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教育?

書香花開1


我想借“青春期男孩被貼上標籤和掛上秤砣的感受”來談談這個話題, 家長們,你瞭解你孩子的感受嗎?

15歲的青春期男孩告訴我,“老師,我身上貼滿了標籤。脖子上像掛個秤砣”。標籤是“好孩子、好學生、三好學生”。我把這些字分別寫在紙上,貼在孩子的身上,把秤砣一樣重的東西掛在他的胸前。

我反覆念著“好孩子、好學生、三好學生”。孩子的身體慢慢的彎下了腰,隨著秤砣的力量頭也低了下來,身體收縮著。

我問:“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我要沉默,因為沉默是金。我怕說錯話,我怕辦錯事,我怕我不符合三好的要求。我就像走在一條狹窄的小道上,不偏不倚的走,生怕越雷池半步。老師,壞學生是什麼樣?”------

我在大腦中搜索和用身體感受著,沒有形象和感覺,如實告訴他“我沒有這個形象”。我告訴他,我教過很多青春期學生,我真沒有這個形象,有的只是學生之間的差別。

“老師你說,皇帝的桂冠,價值千萬,是否一直要戴著它?”

“你認為呢?當皇帝行使權力時才戴。”

孩子覺得恍然大悟,激動的說:“我也可以一下課瘋一樣的去打乒乓球了”。

我愕然!

我指著“秤砣”問,這是什麼?

他說:這是期望,我考了前十,要求要向第一名看齊,我考了十二,糾著我不放,為什麼倒退了?寫檢討。我考不了第一,我永遠不被認可”

我說:“你掛著這個秤砣,向前走,感覺到了什麼?”

“很沉重”

“是誰掛上的?”

“父母”

“願意把它放下來嗎?”

孩子摘下來把它投出去了,說了句“媽,我把它還給你”。

家長們,你的孩子是怎樣的?這樣的孩子,你還忍心再繫上一把繩索嗎?


楊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校心理學系主任

曹愛田: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員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作為母親,當兒子的青春期來臨時,我起初也感覺特別的抓狂,親子關係一度十分的緊張。後來我通過大量閱讀關於青春期溝通的書藉,開始慢慢了解青春期的特點,嘗試用正確的和方式溝通。


通過我和努力,我和青春期的兒子之間實現了良好的溝通。下面我就來簡單的談談,父母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步入青春期,是對父母的巨大挑戰。對於孩子來說,青春期是對生命的第二次剝離,這次剝離是心靈上的一次洗禮和成長。青春期是孩子從兒童變成成年人的過渡橋樑。


青春期的一切節奏都很快,大腦轉得快,反應快,情緒上也來得快。青春期的孩子表達自帶小焦慮,怕父母知道太多,失去自己的空間。


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的孩子比喻成站在聚光燈下的舞臺,他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父母或者同齡人關注,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都十分敏感。


父母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和教育,首先要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不禁想問父母們一句:你真的瞭解青春期的孩子嗎?



01 青春期的特殊性

生理上:青春期的孩子內分泌嚴重失衡。

大腦上:在這個時期孩子的邏輯思維、執行功能飛躍式的發展。

心理上:自我意識、群體意識蓬勃發展。


在這個時期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愛,又迫不急待和父母畫清界限,想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自由的。這兩種情緒在青春期孩子的心靈上形成一種掙扎,因此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十分敏感的,並且也很容易和父母產生衝突。


02 青春期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是誰?

能過同齡人群本這面鏡子,去反射看別人眼中的自己是誰?


第二階段:我可以成為誰?

在群體中獲得特殊地位,得到認同感,這個階段也是青春期孩子的核心需求。


第三階段:我應該成為誰?

