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景泰藍又名“奇寶燒”民間相傳,元朝初年,皇宮失火,金鑾殿與眾奇珍異寶燒成一片灰燼。但廢墟中多了一件色彩斑斕晶瑩閃耀的寶瓶。群臣驚訝,獻給皇帝,說上天所賜。皇帝得到此物愛不釋手,當即下旨,調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殺頭,聖旨一下,各位能工巧匠絞盡腦汁尋找方法,結果卻一無所獲。

九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們,只能求助於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傳聞他是女媧後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藝,才被後人譽為“巧手李”。他也不知其原因,百思不得其解。一晚巧手李夢到女媧娘娘身披霞衣,腳踏祥雲給其託夢;“寶瓶如花放光彩,全憑巧手把花載,不得白芨花不開,不經八卦蝶難來,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巧手李”參透此夢,原來皇宮大火,金鑾殿裡寶石金銀燒熔在一起形成此瓶。並下聖旨,不論“巧天工” 製作多少寶瓶,均歸皇宮所有,因為這種珍品是皇宮裡一場大火燒出來的,於是人們都稱其為“奇寶燒”。因為常人沒有資格擁有“奇寶燒”,所以這種藝術成為了宮廷藝術。到了明景泰年間,工藝水平到達頂峰。由於產品又大多以孔雀藍為主,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工藝品叫作景泰藍。這個稱呼後來就一直沿用至今。

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由於景泰藍用料名貴,工藝及難,在故宮博物院180多萬件的宮藏重器中,景泰藍只有6000餘件,足足見景泰藍之珍貴稀有。物以稀為貴,景泰藍每在拍賣場創下千萬甚至過億天價。不僅如此,在收藏界還盛傳著”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景泰藍屢屢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不僅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大國風采,讓世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超凡魅力,還為景泰藍藝術收藏構建了強大的升值保障,正在引發新一輪收藏熱和又一波升值傳奇。

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景泰藍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工藝從元朝進入我國,汲取中華文明,與我國青銅,玻璃,陶瓷,釉料,掐絲鑲嵌等工藝融合,在我國發展流傳下來,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被咧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景泰藍可能成為一名絕技,目前在世的景泰藍大師僅剩6位,從事景泰藍工作的工人全國不到600位,而且都是幾十年前開始學徒的老藝人,願意靜下心認真學習這項繁複工藝人越來越少,這項令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技藝不久以後可能成為一門絕技。

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景泰藍工藝極其複雜,一件景泰藍成品需要經歷設計,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磨光,鍍金等108到工序,十幾個工匠三個月的時間純手工方能完成 。它不僅運用了青銅和瓷器的工藝,而且把繪畫和雕刻技術也融入其中,對製作者的功底十分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