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你真的投對了嗎?

基金定投又被稱為懶人理財,適用於時間不多、無法仔細研究行情的投資者,投資者只需要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定投一隻或多隻基金,便能夠通時間來熨平投資風險風險,尤其在行情不明朗的震盪期間,基金定投能有效的減少損失。

基金定投看上去美好,但也不是一勞永逸,任何投資都需要了解策略和規劃,基金定投也不例外,那麼該如何制定合理的定投計劃?


投資期限是重點


一般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即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顯然基金定投屬於後者,即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由於其起點低、方式簡單,也被稱為“懶人理財”。除了定時定額的小白投資法外,還有一種是變通投資,根據價格的變動決定投資金額,越跌購入金額越多,反之淨值逐步上漲,購入的金額也隨之減少。基金定投的魅力在於拉長時間,把原本集中的風險均勻分散到月或周,從而達到低本金較高回報。

投資期限可以分為短於一年的短期投資和長於一年的短期投資。

小於一年的短期投資虧損風險性更大,舉個例子,每次固定投入本金1000元,分三次購入,以月為計算單位。

3月基金淨值1元,購買了1000股,4月淨值下跌到0.5元,購買了2000股,5月淨值回升到1元,你又買了1000股,相當於用3000元持有了4000的股票,最後按淨值1元的價格賣出,賺了1000元。

這是在基金定投的過程中遇到了下跌的情況,同樣的本金所持有的股份多了,等到淨值回升後再賣出,賺取的利息差。

當然,除了下跌情形,還有可能是上漲情形。

假如3月基金淨值1元,購買了1000股,4月淨值上漲到了2元,購買了500股,5月淨值回落到1元,購買了1000股,隨後按照淨值1元的價格賣出,相當於用3000元持有了2500的份額,虧了500元,這是價格上漲帶來的虧損。

由此可見,短期的市場操作獲益很難,不去鑽研購入基金的合理價格和時間,短期的資金投資無法有效的分散風險。

不過,長期的基金定投雖說更有利於獲取收益,但並不是悶頭投資個十幾年至幾十年就一定是合理的。

總覽中國股市,從1991年的100點,到2017年的大牛3500點,即使經歷了2018年的熊市,目前仍維持在3100上下,中國的股市粗看是上揚狀態,細看是起起伏伏、牛短熊長。

據西澤研究院公佈的報告來看,通過選取滬深300指數基金,時間週期為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每月固定定投,給出了每一個定投期限收益的最高值、90%分位數、10%分位數和最低值。同時,還給出了在不同定投期限下收益的中位數。

從中發現,定投並非時間越長,收益就越高,相反,隨著定投期限的拉長,收益呈現出集中趨勢。在定投的第4年,年化收益的中位數達到最高點,之後開始下降。

基金定投你真的投對了嗎?

西澤研究院的例子只是說明了時間和收益未必成正比,在到達一定的時間節點後,收益會趨向於集中,可能定投了好幾年,遇到一個大熊市,資金就迅速蒸發,綜合考慮,長期定投也要有一定的期限,而不是悶頭就幹。


投資策略


(1) 熊市買入更有價格優勢

投資追求低買高賣,低買並不是指一定要在最低點買入,畢竟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最低點是什麼時候,只要在相對低點購入就好,雖然基金定投避免了追漲殺跌,但是熊市比較牛市,相當於相同的本金買來更多的基金份額,假如隨著後期淨值的不斷上漲,收益也相對於水漲船高。

(2) 堅持定投,別一次性滿倉

買入基金可以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例如在螞蟻財富等此類不設門檻的app中,只需10元就可以購入,但堅持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如果基金走勢一路上漲的話,一次性滿倉是最好的,但從長期的走勢圖看來,即使整體趨勢是漲,但中間難免會上下波動,當遇到基金下跌,一天跌去幾千甚至幾萬,出名的指數基金投資者螺絲釘曾一天跌去15萬元,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都堅持不住割肉離場,所以堅持定投、避免一次性滿倉才是有效分散風險的方式。

(3) 不盲目追求熱點,科學組合配置。

當代人對熱點是十分執著的,投資市場也從來不缺熱點,如果一直盲目的追求熱點,結果肯定是越虧越多,申萬公司曾經開發了一個一直追隨熱點的指數,叫申萬活躍股指數,這隻指數從發行到結束,累計下跌了99%。

除了不求熱之外,還需要組合配置,也是為了避免長期的下跌帶來的負面情緒,如在2015年的高點定投中證500,連續三年多的下跌,即使2019年回漲了一點,但之前三年漫長的下跌,堅持下去的有多少?如果再配置一些中低風險的指數基金,心理上是不是有更能堅持下去的動力。

綜上所述,基金定投是一定程度上避免散戶成為韭菜的好方法,也是適合普通投資者、能快速上手的投資方式。不過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基金定投通過拉長投資期限、分散投資金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風險,但仍有風險,別一股腦把除每月硬性支出外的錢都拿去定投,為此降低生活品質或臨時遇到應急情況,無法使用,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