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成“老賴”?這個超級網紅錯在哪?

羅永浩成“老賴”?這個超級網紅錯在哪?

每天一招,學會增長!歡迎來到2分鐘增長商學院

即便離開商戰,羅永浩也永遠在江湖。

昨天,他又雙叒一次登上微博熱搜。但這次的話題,難掩心酸:#羅永浩被限制高消費,不得選擇飛機二等以上的倉位#。

坊間於是盛傳,羅永浩成了“老賴”。

羅永浩急了,趕緊寫了一篇爆款長文《一個“老賴”CEO的自白》。

羅永浩成“老賴”?這個超級網紅錯在哪?

裡面不僅解釋了債務的來源和還債的進度,更重要的是,他堅韌不拔地寫道:

未來的產品也許不能用“smartisan”品牌,也許不能用“堅果”品牌,但無論如何,錘子科技都會繼續做下去。只要戰士不下戰場,一切皆有可能!

不得不說,羅永浩的文字駕馭能力真的很贊。不管你是不是錘子粉,不管以前有沒有罵過他,這篇文章都感人肺腑到令“猛男落淚”。底下的評論,也一水兒支持的聲音。

平心而論,即便拋開這悲壯真摯的文字,羅永浩本人也值得人正眼相待。

李雲龍老師也曾經寫過,他是極其欣賞羅永浩的,這是一個有戰略思維的人。

有一次,羅振宇採訪羅永浩8個小時,在談及為何要做錘子的時候,羅永浩有這樣一段論述極為精彩,他說自己判斷在未來不久的時間內,一定會發生一次新的計算革命,他做錘子未必能夠成功,但是要保證當那次計算革命來臨的時候,自己在牌桌上。

在他無數次或高調華麗或臥薪嚐膽的連環創業中,你會看到,他都站在了起風的賽道。從智能手機到社交軟件,再到加溼器、智能音響、拉桿箱等智能硬件,以及今年入局的電子煙。

每一次,他似乎都站在了一個增長的紅利上,但每一次嘗試,最後卻都是高開低走,“出道即巔峰”。

這裡面的原因不是單一的,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羅永浩抓住這些紅利的方式,都不在自己的能力圈內。

2012年,他創辦錘子科技,智能手機是風口。但做手機靠的是硬本事,要技術支撐、研發團隊。當任正非決定做手機的時候,一下子配了12000個研發人員,先起步的小米窮點兒,200個專職研發,現在應該多很多了。而羅永浩雖然強調的是用戶體驗,但自己還是個外行,偏偏還號稱要比肩蘋果。錘子手機的質量讓他的情懷牌被打得稀爛。

2018年,他躋身智能硬件的賽道,接連發布了加溼器、智能音箱、拉桿箱。這個市場前景看起來很豐滿,但問題是,對羅永浩而言仍然是陌生的,資金、技術、人力、供應鏈,都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最後這些產品,也因為不斷難產跳票,被粉絲罵到一地雞毛。

而今年入局的電子煙,更加生不逢時。前腳大馬金刀宣佈雙十一開售,後腳就遭禁售令。這個萬億市場的大蛋糕,不僅群雄割據,背後更涉及複雜的資源利益,一個草根出身的“小野”憑藉什麼立足,也很難想象。

混沌有個戰略槓桿的模型,強調企業要找到十倍好的外部要素,然後結合自身的關鍵要素,利出一孔壓上去,撬動起整個槓桿。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結合自身能力圈。

那羅永浩的能力圈在哪裡?在爆款長文裡,他說,之前欠下的 6 個億已經還掉了 3 個億,剩下的錢就算“賣藝”也會還掉。

賣藝兩個字看似調侃,但放在羅永浩身上,還真不是蓋的。

從最開始的新東方語錄教師,到怒砸西門子冰箱,再到創辦錘子科技做手機,一直以來,羅永浩都話題不斷。

鮮明的個性,狂放的語錄,極具煽動性的表達能力,成為羅永浩最大的標誌。

2010年,他在北京的演講“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網上點擊量超過1000萬,同年出版的自傳《我的奮鬥》被瘋狂搶購。在微博上,羅振宇的粉絲164萬,吳曉波453萬,樊登1000萬,羅永浩的有多少?1631萬。

就在昨晚,羅永浩宣佈“賣藝”還債之後,孫宇晨(就是大手一揮拍下巴菲特天價午餐一夜爆紅的孫宇晨)立即轉發,並稱創業維艱,自己的公司願意先出100萬聘請羅永浩擔任創業精神代言人,若效果拔群,後續願意持續追加1000萬投入。是不是蹭流量先不論,但羅永浩是一定有這樣的市場號召力和能力的。

即將到來的12月,羅永浩也預告會有一場發佈會,但內容無關手機,也不是此前創業過的所有產品。我想,很多人可能關注的也並不是一個重新定義某個行業的產品,而是羅永浩會如何在臺上縱情馳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