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敲門救人,“愛”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李承澤是鄭州八中的學生,因為深夜敲門救了一樓人的正能量行為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

“多虧了這個孩子,救了整樓居民。如果燃氣爆炸,整棟樓後果不堪設想。”居民們紛紛稱讚道,一時間成為大家心目中見義勇為的“小英雄”,紛紛為這個剛上初中的“小英雄”豎起了大拇指。

對社會安全肩負著職責,注重每個細節,不忽略任何疑點,做到有效地防止,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從小事情做起,對國家對社會懷有感恩的心,做個受人尊重的人,是我們每個都值得去做去學習的一件事。

少年敲門救人,“愛”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接受媒體採訪時,少年言語間充滿了善良,當別人把一切歸功於這位少年時,少年滿臉的沉著,不沾沾自喜,他說他平時是受教於老師和父母的言傳身教,正是他們及社會讓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人生價值觀,

少年敲門救人,“愛”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的爸爸說:“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家庭最主要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孩子首先需要的是學會做人做事,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社會責任心,長大後才能感恩社會,成為一個大愛之人。”

教育孩子從點滴小事做起

前些天孩子從學校從來,他很得意地從書包裡拿出一個黑色的長條,對我說:”媽媽,你看,不知是那位同學,放了一根跳繩在我的課桌裡。“

看著那根看上起有點高貴氣的繩子,再看看孩子的眼神,似乎在說,”這根繩子,現在可是我的了。“

”明天把它放回去吧!可能是那位同學不小心認錯了課桌,隨手放錯了,我想,如果那個同學發現了,一定像你丟了東西一樣著急。“我說。

他點點頭,就轉身把跳繩裝進了書包,臉上洋溢著輕鬆而又快樂的表情。

學會善良、替人著想的精神

有些孩子扔垃圾,往往會把垃圾袋隨手就放在垃圾桶旁邊,而沒有扔到指定地點的垃圾桶中,很容易在無形當中增加了環衛工的工作量。所以每一次看見路上吹散的垃圾袋,或是孩子扔垃圾時,我都會不斷的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善良、愛社會愛環境的人。

少年敲門救人,“愛”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到現在,我還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拎著垃圾袋走到樓下,扔到指定的地點。並告訴孩子,儘量不要給打掃衛生的爺爺奶奶帶來麻煩,他們的工作很辛苦,經過了不斷的教導,孩子有時候能做得很好,但有時候還是難於做到自律,比如自己隨手扔的小吃袋明明沒有扔進去,卻不能主動彎下腰去撿,這時,就需要家長不斷的監督與說教,讓孩子有自我負責的意識,一種愛他人的集體意識,養成主動撿起身邊或公共場合裡看到的紙片或垃圾,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愛文明、有愛心、樂意幫助別人的少年。

總結: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能夠從孩子的行為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小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做個有愛的人,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