投資起訴破產清算的消息。更令人詫異的是,幾年前總資產還30多億元的藍山集團,如今連5個億的淨資產都沒有了。司法文書顯示,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高唐金城投資分十次向藍山集團提供借款本金505495869.25元,藍山集團至今仍欠高唐金城投資501395869.25元本金,“藍山集團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已資不抵債,符合法律規定的破產清算條件。”而且目前藍山集團還是多起案件的被執行人,部分案件因無可執行的財產而終止執行。

而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2月開始高唐金城投資陸續借給藍山集團5億元資,而當時正是藍山集團對外公開資金出現問題時。

巧合的是,高唐金城投資也是高唐熱電廠的債權人。2020年2月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將高唐熱電廠的2262萬元銀行存款或武城縣光明熱力有限公司65%的股權凍結。

而天眼查顯示,如今高唐金城投資也成為被執行人,且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另一家國企涉嫌“非吸”

“藍山集團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便開始對內吸收存款,後來慢慢地開始對外也吸收百姓存儲。”劉麗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高唐國有企業吸收老百姓的存款由來已久,並非只有藍山集團自己幹,高唐縣其他國有企業早在20年前也這樣幹,其中包括之前的國棉廠。”

記者獲得一份落款為2003年11月的“關於兌付國棉廠集資的通知”,這也意味著高唐縣國有企業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至少已有十多年的歷史。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獲悉,近幾年來藍山集團和高唐縣另一家國有企業高唐熱電廠同樣通過自制“存單”高息吸收公眾存款。

“另外一家國企高唐熱電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也有二十來年的歷史了,不過利息和規模都比藍山集團少。”曾經在高唐熱電廠“存錢”的高格(化名)也證實了這一點。

2017年3月就在藍山集團停息付本後,高唐熱電廠也出現無法兌付的問題,截至目前高唐熱電廠既不給錢也不給還款方案。

記者獲得的一段視頻顯示熱電廠的人員向要錢的百姓介紹稱,“我們是國有企業,我做不了主。”

“向百姓解釋的是熱電廠廠長,我們去要錢,他說他做不了主,那麼誰做主呢?當時從老百姓手裡吸收存款,又是誰做的主呢?”劉麗質疑道。

天眼查顯示,高唐熱電廠多次成為被執行人,有多起被起訴支付對方款項的官司。2018年6月,高唐熱電廠旗下負責熱力供應與服務,供熱管網投資與運營等服務的全資子公司——高唐縣興明供熱有限公司變更為個人企業。

記者在高唐縣採訪期間曾多次試圖向高唐縣國資局、高唐縣地方金融局等有關部門瞭解情況,但均遭拒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