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屈嗎?罵夠了嗎?一勝一負,來看中國男籃的頑疾在哪?

一場中國男籃世界盃小組賽的加時惜敗,一場讓中國籃球迷感到極度不適的比賽,質疑聲、謾罵聲從昨天晚上到今天就沒有消停過。尤其是比賽的常規時間最後階段,中國隊的數次失誤葬送了本來可以到手的勝利,這一過程和結局是球迷口誅筆伐的重災區。不得不說,中國籃球迷是愛籃球的,也是愛這支中國男籃的,看問題的角度也無非是感情上接受不了,質疑也好;建議也罷這都是球迷的正常反應,如果球迷不愛籃球,不愛中國男籃,他們也不會如此焦慮、疑惑甚至憤怒。

憋屈嗎?罵夠了嗎?一勝一負,來看中國男籃的頑疾在哪?

為什麼本次世界盃李楠只帶了三個中鋒,而卻帶了五個後衛?

為什麼第一場比賽本來實力高於對手,但在比賽中卻顯得縛手縛腳?

為什麼在第一場比賽中,媒體總去強調中國男籃的緊張心理?外國人不會緊張嗎?這一條適合中國各個國字號隊伍,男籃、男足尤甚。

為什麼第二場比賽中國男籃在一塊石頭面前被絆倒了三次?(這個太類似中國男足年初亞洲盃輸給伊朗隊的那場比賽)

為什麼第二場比賽常規時間末段領先三分,離比賽結束還剩13秒的情況下要佈置犯規戰術?是對對方的罰球沒信心?還是對自己的罰球太有信心?還是對對方的三分球太忌憚?

其實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中國男籃的一項頑疾——身體先天條件不足,說穿了就是身體對抗不行,這項頑疾先天就有,是治不好的,而這項頑疾的影響卻是大極了。

憋屈嗎?罵夠了嗎?一勝一負,來看中國男籃的頑疾在哪?

客觀來講,本場比賽中國男籃隊員打的不錯,很拼,高水平發揮,要不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過早的陷入犯規危機,我們將看到中國男籃在世界頂級賽事上打出少有的比較流暢的比賽。是的,無論是94年劉玉棟、胡衛東、孫軍、鞏曉彬、鄭武、吳慶龍、吳乃群……的黃金一代,還是姚明、王郅志、巴特爾、易建聯組成的中國“移動長城”時代,中國各個階段的男籃隊伍都很少在世界頂級賽事上(奧運會、世錦賽現更名為世界盃)打出比較流暢的比賽,看中國男籃的比賽和看中國男足的比賽好像都很揪心(當然這種揪心是有區別的,不可同日而語),始終沒有酣暢淋漓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而且每次中國男籃出征世界大賽,強調最多的還是防守,很少在進攻上有什麼突出的建樹,很少看到流暢的配合,進攻的時候總是一團糟,球迷在看的時候也看不出中國男籃的進攻體系是什麼,再加上整體的技戰術不高,一次配合沒有成功,下一次的戰術的發起就沒有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運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就是身體的對抗性不足帶來的後果。中國男籃的進攻總是擋拆戰術發起,但是擋拆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原因就是你戰不住,擋不住,你一擋,對方只要是從身前穿過,無論是持球人還是擋拆人都是一個趔趄,後續的動作就跟不上,技術動作都是變形的,很難達成好的效果,想要分球給其他球員,其他球員也擺脫不了防守球員的糾纏,始終是你面前有人,所以這支隊伍很要求球員的持球能力,所以李楠帶個五個後衛就是這個原因,中國男籃球員怕搶、怕逼、怕圍,都源於你的身體條件不足,使心理不夠自信,自信不是靠兩句口號喊出來的,你得有硬實力,換句話說,就是你得抗撞。

憋屈嗎?罵夠了嗎?一勝一負,來看中國男籃的頑疾在哪?

再來說說防守,第二場比賽易建聯和郭艾倫很早就陷入了犯規危機,當然這裡有當值裁判的不專業影響,但是這麼多年來中國男籃的防守其實總是這樣,給對方強大的防守壓力有一多半是犯規換來的,男籃球員很願意用手,這就很容易犯規,他們不知道嗎?其實知道,但是沒有辦法,因為身體對抗壓力太大。其實中國隊的防守完全是用體力和精神意志來彌補身體上的不足。實際上只要談及精神意志,就說明你對自己的身體是不夠自信的。就拿這支男籃中最自律的易建聯來說,可以說是整個男籃肌肉圍度最突出的一個了,但是跟黑人和白人比,無論是骨骼密度還是肌肉強度都不在一個量級。

看電影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巨石強森,其實這個在我們眼中像個魔鬼筋肉人是怪物跟NBA職業籃球運動員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更何況我們東方人,我覺得東方人的先天身體在這個地球上只比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強點,以致於中國男籃打西亞的伊朗隊都很費勁,這就不難理解第一場比賽中,面對比自己實力弱的科特迪瓦中國隊的進攻也很難打開,最終只得到70分。說是緊張,實際上就是因為身體條件不足帶來的緊張感和不自信。

憋屈嗎?罵夠了嗎?一勝一負,來看中國男籃的頑疾在哪?

再說那三個邊線球,周琦去發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其他球員通過配合拉出空間接球,中國隊第一次採用了電梯門擋拆戰術,易建聯和另一名球員在高位做擋拆,趙繼偉在低位要穿過這個電梯擋拆去接球,但是擋拆的沒有站住,趙繼位也沒有穿過電梯門,戰術失敗,還好不專業的裁判幫了一忙。另一次周琦發的球就有點業餘了,一個彈地球,接球的趙睿沒有迎前去搶而在判斷球的落點的剎那被對方搶斷,其實這都源於身體的靈敏度不足造成的不自信。

令我非常困惑是13秒領先三分的情況下采用的犯規戰術,這樣的戰術我還真見過,在NBA,哪場比賽我忘了,反正就是不給對方三分投射機會的做法。其實說實話,這樣的戰術得有很強的技戰術執行能力和個人超強護球實力並且罰球很穩的支撐下才能完成。縱觀中國男籃的罰球和對方的三分能力,這樣的戰術值得商榷。

當然這場比賽我們不是一無所獲,團結、凝聚力、敢打敢拼,幾十年才出的一個郭艾倫也為中國男籃貢獻了“兩肋插刀”戰術,讓人眼前一高。或許中國男籃的未來還很遙遠,不過做為球迷去見證這一切也是很榮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