加入自己的理性分析和思考,權衡利弊。


通過這三個階段的過程,青春期的孩子也就完成了自我角色的定位。



03.做孩子的成長合夥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半數以上的中小學生表示,不希望成年人總是跟他們嘮叨。由此看來親子關係的重建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值得思索的。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為什麼父母總不相信自己放手,孩子也能發展得很好呢?鞭打著孩子只能養出奴隸,不能養出學習的主人。


成長合夥人是一種新型的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組成一個團隊,為同一個目標攜手前進,彼此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也保持著各自的相對獨立性。共同商議學習目標,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


成長合夥人關係中,我們應該關注閱讀、交友和運動。


閱讀是孩子打開對世界認知的鑰匙,父母親自陪伴著把鑰匙交到孩子手中,教會他們如何開啟這座知識的寶庫,同時和孩子一些成長。


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身邊的朋友在他成長中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家長,因此家長要對孩子的交友情況進行觀察和提醒。


在當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更多的家長把關注度放在分數上,很多孩子都沒有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其實運動不僅能讓孩子收穫健康的身體,還能鍛鍊他們的意志力和勇氣。


成長合夥人關係中父母應該對孩子的生活細節放手,放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對於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父母不要橫加干涉,給他們一份擁有生活樂趣的自由。


孩子本身都十分渴望自由和尊重,也期待被理解,我們家長要給孩子更多信任和理解。學習本身是件快樂的事情,不要養成只有父母監督才能好好學習的習慣。



時代飛速發展,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教育領域更是是如此,父母用俯視的姿態教育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才能和孩子保持更好的親子溝通,才能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陪伴,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合夥人。


閱讀是解決孩子問題的一把鑰匙,閱讀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


父母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為其選擇一些適合他的好書,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去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通讓持續的親子共讀,在廣泛的閱讀過程中幫助孩子建造出屬於自己的通識知識體系。這樣不僅能用閱讀去覆蓋學校教育中的不足,還可以把孩子陪養成全面優秀的人才

這樣的閱讀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受益終身,還能讓他們完成自我教育從而實現教育的最高境界


結語:


綜上所述,青春期的特點所致,我們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最大的生活空間,儘可能多的給他們自由。保持平和,親子關係在這個時期的“疏遠”要比相愛相親強得多。青春期孩子的未來取決於你的溝通能力。


的雲飄過


真心爸媽是兩個青春期男孩的爸媽,看到這樣的提問,第一反應就是:竟然想在青春期孩子房間裡裝攝像頭,爸媽是瘋了嗎?是想徹底搞壞親子關係嗎?

我們的答案是:在青春期孩子房間裡裝攝像頭,是絕對絕對絕對不可取的,重要的事說三遍!

事實上,除了1歲以內的小嬰兒單獨睡一個房間,為了孩子的安全給房間裝個攝像頭還可以考慮,其他年齡的孩子,房間裡都不可以裝攝像頭來監控他的行動的。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該如何教育?我們有幾個具體建議,總的原則是:孩子青春期,爸媽別“嚴管”。

1、青春期不是洪水猛獸

父母常常把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件事,看得非常嚴重,有的甚至孩子才十來歲,就擔心孩子過兩年不好管了,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定會叛逆、會早戀、會有各種不服管束的表現、會和爸媽矛盾不斷。這是把青春期看得太負面了。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通常我們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自己的原因,是父母沒有適應孩子的快速成長,沒有學會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爸爸媽媽有了這種態度上的準備,就不太容易把孩子的青春期,變成一場孩子叛逆、大人恐慌的親子大戰。

2、給孩子自由空間,而不是加強控制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應該相信,孩子大了,他對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斷,大人不需要像管小孩子一樣管——事實上,我們認為對沒到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媽媽也要給予他足夠的自己做主的空間。

而且,如果爸爸媽媽在他的兒童時代、少年時代,就幫孩子打好了基礎,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一個理性、自主、各方面表現都不錯的孩子,不會因為到了青春期而爸爸媽媽沒有“嚴管”,就成了“壞孩子”。

恰恰相反,爸爸媽媽越嚴格管控,孩子越會嘗試突破大人的管控,爭取自己的自由。一定程度上,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是大人給“管”出來的。

3、尊重,不監控

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爸媽都想知道:怎麼保證既尊重青春期孩子的隱私,又能及時掌握孩子心理變化?

