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上海再度啟幕,專家學者共議新金融風向

最近兩年,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金融行業迎來發展大變局。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主的新技術持續發力,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不斷增強,新技術的賦能促使新的金融業態產生,新金融呈現出更具活力和效率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行業的監管也在不斷加碼與升級。

行業鉅變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如何塑造理財新格局?互聯網新金融平臺快速前進中又該如何平衡創新和風險的關係?投資者的理財策略該如何轉變?

6月21日,由藍鯨財經主辦的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在上海再度啟幕,本次活動圍繞“新金融下半場,如何打動投資者?”為主題,以演講、圓桌論壇的形式,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媒體人共同探討新金融下半場平臺的責任和挑戰。財經專欄作家向小田、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專家李勇堅、花生米富CEO崔毅龍、新流財經主編任桂潔出席並進行演講,與會專家妙語連珠,貢獻了精彩觀點。

專家學者共話新金融

當金融嘗試把部分業務託付於科技時,代表發展方向的羅盤就指向了金融科技。科技賦能之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金融平臺搭載了一個高效益的運行模式,既降低了准入門檻,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強化了金融服務的整體效益,又讓普惠金融變得更加簡單。對整個新金融行業而言,科技的含義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深刻。

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上海再度啟幕,專家學者共議新金融風向

財經專欄作家向小田

“互聯網金融行業從野蠻生長打破經歷泡沫再到行業整頓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週期”,主持人向小田的開場白簡明扼要的總結了新金融的現狀。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勇堅進行了演講。李勇堅指出,金融行業一直是一個信息行業,如果傳統金融是“工業時代金融”,那麼新金融是“數據時代金融”。新金融涵蓋的內容有:數目字管理、信用資本化、普惠金融。

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上海再度啟幕,專家學者共議新金融風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勇堅

具體而言,金融科技在本質上解決的就是信任問題,金融科技崛起的意義在於信用資本化、資本信息化,這是普惠金融的關鍵。數目字管理則實現了制度和技術的統一,其目的是降低整個社會運行的交易成本,本質上不但包括數據化還包括能夠實施數據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數目字管理反過來也將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李勇堅認為信任是一種無形資產,它在複製品氾濫的世界中具有的價值越來越高。

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上海再度啟幕,專家學者共議新金融風向

花生米富CEO崔毅龍

事實上,對新金融平臺而言,下半場不僅體現在金融科技帶來的變革,還表現於整個行業的發展進程步入新階段。伴隨著網貸平臺的迅速洗牌、合規備案的不斷推進,行業持續分化。花生米富CEO崔毅龍把這個階段定義為“中場戰事”。他認為,這個階段所有平臺都將迎來新的機會。崔毅龍認為,新金融下半場,投資人的投資意識仍需加強,而平臺也需為投資人帶去安全感。身處風險較大的金融行業,波動性風險屬於常態,平臺除了要在風險管控上構建共識,提升能力,還應不斷加強篩選優質資產的能力,最大程度上維護投資人的利益。

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上海再度啟幕,專家學者共議新金融風向

新流財經主編任桂潔發表演講

新金融行業的發展與其他行業發展規律類似,必然要經歷野蠻生長、跑馬圈地、自然洗牌、規範發展的漸進式路線。在新流財經主編任桂潔看來,新金融下半場做好資產是打動投資者的好的方向。任桂潔以消費金融在最近幾年發展歷程中經歷的資產、業務演變的例子進行了闡述,任桂潔指出,消費金融市場已經呈現出:場景分期盈利難、現金貸流量荒、綜合運營成本飆升、監管趨嚴、巨頭效應明顯等五個特點,上升到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一個撤退潮,大部分佈局不夠精良的互聯網玩家已經出現了撤退。在任桂潔看來在強監管和激烈的競爭態勢下,劣質平臺的生存空間一定會越來越小。

新金融未來值得期待

在隨後的圓桌會談環節,嘉賓們圍繞“新金融下半場的方向”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隨著新金融邁向發展新階段,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形成新融合將成為大勢所趨,細分領域也將出現更多的分工與合作。在談到傳統金融機構與新金融機構的競合關係上,嘉賓們達成共識,雙方的合作與競爭是市場良性發展的應有之義。

李勇堅認為傳統機構與新金融機構的合作空間較大,特別是在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上能發揮出明顯的聯動效應,普惠金融發展上的痛點和難題需要雙方合作解決;任桂潔認為,傳統金融機構與新金融機構在各自合適的角色定位下發揮優勢、經營合作,這對行業來說是利事。崔毅龍則是站在從業者的角度給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新金融不能缺少技術的支撐,而傳統金融積累下的監管能力和制度優勢是新金融所缺少的,這些都是有益補充。雙方各取所長、雙向合作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

藍鯨財經記者訓練營上海再度啟幕,專家學者共議新金融風向

嘉賓們進行圓桌論壇討論

關於未來,嘉賓們達成共識新金融仍然值得期待。一方面整個金融市場需求廣泛,新金融的發展能夠解決需求。另一方面新金融具備的技術優勢能夠明顯的提升效率、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在監管層的嚴監管下,新金融具備仍有很大的空間。

面對監管和市場的雙重挑戰,新金融平臺必然經受磨礪,但只要合規經營,守住底線,切實實際的解決用戶投資需求,務實體經濟、助力普惠金融發展,那麼新金融的未來與前景是值得期待的。藍鯨財經旨在通過舉辦此類活動,與知名學者、資深從業者、財經媒體人一起,共同探索穿透行業發展的迷霧,標定新金融未來前進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