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集中隔離點:一視同仁 關懷關愛

北方網

“辛苦你們了,穿著防護服還為我送來蛋糕,讓我覺得好溫暖很感動。”這是一位居住在濱海新區集中隔離點的隔離人員給隔離點工作專班發來的信息。記者瞭解到,濱海新區堅持“友誼、友好、友善、嚴格、嚴肅、嚴謹”原則,在嚴格管理中進行暖心溝通,在服務中體現關懷關愛。

據新區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濱海新區的集中隔離點主要為前期復工復產、湖北返津,以及最近入境等人員提供服務。其中,按照天津市相關政策,集中隔離期間,入境隔離人員費用自理。

位於濱海新區的一個隔離點,這裡住著120位來自英國的隔離人員,94%為留學生。

“天津是部分赴京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這些隔離人員的目的地並不是天津。他們大部分都很年輕,舟車勞頓回到祖國卻不能第一時間回家,其心情我們都能理解。”為了讓他們感受到回到祖國、回到天津、回到濱海新區就像回到了家,該隔離點工作專班堅持“愛祖國、愛同胞、愛青年、愛天津、愛濱海”的原則,嚴格落實工作規範和操作流程,做好集中隔離人員管理檢測和服務保障工作。

據該隔離點臨時黨支部書記,工作專班班長李紫玲介紹,工作專班建立了6個小組,分別為綜合物資組、後勤保障組、餐飲服務組、醫療健康組、安全維穩組和心理服務組,開展了系列暖心行動。其中心理服務組通過與隔離人員的充分溝通,形成提出需求——向“前線”反饋——解決問題的閉環工作機制,促進了隔離工作的順利開展。

“最開始,由於剛進入隔離點,環境不熟悉等,導致隔離人員存在一些情緒。”李紫玲介紹道,3月29日,7位來自濱海新區中小學的班主任組成了心理輔導組,實行網絡化管理,各自負責部分隔離人員,一對一進行微信溝通,瞭解他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第一天,我們收集到的問題達177個,涵蓋維修、生活、服務類等各種問題。”心理老師把問題反饋給工作專班後,工作專班建立臺賬,銷號式管理,逐一解決。第二天再次收集問題,已下降到22個,第三天收集問題時,已經不再有生活服務類問題。工作專班還以年輕人更易接受的問答形式,製作了隔離點生活指南卡片,為他們提供幫助。“通過這種後臺收集加前線處理的方式,形成了一種良性機制,實現了精準服務。”

獨立隔離人員中有一位14歲的女孩,自小在英國生長,對中文不太熟悉,情緒有些不穩定。為了拉近和她的心理距離,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安排了外事工作人員,與她進行充分溝通。在指揮部、工作專班、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女孩的情緒得到安撫。

一些貼心的服務更是讓隔離人員感動。在進行信息登記時,工作專班瞭解到有兩位隔離人員要過生日,於是由醫護人員在他們生日這天分別為他們送去生日蛋糕,並舉行小型的生日慶祝儀式,使他們感受到濱海新區的溫暖。許多集中隔離的入境人員轉變了最初的焦慮情緒,一位同學還錄製了視頻點贊工作專班。她說,正是有工作專班、醫護人員、海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讓這段經歷充滿愛和感動。另一位同學原本是隔離人員的微信群群主,從最初幫助大家集中反映問題,到現在開始協助工作專班開展工作,如進行訂餐統計等。

位於濱海新區的另一個隔離點,同樣為來自英國的隔離人員提供了暖心服務。

據酒店經理光文龍介紹,隔離人員大部分是留學生,還有兩名14歲以下的孩子,一對55歲以上的老兩口,還有一位外籍人士。酒店工作人員主要承擔餐飲和物資保障工作。

“我們主要在餐飲方面滿足隔離人員的要求。”光文龍說,在新區指揮部的總體指導下,該隔離點每週公佈菜單,對於特殊人群立足人性化服務,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滿足需求。

“比如對於少數民族同胞,尊重民族習慣,提供少數民族餐飲。針對老人、小孩、基礎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專門服務,遇到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對於語言不通的外籍人士,則由負責隔離點的塘沽街道工作專班,安排志願服務翻譯進行溝通,將需求反饋到酒店。隔離點還和隔離人員建立了微信服務群,記錄隔離人員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三嚴三友”贏得了理解與支持,一些隔離人員發來由衷的感謝:回家真好!

“對於所有隔離人員,我們都一視同仁。”目前新區共投用26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對不同來源人群進行風險等級評估,分別就入境人員、密接者、湖北來津返津人員、入境短期商務人員、從事接駁工作任務的工作人員按照分類施策的管理原則進行分類管理。各集中隔離點嚴格按照工作規範要求,實施單間隔離、消毒與個人防護、隔離人員管理和醫學觀察工作,防止出現隔離點人員交叉感染和疫情傳播。同時對隔離人員周到細緻地做好隔離政策宣講和生活服務保障,及時瞭解並協調解決可能遇到的困難,在服務中體現關懷關愛。為加強全區集中隔離點管理,目前濱海新區已成立集中隔離點工作組和各隔離點工作專班,建立臨時黨支部,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和標準,做好對隔離人員的服務和管理。(記者 李澤亞 通訊員 陳西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