但這樣的方法,是根本沒有的!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既尊重孩子的隱私,又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除非是孩子自己來跟你說。

但請相信,和父母溝通得再好的孩子,也不會完完全全地把他自己的小心思和爸爸媽媽和盤托出,做爸媽的,得及早打消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那麼,孩子不說怎麼辦?很多父母都會選擇通過侵犯孩子隱私的方式去窺探。他們恨不得將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置於自己的監控之下,手機、日記、qq聊天記錄,都會成為爸媽的監控目標,當孩子拒絕這些監控時,大人就會採取”秘密行動”,比如趁孩子不在,檢查他的電腦、手機、翻看他的日記本等等。

孩子青春期的好多在爸爸媽媽看來是“叛逆”的舉動,比如不許爸爸媽媽動自己的東西,把自己電腦加上密碼、把日記上鎖等等,實際上都是孩子對爸爸媽媽無所不在的監控的反抗。

真心爸媽認為,無論父母多麼想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尊重孩子的隱私,在優先順序上,都一定要排在第一位,沒有得到孩子的邀請,你不能因為任何理由,不能隨意侵入所有可能包含孩子隱私的載體,去窺探一個青春期孩子的隱私。這涉及到:

孩子的尊嚴、自尊;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信任;

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很多家庭,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都和孩子鬧得不可開交,關係緊張,孩子什麼都不愛跟父母說,而且常常處在“提防”父母的狀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孩子認為我是一個獨立的人了,大人不能侵犯我的隱私;父母則堅定地認為,不管多大,你都是我的孩子的,你的事,我都得知道,哪怕用上孩子極其厭惡的方法,也在所不惜。

孩子進入青春期,心理上確實會不斷髮生變化,但我們認為,父母沒有必要“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更不需要試圖瞭解每一個細節,只要通過觀察,確認孩子的成長保持著良好的大方向就可以了。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沒有特別負面的因素驅動——比如父母關係不和諧、自己和父母關係緊張——孩子不會突然發生大的負面變化。一個“好孩子”,不會因為到了青春期,就一下子變成面目全非的“壞孩子”。


如果贊同我們的觀點,歡迎在文後點贊或轉發分享,也歡迎您在評論中留言與我討論。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大兒生於2002年,小兒生於2006年。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真心爸媽”,瀏覽更多育兒文章。


真心爸媽


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根據這一時期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

第一,自尊心增強,或者說像成年人一樣“好面子”。家長說話做事應該注意孩子的“面子”,傷了面子也就是傷了自尊,會往往引起與家長激烈對抗。這是引起青春叛逆的原因之一。

第二,自我意識增強,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把自己當成了大人,自認為“我什麼不懂”,不願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家長不要再強制孩子做某事,非做不可,也要先作通思想,否則,強制亂來,也會引起激烈對抗。這也是引起青春叛逆的原因之二。

第三,好表現自己,由其在異性面前。比如男孩越在女生面前,越愛打架,家長老師要了解這一心裡,注意不要在異性面前貶損打罵孩子,否則會引起激烈反抗,這也是引起青春叛逆的原因之三。

第四,多愁善感,有心事不願與人溝通,家長髮現孩子有心事,不要胡亂猜測,因為你往往猜不到他的心事,藥不對症,胡亂開導一通,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厭惡。這是引起青春叛逆的原因之四。家長的正確做法是多從孩子所處的環境、接觸的事物中招到誘因,找到病根,再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三觀教育,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雖然,不同的人往往會根據自己的不同處境,選擇相信適合自己的遁世哲學或者奮鬥哲學思想,來安撫自己或激勵自己。但還未真正成年的孩子,一定

不要相信什麼神怪思想、天命思想來麻痺自己、放縱自己,而要不斷激勵自己去奮鬥。


天涯明月268


青春期孩子幾乎讓所有家長都感覺到了頭疼,不過如果家長順應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那麼家長和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將充滿了陽光和歡樂,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就會變成一種他自身的良性發展。

