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如果被公司裡的大部分人討厭怎麼辦?玲玲覺得很委屈,她以為,自己就算不是八面玲瓏,但至少也不應該被討厭。在一次和領導意見不合的爭執中,玲玲卻被告知,公司裡大部分人都討厭她。玲玲不相信,平時的時候,為了讓大家對她留下好印象,她總是做一些同事喜歡的事情,說一些同事喜歡的話,同事幹不完的活她幫忙,同事不好提的事情她去和領導提,同事有為難的地方,她想辦法解決…… 玲玲壓抑自己,討好同事,就是為了能夠讓大家對她抱有善意。結果得到的,卻是大家的討厭!

玲玲的遭遇是很多職場人的現狀,他們都渴望被認同,被喜歡,於是用討好型人格去處理辦公室人際,但最終,只能事與願違,就同《凪的新生活》的主角一樣!

《凪的新生活》的主角是一位28歲的東京職場女性,大島凪(zhǐ,和制漢字,意為風平浪靜),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善於“閱讀空氣”,在公司替同事加班,為同事背鍋,不拒絕他人的請求,將自身姿態放得極低。凪的“閱讀空氣”式交際,並沒有給她帶去任何好處:同事們認為她軟弱可欺,裝模作樣,相熟的女同事在背後嘲諷她,所謂的精英男友還跟男同事吹噓,說她“摳門,窮酸”。

最後,凪本能地選擇逃離這種生活,辭職,分手,迅速斷舍離大部分家當,搬到郊區小破房子裡重新開始輕裝上陣的新生活。

  • 什麼是“閱讀空氣”式人際?都有哪些表現?
  • “閱讀空氣”式人際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 如何避免“閱讀空氣”式人際,守好自我?

這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希望更多的玲玲,更多的大島凪,都能遠離“閱讀空氣”的錯誤辦公室相處方式。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什麼是“閱讀空氣”式人際,都有哪些表現?

我們先來解決兩個基本的問題,“閱讀空氣”的概念,以及對應的表現形式。

1.什麼是“閱讀空氣”式人際

“閱讀空氣”原本是一款日本的iphone手機遊戲,需要觀察周圍的環境來做適當的判斷來得到評價。有時候是一些模稜兩可的問題,需要你在個人的想法中做選擇。後來,“閱讀空氣”漸漸衍生出一種職場的人際定義,即也就是察言觀色,迎合對方。“閱讀空氣”依賴非語言的暗示,通過對場景和氛圍的解讀來推斷別人的想法和行為。

舉個例子,玲玲在會議上提出一個意見,領導和同事都陷入了沉默,那麼玲玲從場景來判斷,閱讀到空氣裡的矛盾,迅速判斷出,自己的意見不被大家接受。於是,玲玲馬上提出,這個意見並不完善,自己都覺得不是很好。這就是典型的“閱讀空氣”式人際。

我們再來看個生活的例子,假如有這樣一個場景,公交車上有些擁擠,你本來是有座的,這個時候上來一個老人,車廂裡並沒有誰開口說話。但你環顧四周,發現坐著的人裡,你是相對年輕的,那麼該不該讓位置呢?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周圍的空氣裡都充斥著“讓座讓座”這樣的聲音,實際上,這就是你閱讀出來的。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閱讀空氣”說到底,和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相似,這是一種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2.“閱讀空氣”式人際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你會因為拒絕別人而覺得內疚,想要補救嗎?你會因為沒有幫上別人的忙,而自責難受嗎?你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評價,而難受嗎?你會小心翼翼,怕得罪人嗎?你會因為發社交圈沒有人點贊而撤回刪除嗎?如果有,你就是“閱讀空氣”式人際,就是討好型人格。一般,會有四種表現形式:

(1)敏感多疑,在意評價

敏感,本是很好的詞,感覺敏銳,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但放在對他人的評價和感受上,就變得貶義了。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怕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不快,表現得小心翼翼,糾結於任何一個小錯誤。

玲玲就是如此,她自認為和公司某同事合作的很愉快,結果在領導把這種合作關係當做榜樣在公司會議上進行表彰時,和玲玲合作的同事卻直接說,是因為任務簡單。其實同事並沒有別的意思,只是不想被樹典型,但玲玲卻認為,這是同事對她有了不滿,於是會後,總是想方設法地想要討好這個同事,以消除其對自己的不利評價。

