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力量:贵州经济发展“黄金十年”及其背后的“文艺复兴”

很多人并不知道,1885年 (清光绪十一年) 筹建并于1890年浇铸出“天字一号”熟铁的贵州镇远青溪铁厂,是贵州第一家采用机器冶炼铁矿的铁厂,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家采用机器冶炼铁矿的铁厂,在中国民族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殖民主义扩张和海洋贸易的延伸,沿海进一步拉开了与内陆的发展差距,贵州这个交通十分薄弱且完全不沿海的全域山地省,没有继续青溪铁厂的辉煌,而是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的长期低迷期,以至于常被贴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等标签。这种低迷甚至是垫底状况,直到一百年多年后的“十一五”期末才迎来扭转的曙光。

一、冲出“洼地”铸就“黄金十年”。 2020年1月,各省统计局陆续公布的2019年数据显示出一个趋势:我国各省经济总量和人均位次已发生较大变化,云南、贵州、福建、安徽等省经济保持强劲上升势头。贵州的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69亿元,总量上继2015年超过新疆后,超过吉林、黑龙江、天津,逼近内蒙古、山西;人均上继2014年超过甘肃后,预计超过广西、黑龙江、吉林、山西等省份。时间回到十年前,2010年12月,新华网一篇《向落后和贫困发起总攻——贵州以“两加一推”谱写跨越式发展新篇章》的文章,曾直接指出当时贵州“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经济总量全国第25位;工业化程度系数0.8,落后全国15年;城镇化率29.9%,与全国水平相差16.6个百分点”突出问题。也正是那个时候,针对当时贵州经济总量还很小但是速度已开始加快的情况,贵州审时度势看到:“2010年,贵州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700美元。按照国际经济发展规律,贵州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已经站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起始线上。”看到问题和趋势的贵州,从“十二五”开始的十年来,在政策支持、交通建设、产业转移、人口红利、生态红利等多重因素的拉动下,实现了经济增长连续位居全国前列的黄金发展。得益于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2019年12月,贵州省委全会坚定提出:相约2020,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撕掉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我们志在必得、势在必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连续位居全国前列的“黄金十年”,我们信心十足、干劲十足。“黄金十年”,贵州不仅坚信不会总是垫底,也始终在不断攀高。尽管目前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但憋着一股干劲的贵州,十年来行动了,也干成了。

二、“黄金十年”促成“文艺复兴”。提到文艺复兴,不能不谈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众所周知,14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解放了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封闭思想,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蓄积了力量,最终推动欧洲在18世纪60年代开启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事实上,贵州在实现经济发展“黄金十年”的同时,有意无意间开启了一场区域性“文艺复兴”,这场“文艺复兴”几乎与这个阶段的贵州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带动下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步。十年间,贵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落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物质逐步丰富,人流、物流空前活跃,这些条件为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十年间,贵州从上到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持续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革命性转变,持续推广“五步工作法”“三变改革”等工作方法、模式,大力发展贵州文化、弘扬时代楷模,全力构筑“精神高地”,又进一步引领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三、“文艺复兴”呈现百花齐放。从呈现的形式看,贵州这场“文艺复兴”包括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涉及的内容是全方位、多领域的。第一,这场“文艺复兴”有鲜明价值导向。新时代贵州精神”和构筑“精神高地”的提出是贵州这场“文艺复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2012年,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构筑“精神高地”。2017年,“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得以明确。这两个概念旗帜鲜明引领贵州从简单的追赶、跟跑,转向赶与转同步、赶与超同步。奋力冲出“经济洼地”的贵州,倒逼了全领域的思想变革和科技革命。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积极构筑“精神高地”的贵州,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推动形成了更为整体、深层的“文艺复兴”。第二,这场“文艺复兴”英雄辈出、百舸争流。十年,英雄辈出。“时代楷模”文朝荣、“天渠老人”黄大发、“愚公移山”邓迎香、“最美奋斗者”余留芬等时代人物,铸就了一个个新时代贵州精神丰碑。十年,百舸争流。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贵州高速公路综合密度上升到全国第一;北盘江世界第一高桥等一批世界级山地桥梁建成;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落地;茶、辣椒、刺梨、火龙果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贵阳大数据产业无中生有、持续发展,茅台酒逐步成为世界烈酒顶尖品牌、世界奢移品知名品牌;老干妈成为特色食品的一张世界性名片。邹市明赢得中国在奥运史的第一个拳击冠军,从贵州走出的任正非把华为公司引向世界。第三,这场“文艺复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艺术气质。十年间,贵州成为山地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大省,成为全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最多的省份,“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深入人心,提到贵州不再只是“一瓶酒(茅台酒)、一栋房(遵义会议会址)、一棵树(黄果树瀑布)”。《我在贵州等你》《山水贵客》《云上贵州》《贵州恋歌》《爽爽的贵阳》等一批彰显“贵州”符号的歌曲广为传唱,张超、龚琳娜、阿鲁阿卓、黄霄云、周深、玉镯儿、宁静、聂远等一大批音乐届、演艺界人才相继突起,《伟大的转折》《奢香夫人》等一批贵州题材影视剧暂露头角。