如何順應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呢?我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總結了三點:

(1),尊重孩子的成長和逐步的獨立思考,不強制孩子按照家長的意思行事思考。

有一個媽媽曾告訴我每到週末兒子特逆反:讓他寫作業他不寫,和別的家長約好了一起開車出去玩,他就不去,還說替他做主。

我問她是否事先和孩子商量了,她說沒有。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這種事先沒有和孩子商量的一廂情願為孩子好沒有什麼好效果,只是父母單方面的替孩子安排,是控制型家長的典型教育方式

(2),尊重孩子成長同時,家長一定要守住原則,不斷地關注孩子的成長。

幾周前和孩子一起看了《天才槍手》,孩子告訴我班裡有個同學實在不會畫,讓他幫忙補美術作業,他們達成一致意見,他幫忙同學補作業,同學負責他每天的零食。聽他說的興高采烈,和他又聊起來《天才槍手》,最後我的意思他明白了,上週有一天放學後告訴我:媽媽,我幫某某補美術作業了,不過我沒有要他的零食。我對他表示了讚賞,還順帶感嘆了一句:你說這一次你幫他了,那他以後不能次次找人幫啊!那他真正考試的時候不可能找人幫啊!還是得自己把本事學到手啊!

(3),鼓勵不等於縱容,你比較看重孩子哪方面的特質,就要有意識地去挑他這方面的值得表揚的地方,你越是表揚的中肯,他這方面會做的越好。

今天,路上和孩子聊天,馬上要期末考試了,孩子告訴我:“媽媽,我要挑戰一下看能否超過某某(他們班裡的第一名)。”

“好啊好啊!”

聽他說的差不多了,我反問:“那你超過了她以後呢?還超誰呢?你當了年級第一,還超誰呢?”我自言自語:“我覺得你最大的對手是你自己,如果你超過了自己,那你就無往而不勝,其他人都不在話下啦。”

“我怎麼可能成為年級第一,那不可能的。”

“我最欣賞你的是什麼你知道嗎?是你的努力和平時特別踏實的學習態度,功夫在平時。我也不喜歡第一,第一太累了,哈哈哈!”

我相信孩子已經很高興地接受到了我信號:平時就要踏踏實實地去學習,功夫在平時。孩子一旦明確了自己平日要努力,並且努力去做了,那麼磨蹭或者不按時完成作業不認真聽課的所有問題基本上就會大大減少。

如果家長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況且家長的成長能領先於孩子,那麼和青春期孩子相處可謂是其樂無窮!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就會變成一種他自身的良性發展。


快樂庭院


青春期是每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童年時期的人由於不具備足夠自主思考能力,所以他們大部分的思想是可以被成年人所輔助的,父母們可以非常簡單的教孩子怎樣走自己的路,但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只不過他們的思考模式又不夠完善,如果父母從外強制教導孩子,可能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這就是大家口中所謂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時間是從12歲到24歲,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又可以分為青春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青春期孩子是最讓人頭疼的,因為他們經常會想出一些非常奇怪的主意,而這些主意本身具有很大的弊端,但他們自己非常堅信自己所創造的東西,並不會聽其他人的勸告,除非他們自己嘗試到了失敗,才會重新思考這一件事情的可行性,所以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往往會讓家人操心不已。

發展到中期之後,青春期的孩子慢慢有了更完善的性格,他們的行事作風也會更加謹慎,此時惹家人生氣的可能性與頻率就會降低,在這一個階段的時候,家長也能夠更加順利的跟孩子進行溝通。

青春期晚期的孩子世界觀已經完善,他們面臨著青春期的結束即將要成為成年人,這個時間點的他們在做事之前可能會更多的去詢問周邊其他人的意見,因為他們也知道只有集眾人的智慧才是更強的,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少會犯錯,家長們也基本可以放心了。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需要記住兩點:第一,他們還未成熟,他們還是孩子;第二,他們內心已經把自己當成年人看了,所以家長也要把他們當成年人去尊重。

