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新風口,多家互聯網巨頭獲批香港虛擬銀行牌照

自2018年香港金管局宣佈允許科技公司參與在港設立虛擬銀行的消息後,大批科技公司都投身其中,在50多家申請者中不僅有螞蟻金服、財付通、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也有中國平安旗下的壹賬通,網絡金融借貸公司,香港本土“獨角獸”企業等等。

如今香港虛擬牌照的申請結果已經陸續公開,截至目前共有8家上榜,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小米均榜上有名,對於國內科技公司而言,虛擬牌照的魅力不僅侷限於香港市場,更看中的是香港之外的全球市場。

獲牌機構背後“金主”財富可觀

目前,香港金管局已分三批發放了8張虛擬銀行牌照,入圍的分別有眾安虛擬金融有限公司、SC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LiviVBLimited、WeLab、螞蟻商家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貽豐有限公司、洞見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壹賬通。

8家企業背後有7家都有國內股東背景,只有WeLab是唯一一家獨資企業,並且還是網貸平臺“我來貸”的母公司,雖說沒有國內股東控股,但背後投資人也威名赫赫,有TOM集團、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馬來西亞主權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erhad、世界銀行集團成員IFC、建銀國際、紅杉資本...

除了WeLab,其他7家內地控股企業也來頭不小。

LiviVBLimited公司由中銀香港控股44%、京東數科控股36%、怡和集團控股20%,初始投資額為25億港元;SC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機構則由渣打銀行(香港)、電訊盈科、香港電訊及攜程金融控股;眾安虛擬金融有限公司看似多企業合資,但實際上在眾安系的包圍中,由眾安在線控股51%、百仕達集團控股49%,眾安董事長歐亞平亦是百仕達主席。

第三批新公佈的螞蟻商家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為螞蟻金服旗下公司;貽豐有限公司為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亞洲)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高瓴資本聯同香港商人鄭志剛(通過其投資主體PerfectRidgeLimited)的合資公司;洞見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為小米集團和港資金融機構尚乘集團的合資公司;平安壹賬通則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成員公司金融壹賬通的全資子公司。

8家企業背後的金主基本都是知名公司,財富值可繞半個亞洲。

不僅是香港,更面向全球

早在2000年,香港金管局就發佈了一份《虛擬銀行的認可》的行業指引,但因市場、技術和風險因素等原因未能付諸實踐,直到2018年才真正落實。

作為擁有170多年傳統銀行歷史的香港,此次虛擬銀行的推行打開了一個新時代。

虛擬銀行顧名思義即無實體分支機構的網絡銀行,出於業務需要可以開設自動櫃員機(ATM),除此之外,所有業務都要在互聯網上操作。虛擬銀行牌照沿用香港傳統銀行執業牌照,屬於擁有“持牌銀行”資質的全牌照一類,可以不受限制接納客戶存款,從事往來儲蓄和經營賬戶以及開具支票等銀行業務。

再者虛擬銀行不只擁有“存”、“匯”、“貸”這三類基礎業務,更涵蓋了一整套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理財、保險、黃金等,業務擴展的空間變大了,給內地的互聯網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虛擬銀行以小額分散的零售業務及普及金融(又稱“普惠金融”)為主,在香港市場的傳統業務已非常成熟的基礎上,零售和傳統市場相互結合而產生的增量市場,令不少玩家都躍躍欲試,再加上內地金融公司已經在零售和普惠金融方面玩轉了很多年,經驗頗豐。

香港市場固然吸引人,卻遠不夠填飽胃口,大灣區、全球的市場才是互聯網巨頭的目標。

2月19日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大灣區內的銀行機構可按照相關規定開展跨境人民幣拆借、理財產品交叉代理銷售、以及推動投資者開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等等。

搶佔新風口,多家互聯網巨頭獲批香港虛擬銀行牌照

意味著大灣區人民不用去香港,仍可以獲得港澳銀行機構的金融服務,在這點上香港傳統銀行和獲得虛擬銀行牌照的公司公平競爭,虛擬銀行牌照獲得者可以在大灣區挖掘更多的機會。

但僅7000萬人的大灣區顯然還是太“小”了,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口,接通了全球,對跨境電商、多市場併購等跨國金融活動大有助力。

例如,跨境電商和虛擬銀行想結合,開通接收海外銀行信用卡支付的端口,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阿里可以將用戶導入到自家虛擬銀行,支付清算一條龍,就能把跨境電商的業務全部收歸旗下。

同時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虛擬銀行牌照將沒有上限,如果市場接受,虛擬銀行還會有更多的可能。”不難猜想,當各大巨頭在香港站穩腳跟後,觸手便會伸向全球,僅零售和普惠金融已經不夠滿足胃口了,未來互聯網巨頭的業務將會越來越廣泛,獲得“無限可能”的香港虛擬銀行牌照只是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