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一:我的佛緣與道緣

今天無意中翻到兩張20年前的老合影照片,在第一張合影中的人物,都是培訓界的知名人士:李強老師,翟鴻燊老師,石巖老師,鄒中棠老師等,照片中間的道長是現任山東泰山道觀的掌門,山東道協會長,中國道協副會長張誠達道長。

近二十年前,我們76個老師到泰山參加《中國工商》雜誌主辦的“泰山論道”活動,與會嘉賓都是對道文化感興趣的專家和培訓師,那時的我不到30 歲,剛走上培訓行業,在活動的論壇上,每位嘉賓都要即興演講,我眉飛色舞地講了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悟道故事,只是見解很獨到,結果在會議馬上要結束的最後環節,只見張道長慢慢從前排的椅子上起身,扭頭對與全體會人員說:“大家先不要動,我決定收兩個弟子,下一個環節是我們的收徒法會,請各位道長開始各就各位。”於是他宣佈要收徒的兩個弟子的姓名,一個是北大的某教授,另一個人居然是我。能夠收我為徒,絕不是因為我知識淵博,與我活潑天真的性格有關,更重要的是,他能透過我的語言,感受到我對於悟道文化有著天然的熱愛,對悟道者的精神境界有著天然的嚮往。

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第二張合影照片,是當時收徒法會的現場,那時我並未深入研究道學文化,對收徒的概念也十分模糊,只記得當時的法會莊嚴而隆重,在眾人的見證下,眾道士為我吹拉彈唱,張道長親自為我畫道家的符咒,念祝禱詞,大家在泰山之巔祈請泰山娘娘和玉皇大帝以及太上老君等諸神為我的加持,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置身於泰山之巔的我,感受到渾身都充滿了通天拔地的浩然之氣。

離開泰山之前,張道長給我一個電話號碼,是北京白雲觀監院李信軍道長的聯繫方式,他告訴我,北京白雲觀是全真道的千年道觀,讓我常去做客,此後,我果真成了白雲觀的常客。 記得第一次見到李信軍道長,彼此一見如故,他說:“接到你的電話時,我正在寫書法,放下電話後,手開始不停抖動,以至於握不住毛筆,最終毛筆掉到地上,你就剛好敲門了。”這個場景似乎應該出現在電影中,但卻是我的真實經歷。

後來決心開始研究道學文化,除了與生俱來的緣分之外,還要提到一個人,他是中國傳媒大學的陳默教授,當年他在北大講授《道德經》的課程,他的語言生動活潑,讓老子的思想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我的眼前一亮,決心研究道學,以道御術,不再去講先前的培訓課,在當時培訓業最火爆的年代,能夠放棄金錢的誘惑,走上這條悟道之旅,不是常人能夠做出的決定。

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從泰山回京後,我又無意中結識了很多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高僧,包括很多藏傳佛教的著名高僧:五明佛學院的剛桑輪珠堪布和益西彭措堪布;擁有五千年非物質文化遺產“獅子吼”功法的傳承人,四川雅江扎嘎寺主持雲登彭措師父;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瓊布活佛等,很多師父見我之後,都說我和修行的有緣,主動給我發佛家皈依證,賜法號。每遇到此類情況,總是欣然應允,我認為修行人理應一切隨緣,不要有分別心,所以沒有排斥佛家師父,何況從沒有刻意與誰攀緣,見了師父們,總有莫名的親切感。很多師父至今都是我的家中常客,我媽常對我說:“你對和尚道士的態度最好,都數不清有多少出家人曾在我們家吃過飯。”

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因為本人與佛家道家的特殊因緣,所以文中會出現道家和佛家兩種思想的影子,甚至偶爾也帶有基督文化的色彩,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不讓大家被文字誤導,常避免使用宗教詞彙,用基督倡導的“愛”這個字,代替“佛”“道”“仙”“神”等宗教術語。事實上,人類最高的文化和思想所倡導的內在精神都是高度一致的,沒有任何分別,只是文字和語言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對各種思想要學會融會貫通為我所用。

因此,我把多年悟修的經驗總結出來,於2018 年由人民東方出版社正式出版《燕妮悟道》《燕妮文選》《燕妮詩集》三本書。今年是2020年,我的《蛻變命運的心法》《燕妮悟道選粹》兩本書也擬出版,其中《燕妮悟道選粹》,除了這幾年積累的新作之後,還有小部分內容是濃縮了我五本國學著作的精華,精心編輯而成,這也是出版的第七本著作。

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二:我的創作初衷

當年,在培訓界最火爆的時期,選擇退出培訓業,轉向對佛學道學文化的研究,絕不是因為功利心的驅使,是來自天然的對眾生的悲憫之心,我覺察到人類靈魂深處的苦痛,陷入深刻的反思,總在試圖探索用最高最究竟的智慧幫助人類覺醒,頓悟:唯有道是真正驅動和支配人類的最偉大的力量!唯有悟道是拯救人類命運的唯一出路!