說他們還未成熟,是因為很多家長往往存在一個誤區,當他們看見一個個子比自己還高的孩子站在面前的時候,常常在潛意識裡對他們寄託一些也許只有成年人才能做到的期待。比如說希望這些孩子理性、冷靜、衡量利弊、有充分的責任感和自控力。一旦孩子沒有做到,就覺得非常憤怒失望。當孩子表現出叛逆的時候,家長們甚至有可能覺得這是孩子的人品問題。但事實上,表面上這些孩子個子已經和成年人一樣高了,但他們大腦控制情感的那些中樞還未真正發展成熟。我們對他們要有適當的理解與寬容,也要給他們試錯的空間。不要因為孩子偶爾的叛逆和倔強而痛苦。他們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中成長起來的。

說要把他們當成年人去尊重,是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雖然某些方面還不成熟,但自尊心卻空前地強。他們對於平等與尊重的需要也許比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人都要強烈。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別人給了他們充分的尊重,他們才會萌生出生而為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才會去思考讓自己更完善更優秀的途徑。

換句話說,這種時候家長要再和他們交流,一定記住:如果一句話你對成年人說不出口,那就也不要對他們說出口,儘管他們是你的孩子。就算現在你還接受不了這種教育方式,以後你早晚也要接受的,因為孩子遲早會長大獨立,那時候再來緩和親子關係,很可能就晚了。

同時,家長也要接受一個現實:孩子長得越大,他們的秘密就越多,一個人有秘密和隱私才會有尊嚴,才會活得有底氣。如果他還想嬰幼兒時期那樣24小時暴露在家長面前,他會活得非常壓抑,不管你是不是好心。

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全方面透明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健康快樂優秀的孩子。所以,最好不要採用在寢室安裝攝像頭這樣的舉動。對你來說,這也許是一時之間不得已而為之,但對孩子來說,這個攝像頭可能會深藏在他的心底,終身跟隨,永不消逝。


吹上來的小動物


對於您的家庭來說,孩子青春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調整好心態,正確引導,度過這一段時間就好了。看您再提問時,說到了三個問題,一個是手機上癮,二就是父親脾氣不好,三就是經常鬧矛盾。第三個問題是果,前兩個問題是因。首先,先談談手機上癮。

我不知道您的孩子現在幾歲,但是一般青春期應該是在10-14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玩手機,玩遊戲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你看我們大人不也是離不開手機嗎?孩子玩手機,一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在他小的時候,你們應該也在他面前玩手機,慢慢的隨著年齡增長,他也對手機產生了興趣。所以從現在開始,把手中的手機換成紙質書,當他寫作業,你空閒的時候,可以陪在他身邊,看看書;也可以讓他和你一起做家務,既分散他的注意力,也讓他體驗到你的不容易。當然,不要期望這種做法,立竿見影,您必須要長期堅持,就像他學會玩手機,也不是幾天就學會的。而是學校環境的影響,在學校裡,他的同齡孩子,肯定會在一起聊遊戲,聊抖音,如果他不玩,他就會感覺到與同學沒有共同話題,慢慢同學就會瞧不起他。這個時候就需要你的引導了,你可以每天在他放學寫完作業或者做作業之前,給他半個小時玩手機你的時間,記住這個時間一定要規定好,如果不遵守就要受到懲罰。比如拖一個禮拜的地,洗一個禮拜的衣服。同時你還要告訴他:“寶貝,我感覺玩手機固然沒有錯,錯就錯在你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玩手機上,也許今天玩半個小時,你會感覺不過癮,但是慢慢你就養成習慣了,相信媽媽,你把以前玩手機的大部分時間分別分散到讀書、做家務、打籃球上,並且專注的去做,媽媽相信,一週以後你就會感覺生活突然充實了,人也變得有精神了。等你長大後,你就會感謝老媽不讓你玩手機的之恩。這樣你就比你同學進了一步,因為你既能聊得了遊戲,又能聊得了運動,而且文化底蘊還加深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父親脾氣不好了。這個問題你要單獨和他爸爸去聊,告訴他:“天天衝著孩子發火,只會激起他的叛逆心理,你想想,你小時候,你父母訓你的時候,你是什麼滋味,是不是越訓,越不管用。”同時,你要,創造一家三口一起出去玩的機會,即使一天時間就夠了,這樣可以加深他們父子的感情。在家裡,可以讓他們父子一起幫助你做家務,體驗快樂生活。如果他父親的脾氣一直不好轉,勸說不了,那你就只能接管過教育孩子的重任,與其自己苦點累點,也不能讓爸爸毀了孩子的青春期。如果以上兩個問題都解決了,第三個問題也不是問題了。

