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究竟有多少鬼節?看看你知道幾個

三月三

三月三即上巳節,發端於上古時期春日沐浴辟邪的巫術活動:禊祓(xì fú),人們選擇這一天去郊外水邊,洗出汙垢、祓除不祥。

後世上巳節漸漸失去濃郁的巫術色彩,成為人們踏春遊玩的日子。

中國究竟有多少鬼節?看看你知道幾個

唐代婦女出遊

春秋戰國時,年輕男女在這一天更加大膽奔放,《詩經》中《鄭風·溱洧》(zhēn wěi)就描述到兩個年輕男女在上巳節心生愛慕的故事: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們喜好清談,曲水流觴,詠詩賦懷。唐代三月三麗人行,曲江池畔遊人如織。如今上巳節已經幾乎消失在漢族的日常生活裡,反倒是南方少數民族仍有三月三舉辦歌會的習俗。

中國究竟有多少鬼節?看看你知道幾個

流觴曲水

清明節

清明節是至今最廣為人知的鬼節,發端於早期的火崇拜。熄滅火焰又重新點燃稱為改火,有辭舊迎新之意,改火之際還要焚燒象徵穀神稷的人牲敬獻祖先,這是對火神的祭祀活動。

祀火節逐漸演化為寒食節,重點從改火轉變為祭祖,但仍保留了節日當天熄滅火焰的習俗。

中國究竟有多少鬼節?看看你知道幾個

七月半

民間俗稱七月半為鬼節,這一天閻王會打開鬼門,放眾鬼重返人間,享受人們的祭祀。習俗有放河燈、放焰口、燒法船、燒衣包、燒紙錢、祭祖先、辦法會等等,豐富多彩。

中國究竟有多少鬼節?看看你知道幾個

其實七月半包含三個節日:佛教的盂蘭盆節、道教的中元節和民間俗稱的“鬼節”。

佛教盂蘭盆節在七月十五,來自佛經中目連救母故事,目連的母親身前刻薄,死後墮入餓鬼道,目連在佛指點下,在七月十五這天供奉地獄眾生,母親得以脫離苦海。

道教立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對應的是道教中“中元地官清虛大帝”的誕辰,這一天人們舉辦中元會祈福避災。

中國究竟有多少鬼節?看看你知道幾個

自古以來秋七月就是人們祭祀鬼神與先祖的重要日子。《禮記》就認為立秋之日,天子要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祭祀主殺伐的白帝。平常人家也要在秋七月舉辦“秋嘗”,祭祀祖先父母。

這一習俗慢慢演化,受到佛、道影響,最終成了“七月半,鬼亂竄”的鬼節。

之前也寫過

十月朝

十月朝即十月初一,又名十月朔、寒衣節,因為由秋入冬,有些地區會用紙剪成衣形為祖先焚燒,因而叫送寒衣,是傳統事死如生思想的體現。

中國究竟有多少鬼節?看看你知道幾個

十月朝起源於秦國的正月,秦朝以夏曆(也是我們現在用的農曆)的十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即正月初一。因為秦朝原是西北羌戎民族,羌戎以十月為歲首,秦人立國後仍沿襲這一傳統,統一六國後仍以十月為歲首。

秦雖然二世而亡,但歲首習俗仍然保留下來,在漢武帝定《太初曆》以前,漢朝數代仍沿用秦歷,在改歷以後,民間仍把秦歲首看成節日,流傳“十月朝”、“十月朔”等稱呼。

為什麼新年會變成鬼節呢?因為遠古十月的年節就是祭祖的日子(現在春節也是祭祖的日子),先秦時期十月也被認為“正陰之月”,陰氣旺盛正適宜祭祀亡靈,《月令》就記錄了先民在十月立冬整飭喪葬、檢查棺槨製作流程和規格、考察墳墓、祭奠逝者的活動。

冬至

冬至有鬼俗,歷史甚早,《周禮·春官》說這一天要“致天神人鬼”

但冬至也並非純粹的鬼節,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很多地區冬至相當於過小年,這應該與周朝有關,因為周代建子(子月為十一月),周朝的正月是夏曆十一月,漢代建寅(寅月為一月),採用的是夏曆,但仍保留了冬至的慶賀活動。

說回為什麼冬至成為鬼節,這離不開中國人的五行思想。鬼代表陰,陰之氣,主要是水氣。《淮南子·天文訓》雲:

“積陰之寒氣為水。”

說明鬼和水有聯繫,現在有老一輩人燒紙會選擇臨水的地方,認為鬼以水德報應生者賢孝,也是這個原因。

五行一年中都要經歷生、旺、死三個過程,《淮南子·天文訓》說:

“水生於申,壯於子,死於辰。”

申月是七月,有七月半,此時陰氣生,稱為“放鬼”,鬼門打開,眾鬼出行。

辰月是三月,有清明節,此時陰氣死,稱為“收鬼”,要為鬼魂修整墳墓,讓他們回家。

子月就是十一月,陰氣壯。冬至在子月,又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時候,白晝為陽 ,黑夜為陰,這一天陰氣最重。所以冬至自然也成了鬼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講究的,一篇文章也嘮嗑不完,下次再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