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前言

《醉茶志怪》是李慶辰唯一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成書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全書共四卷,346篇。其中很大一部分頗似《閱微草堂筆記》,志怪簡明質樸而又富於理趣,軼聞錯出其中,多寓勸戒之意。

書中可視為小說的雖不足百篇,但其思想內容卻相當複雜,故事類型與人物類型亦相當繁多。這些故事多託興鬼狐,帶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起伏跌宕,頗能引人入勝。

時人楊光儀為之作序,極力稱譽。此書問世後曾刊行多次。

今天給大家介紹其中一篇關於醫生與病患的故事,然後我們透過故事來還原一下歷史背景,瞭解當時的大環境。

正文

朱八(原文做朱某)是一名治療癰疽潰瘍的醫師,每天早晨都會給病患發放藥劑。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清末街頭行醫照片

有一個四十餘歲的男子前來求醫,他胸前長了一個大瘡,創處如茶杯口粗細,已經洞穿至背部,流膿潰爛,臭不可聞。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穿孔的公牛

朱八對他說:“這病太危險了,必須花費不少珍珠(指高額治療費)才能給你醫治。”男子說:“如果能夠治好我,就算是一百顆珍珠,我也毫不吝嗇。”

到了翌日,男子果真帶著如黃豆般大小的珍珠數十顆前來,任由朱八挑選。朱八欣然接受,併為他調配藥膏,塗抹患處。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旁邊還有一個因為生了小瘡前來看病的矮個兒,問朱八:“這病真能治好?”朱八信心滿滿的回答說:“那是當然!”

結果矮個兒嗤之以鼻:“是人都會死,我奉勸先生還是別給他用藥咯!”朱八大吃一驚,連忙問他:“難道您也懂醫術嗎?”

矮個兒翻了個白眼:“我要是懂醫術,還來找你幹嘛!?我是看他那樣,就知道是沒救咯。”

朱八:“願聞其詳。”矮個兒不緊不慢的說道:”我從前呀,跟那夥計在湖南當兵。因為糧草不足,所以經常去劫掠老百姓。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雖然我也有參與其中,但是我只搶人錢財,絕不害人性命。

有一天,我們碰到個老頭子帶著兩個孩子逃難。男孩大概十來歲,女孩八九歲的樣子,都是老頭的孫子。

我上前威逼老頭,他戰戰兢兢,惶恐跪地求饒:‘俺僅有盤纏二十兩白銀,現在獻給軍爺,求求軍爺開恩,放過小的一家。’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我收了那老頭的錢,就放過了他們。可是他們沒走幾步,我那夥計忽然看到老頭的棉襖挺厚實,猜測裡面還夾帶了財物,就追上去要老頭把棉襖也給扒了。

老頭放聲痛哭,涕淚橫流:‘我身上真的別無他物,接下來只能靠討飯活命啦!’我看他苦苦哀求的樣子都心生憐憫。但那夥計非要老頭脫掉棉襖不可。

老頭又告饒道:‘如此嚴冬酷寒,把棉襖脫給你,我非要凍死不可。我一把老骨頭死不足惜,可憐我這兩個年幼的小孫子可怎麼辦喲!求軍爺發發慈悲,放過我們吧。’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我也勸那夥計算了,誰知他大發雷霆,說:‘你還顧著這兩小毛孩?老子現在就叫你絕了念想!’言罷抽刀砍死了那小女孩。

老頭傷心欲絕,跪地痛哭。那夥計又揪住老頭的辮子,提起來就是一刀,結果刀從前胸進後背出,扎個對穿眼兒,內臟都流了出來。

老頭不一會兒就嚥了氣,那夥計趁機就扒下老頭的棉襖,而那小男孩已經嚇死在路邊了。

我們拿上棉襖就跑了,後來拆開棉襖一瞧,在破棉花裡藏了好多珍珠,還有數十張金箔。

那傢伙後來回家因此暴富,還置田買地,成了土豪。但他家這些年來,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

現在他胸口又長了這個大瘡,位置跟當年那個老頭的刀傷處一模一樣。這難道不是報應嗎?”

後來那男子果然因醫治無效而死,家業也幾乎敗的一乾二淨。

後記

故事結束後,作者還是採用了當時流行的做法,自己加了評語。而評語的內容也無非就是宣揚封建主義思想中的“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但是我倒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篇故事。文中的兩個病患,原文做“從軍楚地”。直譯過來是在楚地(今湖南湖北)當兵。但是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這裡應該是指去湖南參加湘勇(軍)。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湘軍諸將

湘軍“官糧不足,率事劫掠”也的確符合當時的實情。

而攜帶兩個孫兒逃難的老者,儘管沒有說明是在哪裡逃難,為何逃難。但當時太平軍橫掃南方數省,產生了大量躲避戰火,背井離鄉的難民。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太平天國運動

想必這老者也是其中之一。攜帶兩名孫兒,而不見孩子的父母,可以推測他們已經死難。

可惜才出虎口,又入狼窩。三人遇到了攔路搶劫的湘勇。文中對老人誠惶誠恐、苦苦哀求的文字描述,不僅讓人想起了唐朝白居易的《賣炭翁》裡那位被官差欺壓的老者。

隨著清代志怪故事看歷史14:因果報應背後的戰亂慘相

賣炭翁插圖

為了獲得這一家老小的金銀珠寶,兩名湘勇不惜殺人越貨。連老帶小,一網打盡,不留活口。可謂禽獸舉止、喪盡天良!

總結

近年來,民間對太平天國的負面影響呼聲愈演愈烈,無論懂與不懂,都呼之為邪教。將這場戰亂的罪魁禍首的屎盆子全扣在太平天國頭上。私以為有失偏頗。

誠然,太平天國戰爭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人口損失(高於抗日戰爭)。但這並不只是太平天國一手為之。

負責剿滅太平天國的湘軍,殘忍不啻對手。湘軍代表官軍,可是對待自己的人民有時比太平軍更兇狠。

上文的故事就是一則例證。而在《醉茶志怪》等同時期同類文學作品中,記錄在這場戰亂中顛沛流離、妻離子散、怪力亂神的故事還有很多。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爭無論正方反方,最後的犧牲品都是貧苦底層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