最後,祝你們家庭幸福,快快樂樂,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全職太太萌寶記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個發生在我學生身上的例子,她是一名初三學生,看上去也挺老實的樣子。可是有一次,她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裡談話,後來我發現她居然哭哭啼啼的,很委屈的樣子。仔細一聽,我大概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最近她和媽媽經常鬧矛盾,兩個人常常有言語上的衝突。聽她說好像最激烈的一次情形是這樣的:母女兩個人說著吵著,後來居然還打了起來,結果她們一個拿菜刀,一個拿水果刀,就這樣對峙了很久……我簡直有點不敢相信眼前這個看上去文靜的女孩,在家裡居然會是這樣的。她委屈的哭著、說著,說媽媽不疼她,看她不順眼,老是批評她,她也不服媽媽的說教,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母女關係一直很緊張。


很明顯上述女孩是正值青春叛逆期,如果此時家長不能夠採取正確的交流和引導,後期所引發的矛盾將會更多,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都不會有好處。那究竟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我想談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青春期:家長要明確,青春期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任何人都要經歷。既然這是必經的過程,所以家長就要坦然面對,孩子的叛逆,孩子的不服管,是她在慢慢長大的一個表現,這個過程很快就會過去。所以明白了這些,你就能夠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種種不可思異的行為了。


2、呵護她敏感的心: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生理上、心裡上都會發生很大改變,這時候的孩子變得特別敏感,此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和她溝通交流的方式,注意說話的語氣,切不可把她當做小孩子一樣看待,切忌用命令的口吻和她說話,要尊重她的隱私,不要打探她不願和你分析的小秘密。


3、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覺得自己長大了,說話和做事都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此時家長一定要注意在孩子跟前的身份,她喜歡你是一個朋友般的家長,而絕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任何事都替她拿主意的家長。很多家長感覺孩子叛逆,其實大多主要就是因為覺得孩子不聽你的話了,凡事會自作主張了。所以你和她交流時一定要把她當大人看待,當朋友相處,遇事和她商量,而不是替她拿主意。另外,千萬不要拿她去和別的孩子作比較,這是孩子萬萬不能接受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也不會讓你感覺頭疼的。


遙說新語


孩子青春期是一個叛逆時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對事物有辨別能力。在這個期間,如果出現了偏差,父母的正確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青春期期間。會出現以下幾點情況。

1: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經常給孩子灌輸,好好學習,尊老愛幼,高尚的品德。熱愛自己的祖國。

2:明確自己想要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要讓他自己下定目標,為你自己的目標奮鬥。在樹立目標過程中,做父母的要經常鼓勵、支持。

3:如果出現性早熟:這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如果碰上先不要對孩子打罵。冷靜處理這個問題。現在戀愛是沒有結果的,可以正常男女朋友交往。但不要做出格的事情。如果出格,對男孩女孩精神、肉體都是一種傷害。

4:正確對待飲食習慣。確保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睡眠習慣。對骨骼增長,心靈成長。能起到良好的鋪墊性作用。

5:確保有良好的朋友交往關係。人的一生當中交朋友很重要。人要好伴,水要好流。不要接觸一些不良行為的朋友。你交往什麼樣的人,將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