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是該擔心“通膨”還是擔心保費增長呢

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是該擔心“通膨”還是擔心保費增長呢

聽說未來醫療險費率可調?

2019年12月1日,新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而其新辦法引發最多討論的條款是長期醫療險可以調整費率。

這意味著什麼呢?目前的醫療險是按既定的費率收取保費,但由於未來不可控,所以並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長期醫療險,而如果真出現費率可調的醫療險,無疑對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調整費率的形式控制賠付風險,也使得保險公司更願意開發長期醫療險。

但,這終究還只是一種討論,在實際產品還沒有出來是之前,只能看出有這樣的趨勢。

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是該擔心“通膨”還是擔心保費增長呢

有趣的事來了。

在保險銷售過程成,我們經常會碰見“通貨膨脹”的問題,即便只是交100萬,最後能達到近億的收益,也會有人認為這筆錢到時候在“通貨膨脹”下遠沒有現在值錢。更別說一般的長期保障類型的保險了。

似乎“通貨膨脹”就是保險的專有屬性,不值錢會變成一種必然。

長期醫療險費率可調?是該擔心“通膨”還是擔心保費增長呢

比特幣和黃金

當然,能客觀看待的人一般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不說像日本這樣“通貨緊縮”的可能性,單是“通貨膨脹”這樣的情況就是整個市場都存在的,甚至可能保險會比市場上很多商品都要好許多,因為在保險產品精算的時候,保險公司已經將“通貨膨脹”考慮進去了。

我們都知道目前保險產品的費率都是既定的,而在《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實施後,如果未來真出現能調整費率的醫療險,考慮“通貨膨脹”這件事或許就反向了,以前是認為現在購買的保險在未來可能不值錢,而長期醫療險出現後,或許就該考慮,未來醫療險還是不是現在這個價。

其實,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不用太擔憂,畢竟保險是民生大計,一份沒人配置得起,沒人願意買單的保險計劃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些都是在可實施的基礎上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