四、“文艺复兴”展现历史光芒。从历史看,贵州这场“文艺复兴”是在集中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是世界几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成果对贵州思想文化一个集中冲击的结果,也是贵州主动解放思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结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到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以电力、内燃机为代表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集中突破,人类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回到贵州看,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立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为行省)算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三线”建设前,500多年的时间里,贵州基本上是一个没有经过工业化浪潮的农业社会。这中间,贵州也有过青溪铁厂这样的工业曙光,但工业文明并为因此而眷顾贵州。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线”建设,才初步奠定了贵州现代工业化浪潮的基础。到21世纪初,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以后,贵州工业化浪潮大规模开启。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贵州和诸多内陆省份一样抓住了机遇开始快速发展,工业化浪潮纵深推进。2010年,贵州召开发展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推出“工业强省”战略,纵深推进工业化,快速推进信息化、城镇化。2011年,贵州全省产业园区(开发区)发展大会指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贵州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坚持“三化同步”,进一步使工业、城镇、农村的建设快起来。随后的2012年,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努力走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到2015年,贵州进一步坚定明确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伴随快速工业化,快速现代化,贵州的思想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更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口涌入贵州这片土地,而更多贵州人走上更宽阔舞台。

五、“文艺复兴”开启文化高峰。建省以来600余年时间里,贵州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个文化高峰期是500年前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在贵州时期,第二个文化高峰期是鸦片战争之后到辛亥革命,以清末全国科举状元赵以炯、夏同龢以及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李端棻为代表的时期。当前的这场“文艺复兴”,将会是贵州建行省以来第三个文化高峰期的开始。应当看到,一方面,贵州这场“文艺复兴”刚起步,甚至还常常“躲在”经济发展背后不为人知。正如2017年《湖北日报》针对贵州“县县通高速”进行“贵州何以‘能’?”的连续报道一样,目前人们更多看到的是2015年贵州在中国西部十二个省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2016年贵州获批全国首家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等发展成果,还没有更多看到贵州发展背后绽开的这朵“文艺复兴”之花。另一方面,当前贵州的这场“文艺复兴”将会更大程度上兴盛于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今天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仍然处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与环自身各省(市、自治区)比仍然是倒数第一,刀刃向内进行改革、胸怀向外寻求开放、仰望星空寻求创新的潜力还很大,动力还很强。并且贵州本身是遗传有兼容并蓄、开放融合移民文化基因的屯堡重镇,是汉、苗、布依、侗、彝、土家、回等多民族和谐聚居的文化千岛,也是长江、珠江“两江”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崇尚创新、尊重文化、尊重自然的“文艺复兴”良好基础。当前,贵州正在以决胜脱贫攻坚撕下长期以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并且历史性地常驻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50%、森林覆盖率将突破60%。伴随经济社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贵州“文艺复兴”的动力也将持续集中释放。


参考文献:

1. 朱荫贵.《论贵州青溪铁厂的失败原因》[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P31-37页.

2.朱国贤、王念、王丽.《向落后和贫困发起总攻——贵州省以“两加一推”谱写跨越式发展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http://www.gov.cn/jrzg/2010-12/30/content_1776202.htm. 2010-12-30.

3.社论.《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N].《贵州日报》,2019-12-25(第一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