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挑戰“聽書稿”(六):想要改變生活,從改變關注點開始

小白挑戰“聽書稿”(六):想要改變生活,從改變關注點開始

餐桌上的談話

假期的晚餐,孩子們依舊和往常一樣聽著神話故事,享受著自己的美食。大人們開始談論時下新聞。疫情、蝗災、洪水等熱點成為交流的話題

父親:“新聞上專家預計今年南方有大洪水要發生,這疫情還沒有過去呢,真是禍不單行啊。”

妻子:“美國已經累計確診33萬,意大利死亡已經超過15000。”

母親:“真是一個多災難的年頭!”

妻子:“有一個國家死屍已經到了無法處理的地步,打電話報警也無法得到回應……。”

我:“國際上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已經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國際糧價開始漲了。”

……

母親:“今年的災難真多啊,莫非神要滅世界了。”母親信仰耶穌基督,什麼事情都會聯想到神的旨意。

今年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嗎?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是最糟糕的一年呢?未必!

為什麼我們感覺這麼不好呢?

迷戀“消極”事物

《不抱怨的世界》書中提及看所謂的“新聞”時,你會注意到我們是多麼迷戀消極的事物,或者是負面消息。

當今是個流量時代,也是一個過度競爭的時代。報紙、刊物、電視以及互聯網等要想獲得觀眾的喜愛,就必須發表“爆炸性”新聞。

如果新聞的頭條上寫的是“危機”,它的閱讀量比頭條上寫“好消息!”要多十倍。

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平臺,採用的是機器審核和自動推送。一些熱門、容易引起讀者興趣的文章被推送到首頁。

更有甚者會根據我們的喜好來推送,如此一來,會加重我們負面信息的接收。

久而久之,我們的情緒會變得負面起來。

負面言論就像我們通過抱怨撒播在這個世界上的種子。它們會生根發芽,產生更多的消極因素。

因此為了使我們更加積極地生活,我們要減少負面的輸入。沒有必要去實時、甚至每天都關注新聞頭條。也不必擔心我們會遺漏重大新聞,肯定會有其他渠道會讓我們瞭解,如我們的同事、朋友交流。

初步修改

今天重點對文章的銜接關係,進行修改,刪除了一些影響邏輯關係的文字。

越改越感覺沒有信心了,有點懷疑自己留下的文字是否能夠準確全面向讀者傳達作者的信息。

今天文中還增加了兩個小故事的概況,其中“如果你快樂,你就按喇叭”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特意保留下來。

另外文章配了兩張圖片,以增加文章的畫面感,希望編輯老師能喜歡。

明天繼續修改,耶穌基督用7天時間創造了世界。希望我用七天的時間能夠完成一篇合格的聽書稿。

感悟

現在我已經不太記得自己是第幾遍讀這本書了。即便是這樣,每次閱讀還會有收穫。

對於讀書來講,也許寫聽書稿是一種最好讀懂、讀透一本書的辦法。

至少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收穫很多,開始減少抱怨,更關注積極的、自己想要的事物,並通過自己影響身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