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球員該降薪!但絕對不能一刀切盲目調整

中超該不該限薪?該限,但絕不是一刀切地限,而是要瞄準幾個毒瘤有針對性地限薪。

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於經濟的巨大沖擊會使得原本基礎就十分薄弱的中國聯賽更加難以生存,在聯賽無限期延遲的情況下,如果不採取一定合適的措施,或許還會有不少球隊像天津天海、廣東華南虎等隊一樣陷入困境,並將重創中國聯賽的金字塔根基。


中超球員該降薪!但絕對不能一刀切盲目調整

去年老甲A聯賽時,有一名記者就曾經和不少當年甲A時期的名將在一起聊天,他們表示“對現在某些球員拿高薪的現象深惡痛絕。”不過,他們說的某些球員並不是拿頂薪的大牌球員,在這些老球員的眼中看來,像武磊、鄭智、郜林、吳曦、蒿俊閔這些國家隊核心,每年拿到上千萬甚至兩千萬的年收入都能接受。而老國腳們看不慣的是,一些憑實力根本不足以在主力陣容立足、僅僅是憑藉U23身份就拿高薪的年輕球員。

誠然,個別球員如張玉寧、韋世豪、楊立瑜等年輕球員能夠拿到高薪理所應當,因為他們在聯賽中拿出了過硬表現,也具備了充當球隊主力的水準,再加上又有年齡的優勢,待遇優厚沒太大問題。然而,問題是有大量的年輕球員根本不具備首發的English和資格,只是仗著足協出臺的每場比賽必須上場U23起源的政策,從而對俱樂部獅子大開口敲竹槓,輕易就喊出了近千萬甚至上千萬薪水要價,有的連中超的賽場都還沒體驗過,可是開口談價就是500萬起步。

中超球員該降薪!但絕對不能一刀切盲目調整

恆大的後衛胡睿寶,年薪多達1300萬,原籍陝西寶雞,恆大足校出品,曾加盟丹麥聯賽和德乙聯賽,去年回國後在賽季中途被租借到河南建業。如果不出意外,雖然胡睿寶重新回到恆大陣中,但他依舊難以在隊中立足,大概率還得繼續往外租借,因為他的實力在恆大根本無法獲得機會。上賽季在短暫代表球隊上場的時間裡,他甚至還因為跑動懶散和表現奇差而與廣州的主場球迷發生口角。

胡睿寶薪水之所以能夠有那麼高,主要是出於兩個原因,一是有留洋經歷鍍金,二是年齡有優勢。可是,他在歐洲兩個聯賽幾乎沒留下任何痕跡,充其量就是參與了球隊的訓練。即使他加盟河南建業,其實也沾了老鄉的光,因為建業的主帥王寶山正正就是陝西寶雞人。跟其他同齡球員比較,胡睿寶可能的確有兩把刷子,但毫無疑問,那兩把刷子隔壁不值上千萬,胡睿寶可能是廣州恆大進入足球圈後上的最失敗的一筆交易。在目前中國足球的大環境中,很多經紀人的套路很深,他們瞄準的就是有留洋鍍金光環且擁有U23戶口本的球員,希望通過類似的操作來大賺一筆。

限薪令應該針對的另一個毒瘤是個別球員在轉會時開出的天價簽字費。雖然簽字費在主流的歐洲足壇也有,但那都是針對大牌球員和實力球員,又或是自由身簽約的悍將,況且,簽字費相對年薪來說也不算太離譜。反觀中國足壇,有的球員稍微有些名氣,動輒就能拿到幾千萬簽字費。

中超球員該降薪!但絕對不能一刀切盲目調整

最為人熟知的例子,便是當年河北華夏幸福從江蘇蘇寧挖角任航。這個故事眾人皆知,兩傢俱樂部曾因此搞得非常不愉快,江蘇給當時的國家隊主力中衛任航直接停訓停賽,並徹底封殺了幾個月。雙方的矛盾主要在於,江蘇方面希望能夠續約,但球員不肯;而即使出售,蘇寧也不希望當冤大頭。當時正是市場行情正好的時候,任航正常的轉會費起碼有一億元上下。不過,由於任航合同即將到期,據說河北華夏幸福早已經和任航私下談好籌碼,讓任航扛到合同到期,以自由身加盟,從而你為新東家省下過億元左右轉會費。當然,球員也能夠得到數千萬的簽字費。坊間傳言,那次轉會,任航的簽字費足足拿了超過五六千萬,甚至還有8千萬說法的——於是有人便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任八千”。此後,任航雖然還能不時入選中國男足的名單,但多數時間遊離在主力陣容之外。論實力而言,他肯定算不上是中國的頂尖後衛人選。這種簽字費超過年薪數倍的收入模式,早就脫離了職業足球的基本市場規律。

假如能夠通過疫情,把球員的薪酬降下來,或許對中國足球的未來發展,也是一件好事。但具體情況如何,還有待足協和各俱樂部的溝通結果以及政策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