(2)過度謙卑,沒有主見

把自己的思想行為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為了避免被嫌棄,寧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玲玲在工作中,曾經和領導的心腹有過一次合作,當時任務比較緊急,該心腹雖然已經有了大致的統籌,但還是詢問了玲玲的意見。玲玲為了討好他,直接說心腹的規劃已經很完美了,自己肯定想不到這麼多。但心腹認為,玲玲是不願意動腦子,不肯說自己的意見。

有時候,過去的謙卑,一味抬高別人,並不能換來他人的認同。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3)不敢求人,不拒他人

“閱讀空氣式”式的人際,有兩個“不”,其一是不敢求人,怕麻煩別人;其二是不拒他人,害怕因為自己的拒絕帶來別人不好的感官。

比如,有同事提出讓玲玲幫著加班,明明是同事的份內事沒幹完,玲玲完全可以拒絕,但她怕拒絕之後,同事之間的關係就會出現裂縫,以後抬頭不見低頭見,關係鬧僵了並不好。於是在自己內心極度不願的情況下,還是答應了。

工作中,我們仔細回憶,一定做過很多這樣的事情,比如不想參與部門聚餐,但還是不敢拒絕;比如工作遇到了問題,總是鼓足勇氣,也不敢請求幫助。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閱讀空氣”式人際在作怪。

(4)沒有底線,沒有原則

以取悅別人方式的人際,會變得沒有底線和原則,完全受制於他人的情緒變化,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又常常因為別人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而受傷。

正如電視劇女主角凪,工作中,只要氣氛發生微妙的變化,她就會變得很緊張。同事們調侃道:“她可真好用,只要誇她兩句,就什麼都幫你做”。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這一系列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解讀“閱讀空氣”式人際背後的成因

我們可以發現,四種常見的表現行為,多不是正面的行為,在解決問題前,我們要探討一下,“閱讀空氣”式人際背後的成因是什麼?

1.安全需求的缺失

什麼是職場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不害怕自己不好”。人為什麼需要安全感?因為這是人類演化過程的直覺反應,不對不確定環境的應激反應。 馬斯洛認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裡說,討好型人格對於溫情和讚賞有極度需求。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問題。

一個人缺乏安全感,就會經常害怕自己不好,那麼他就會去尋求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好”的途徑,比如他人的認可,比如他人的喜歡等等。

2.方式環境的經驗性後果

“閱讀空氣”式人際,必然是曾經助人獲得過益處的,就像日本,會把這款遊戲,當做是培養社交能力的遊戲一樣。通過察言觀色,捕捉到他人情緒的變化,從而用行為贏得他人的認可。因為一次成功,兩次成功,導致討好型人格認為,只有通過討好他人,才能獲得讚賞。

我們經常說,自己說好不算好,別人說好才算好。一件商品,黃婆自誇沒有用,買家買得多,評價好,才算數;一個任務,自己感動不重要,領導說好才算好;哪怕是穿一件衣服,自己覺得漂亮也不給力,大家都讚揚,才覺得好。

在這樣的環境下,討好變成了最便捷的途徑,說簡單點,我們經常說了解用戶的需求,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討好。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3.習慣使然

最後一點原因,就要歸咎於習慣了,長年累月的“閱讀空氣”,就像鍛鍊網感一樣,產生了本能,不需要意志,也就是說,討好變成了一種更輕鬆的反應方式,而拒絕討好,卻需要意志去剋制。

你現在去觀察,有沒有同事因為一個不同的意見,就改變自己原先的堅持?有沒有同事,因為他人的起鬨,囊中羞澀還要請客?有沒有同事,因為領導的批評,一直悶悶不樂。這個時候,你去說他們是討好型人格,他們會跟你急,因為習慣已經烙印在他們的行為模式裡,他們卻往往不自知。

最後,我們來說說,如何避免“閱讀空氣”式人際,守好自我?