其實不到30歲,我就開始四處弘道,但寫書和講課不同,寫書可以調動深度思維能力,讓思想盡情發光。講課要更直觀,深入淺出。為了更好的傳播我的思想,在2019年底,用了近三個月時間,幾乎足不出戶,構思出《蛻變命運的心法》的這本書,並根據書中的精髓思想提煉出一套適合大眾學習的課程。

2020年初,正值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肆虐,我和大家一樣,被迫宅在家中,藉此把《蛻變命運的心法》這套課程梳理成文。付出這麼多艱苦的努力,拿出這麼多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去寫作,目的只有一個:讓您少走彎路,縮短覺醒的時間,減少修煉成本,完成命運的蛻變。

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三:30天時間蛻變命運

由於我和佛家道家師父的特殊緣分,所以在《蛻變命運的心法》這套課程中,融合了兩家思想的精華,很多人問我是哪家那派?問我究竟信什麼教?當然,大家信仰任何宗教,我都不反對,信仰自由是人類的共識。但我開發這套課程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去信什麼宗教?是為了將內在真我與宇宙大我完美融合,為了追求身心靈的完美合一,為了重建人與自己,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和諧關係。

《蛻變命運的心法》這套課程,不是宗教,不是靈脩,不是唯心主義,更不是心靈雞湯,是我融合了傳統文化的智慧,結合二十多年來的悟道和實修經驗而作,內容大部分是來自親身體悟。

題目中的“心”不是指小我的妄心,而是指先天的“真心”“大心”“道心”。什麼是心?什麼是性?佛家把心靈分為八個部分,心指前六識,第七識(末那識),八識(阿賴耶識),九識(阿末那識),超過第八識才叫性。心性既是一體的,又有區別,區別在於心有意識,有分別,稱為“後天識心”,本性無分別,也叫真心。一個是先天,一個是後天。“修心煉性”“明心見性”就是要轉識成智,由後天返先天。如何做到?“修心才能見性。”,所以離開心法的修煉,還空談什麼見性?這就是《蛻變命運的心法》這套課程的價值和意義。

簡單講一下關於心與性的問題,所謂心與性,二者一真,一妄;一是先天,一是後天。真心是絕對完整,絕對喜悅的本然心。妄心是二元對立的世界,妄心中充滿是非對錯的二元衝突與對抗,真心是無分別的整體世界,我們之所以有分別心,是因為心智被後天的妄心障礙了。

如何見性?見性就是去妄存真,返後天歸先天。如何去妄存真?就是通過修心煉性,所謂修心煉性,就是去掉識神對人的干擾,迴歸自己的真心,才能看到自己和萬物內在的同一性。什麼是心?什麼是性?什麼是真?什麼是妄?一切源於內在的本自具足。

蛻變命運的關鍵首先是覺悟真心的本來面目,真心來自純粹的覺悟,真心不是經過科學證實的,也不是宗教迷信,更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它完全來自你的內在。因此你選擇何種宗教信仰?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你能通過這本著作和這套課程,覺悟本自具足的真心,完成生命的蛻變。

最後特別提示:閱讀此類文章一定不要帶有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目的,要把焦點關注在生命內在的覺醒。對於初次接觸悟道文化的朋友,或許需要入門的時間,但悟道修真是人類的必修課。建議大家從第一篇開始閱讀,慢慢咀嚼消化,用理論指導實踐,畢竟悟道修真是拯救人類命運的唯一出路。

另外,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本書最後增加了相關的訓練手冊,您可以結合文章的內容,反覆修煉心法,用30天的實修時間完成生命的蛻變。

祝願您早日開啟慧命能量,掌握蛻變的心法,步入宇宙全息的統一場,跟隨宇宙一起進入揚升的頻率中。

---2020年3月26日

自序一:蛻變命運之道


吳燕妮,國學學者,演說家,作家,詩人。燕妮道友會俱樂部創始人,“蛻變命運的心法”品牌課程研發者,她長期致力於“國學教育,組織與個人成長,女性成功,心靈療愈,文學創作等領域的研究。”現為香港作協副主席,倉央嘉措詩歌培訓學院副院長,陝西樓觀臺老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實學會理事,中國城市發展聯盟副秘書長,曾為貴州茅臺,煙臺張裕,首鋼集團,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等上千家企事業單位做過演講。同時她創作了大量以國學文化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她的作品皆以悟道為魂,以遊歷世界各地的親身經歷為題材,目的是為了倡導“活在當下,喜悅自在”的生命狀態。她的悟道系列詩歌被業界譽為:“開創了道家思想浪漫主義文化的先河”。另外她多次獨自徒步行走川藏、尼泊爾、泰國等宗教聖地,對話過無數高僧大德,她把自己遊歷自然,與高人對話的真實心得都記錄下來,2018年正式出版《點亮智慧的心燈》新書三部曲:《燕妮悟道》《燕妮詩選》《燕妮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