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平衡之道作為帝王權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歷來被各代君主所推崇。玩得好的就像下一盤棋,臣民莫不是棋子,隨手擺弄,攪動天下風雲;玩脫了的,被棋子拉上棋盤,勾心鬥角中連自己的命運也無法掌控。

從公元前221年到1912年,嬴政始,溥儀止,不到兩千一百三十二年間,歷經八十三朝,共有四百多位皇帝。有仁君有暴君,有智計超凡,有昏庸無道,有名垂青史,自然也有遺臭萬年。但要說平衡之道玩的最出色的,瘋子認為非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莫屬。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

01最會平衡的帝王

這位皇帝中的“插班生”在位四十五年,史學家對其褒貶不一。褒的一方喜歡拿嘉靖中興說事,論據太少,稍顯底氣不足。

貶的一方,可以說的就太多了。單單其逼得宮女造反,差點死在宮女手中就足以成為千古笑談。而後期痴迷修道,作死煉丹,二十多年罷朝,任用奸臣嚴嵩,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幾次財政危機,更是為人所詬病。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

可不論是褒是貶,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雖二十多年不上朝,但其皇權帝位卻穩固非常,該因其平衡之道玩的出神入化。嘉靖帝任嚴嵩手握大權,成就一代奸相,看似識人不明,其實並非如此。

他難道不知道嚴嵩是個什麼貨色麼?當然不是,他了解老嚴,也太瞭解人心了,正是因為了解,才敢大膽使用。別忘了,他是要煉丹要成仙的人,他有太多奇葩想法要去實現。可清流正臣會同意麼?呸,別做夢了。

他們會一人一口唾沫把他淹死,一人一份奏章把他埋了,排著隊的走上大殿,一個個的在他面前擊柱死諫,勸不住你就嚇死你。

所以他任用嚴嵩,轉移火力。他不能做的,嚴嵩能,他不敢做的,嚴嵩敢。他把權利扔進坑裡,嚴嵩就屁顛屁顛的跳了下去,黑鍋什麼的,老嚴背起來毫無壓力。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大明王朝1566》嚴嵩

但嘉靖也知道,就這麼放任嚴嵩,那等不到自己修煉有成,就得被老嚴送上西天。所以他又任用一幫子名臣諍臣和老嚴鬥,自己則作壁上觀,從下場比賽的搖身一變成為裁判,從此安心煉丹,優哉遊哉。哪一方頂不住了,他再吹黑哨,拉偏架,讓老嚴稍佔優勢卻不能盡全功,讓名臣被壓制卻還保留翻盤希望,平衡之道被他玩的相當出彩。想看這段歷史的,瘋子推薦您看看《大明王朝1566》,相信不會讓您失望。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大明王朝1566》張居正

有玩的好的,自然也有玩脫了的,歷史太過嚴肅,我們不談了,一起來看看《琅琊榜》中的梁帝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

02梁帝的平衡之道

《琅琊榜》自播出以來廣受好評,豆瓣得分9.2,近三十萬人參與打分,可見其受眾之廣,影響之深。我們今天不談長蘇,不談靖王,更不談霓凰,只看玩脫了的梁帝。

梁帝其人,冷血,多疑,薄情寡義,為了穩固皇權帝位大玩平衡之道,在嬪妃之間,在朝臣之間,甚至在皇子之間,可惜其只得起形,未得其髓。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琅琊榜》梁帝

瘋子一直覺得把平衡之道用在皇子之中的帝王是最冷血無情的,一方的成功也註定了一方的消亡,沒有和平共處的可能。能這麼幹的帝王通常有三類。

一是利用皇子之間的爭鬥,互相做磨刀石,優勝劣汰,無論對皇權的延續還是國家的發展都有好處。抱有這種目的的帝王,他不會一個好父親,但絕對是一個好君主。

二是怕某位皇子太過突出,對自己的權利地位產生威脅,就像梁帝這種。這樣的君王也是瘋子最鄙夷唾棄的。

三是兩者皆而有之,也是最複雜的

單拿梁帝來說,他下手的第一個皇子就是祁王。身為皇長子,最合乎禮法的皇位繼承人,學識高,人品好,心繫天下,文武雙全。無論在朝中還是民間,聲望風評,無人能出其右。這對喜好平衡,生性多疑的梁帝是不能接受的,他感覺到了威脅。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琅琊榜》祁王

所以在赤焰軍和祁王被汙衊造反的時候,他無視了所有的不合理,選擇了自己願意相信的,把祁王推進了深淵。一切又迴歸平衡,所有人又被他牢牢掌握。後悔過麼?肯定有的,可都會被權力的慾望淹沒。

第二個被玩弄的就是太子了。梁帝不想祁王的形式重演,所以他扶起了譽王。一個七珠親王對太子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誰也不知道梁帝心裡是怎麼想的,太子不知道,譽王也不知道,所以他們只能鬥,不光為了皇位,還為了性命。朝臣也不知道,所以他們不敢隨便站隊。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琅琊榜》太子

寧國侯看的明白,所以他暗中支持太子,明面上保持中立,所以他活的瀟灑,活的愜意。慶國公看不明白,他公開倒向譽王,眼看著要打破雙方的平衡,所以從梁帝召見夏冬開始,慶國公就被判了死刑。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琅琊榜》寧國侯

梅長蘇不僅看明白了,而且還利用梁帝的這種心理。他先“幫”譽王幹掉了太子一方的戶部尚書樓之敬,禮部尚書陳元直。眼看平衡打破,在梁帝插手之前,暗中坑死了譽王方的吏部尚書何敬中,刑部的齊敏。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琅琊榜》梅長蘇

眼看雙方再次平衡,梁帝剛剛抬起的屁股又坐穩了,當然,同樣坐穩的還有一直猥瑣發育的靖王。在太子倒下,梁帝迫切要恢復平衡的時候,靖王走進了他的視線,於是譽王悲劇了。

第三個被玩死的——譽王。在靖王被扶起來的時候,他崩潰了。在與太子爭鬥的過程中,他損失慘重,根本沒辦法再和靖王抗衡,他悟了,他懂了,他歇斯底里的吶喊“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太,我永遠也不能奪得皇位。”譽王不出預料的反了,也沒有意外的死了。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琅琊榜》譽王

最後一個被玩死的——梁帝。梁帝玩弄了一輩子的平衡,因為平衡,祁王死了,林殊“死了”,有了梅長蘇;因為平衡太子倒了,譽王死了,有了靖王。當他發現身邊在無人可以制衡他們的時候,他的結局也就註定了。

從《琅琊榜》看平衡之道,善惡在帝王眼中並沒那麼重要

《琅琊榜》靖王

很熱血的故事,很諷刺的結局,當那些帝王,那些“大人物”為了所謂的平衡而拋棄善念良知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善念良知也拋棄了他們。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我是老瘋子,大家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