的女主,在知道討好並不能換來認可的時候,告別過去,重新開始了。而玲玲,在遭遇事實的打擊,知道大家並沒有因為她的討好,而變得更喜歡她之後,也不再在意同事的喜樂。那麼,如何避免“閱讀空氣”式人際呢?我認為,可以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找到契機改變認知

《凪的新生活》中的大島凪,在聽到要好女同事背後的閒話,以及精英男友背後對其的評價之後,沒有花多大力氣,就有了重新開始的決定;玲玲呢,被領導告知真相,有了想要改變的想法。這兩個案例裡,都有一個契機點,改變了他們原先討好別人,就能讓自己獲得好人緣的認知。所以,第一步,你就要找到這個契機,醍醐灌頂:

  • 找到相反事例,比如那些因為討好別人而受損的事件案例,來告訴自己,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 找到忠懇反饋,比如找幾個你信得過的朋友或者家人,聽聽他們忠懇的意見;
  • 找到不同行為,在你經常閱讀空氣之後,不妨,就隨心所欲一次,堅持己見一次,試試效果。

通過以上三個方法,找到能讓你改變“閱讀空氣”認知的事件,給重新開始一個理由。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第二步,建立邊界意識

心理學家埃內斯特-哈曼特說:“如果自我是一座古堡,那麼心理邊界強度便是古堡外的一圈護城河。當然,護城河的寬度由你自己決定”。就像我們要分析用戶需求,完全不在意別人做不到,那麼至少有個邊界,這個邊界,就是侵犯到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要堅決的拒絕:

  • 用感覺畫界線:當你的邊界被打破了,情緒系統會出現,告訴你被越界了。情緒來時問問為什麼,這個原因就是你的邊界,你越清楚邊界,越能和人好好相處。我們可以用情緒日記(日期、 情緒、感覺、 事件)來幫助自己找到邊界;
  • 你是你,我是我:邊界意識,通俗地講,就是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的事情劃分出界限,保護自己的邊界,也不要踏入別人的邊界。當別人請求你的時候,問問自己,這件事對自身有影響嗎?這件事情本身,是屬於誰的?

有了邊界,我們就可以判斷,邊界內,不能犧牲自己討好別人;邊界外,可以因為他人,做適當的讓步。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第三步,填充安全感

最後,就是一個安全感的問題,也是整個“閱讀空氣”式人際最本質的問題,如果內心沒有害怕和恐懼,又怎麼還需要去討好別人,恐怕只有別人來討好你了。我認為,安全感主要來自三方面:

  • 金錢安全感:手上有錢,內心不慌,如果有足夠的資金,那麼無論是領導也好,同事也好,就不存在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的行為,因為有足夠的錢,支撐自己的任何決定後果;
  • 情感安全感:人都有情感的需求,如果一個人在同事那裡得不到友誼,但是在其他朋友和家人那裡得到足夠多的關懷,就會不在意額外的情感補償,也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犧牲自己的情緒;
  • 成就安全感:職場上,很大的討好,是處於被認可的需求,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成就感。一味地依賴公司的領導和同事,並不能準確評估我們的價值,多渠道的成就,才能帶來安全感。

金錢的積累有兩種途徑,一是學會積累,拒絕不適當的消費;二是學會擴張,定下目標,用正職、兼職等多種方式實現需求;情感的保障也有兩種方式,一是固定知心好友的關係鞏固,平時有時間多多聯繫;二是家人的坦誠,遇事多和家裡人溝通,得到情感的支持;成就的渠道也有兩種,一是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獲得認可;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專業,做一些能夠有成就感的展示,比如做設計的,可以參加設計大賽,寫文案的可以寫文投稿等。

安全感如果被填充滿,“閱讀空氣”式人際就會蕩然無存,因為一個自信的人,不會從空氣裡去尋求安慰,會從自身輻射他人。

被同事討厭?或許你陷入了《凪的新生活》“閱讀空氣”式人際

寫在最後

我認為,玲玲的這次打擊並不是壞事,至少她已經具備了第一步的契機,意識覺醒,是行動的開始。我們不要做《凪的新生活》一開始的女主人公,討好別人,並不能讓自我顯得更高尚。不要去閱讀別人的空氣,多多閱讀自己的空氣,才能有正常的辦公室人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