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卻總能考出好成績?

一、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

卻總能考出好成績?

首先,我們來分析為什麼別人看起來不怎麼努力卻總能考得好成績。無外乎以下兩種情況:

學習效率

具體表現在學習上為更容易理解知識內容,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總能把知識快速地融會貫通。

所以,同樣的時間,這些學習效率高的同學,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同樣,他們更能把握考試的出題規律,從而簡單的獲取高分。

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努力

其實說的就是一些人在你看來,他總是在眾人面前懶懶散散。總是不把學習當一回事,甚至在大家都在學習的時候故意搞出一些和學習很無關的事情。當你們都認為這類人考試肯定很差時,卻總能讓你大吃一驚。他們會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比你努力十倍。可能是你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可能在你早上賴床的時候,反正這類人和一般人的學習節奏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卻總能考出好成績?

雲南校校君:考試,升學,報讀,轉學,選學校,選專業.........

選學校,選專業,常用手機聊天軟件輸“雲南校校君”,參看各類學校報讀,錄取,升學政策!

二、什麼你努力了

讀出來的成績卻總不理想?

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卻總能考得好成績?

但是,為什麼你努力了考出來的成績卻總是不理想?

除了你的學習效率不高,但是完全可以用時間來彌補這個問題,為什麼還是考得不好?

這稱之為“偽勤奮”!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是最終卻沒有在結果上顯示出進步,這就是偽勤奮。

即使你把所有的時間都耗在學習上!

即使報大量的補習班週末忙的像狗一樣!

即使不斷壓縮睡覺時間每天只睡5個小時!

即使試卷刷了一套又一套!

靠虛假的努力安慰自己,讓自己產生勤奮的表象。當這種表象越陷越深的時候,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甚至從為什麼自己努力沒有得到回報上升到懷疑人生而不公平。

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卻總能考出好成績?

三、如何走出偽勤奮

讓自己的努力得到相應的回報?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調整方法,紮紮實實,把每一套自己做過的題全部學會,碰見不會就問同學、問老師,不留任何漏洞。做過的錯題經常翻看、總結,加深印象,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要知道自己不是混,是真的想進步,一時間方法不對而已。

相信自己能改變現狀

明確一下自己的現狀,認清自己的薄弱點一步步各個擊破。

一個科目是弱科,也總有我們擅長的部分和不擅長的部分,先把自己覺得相對簡單的搞定,然後由易到難,逐漸享受到了勤奮就會收穫的美妙後,慢慢培養出巨大的勇氣和細心。

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我們會發現困難比想象中簡單,在前進路上勇氣日漸旺盛,鬥志愈發生猛,前進不可遏制。

勤奮是一種習慣只要還未中考,逐鹿中原的戰鬥就沒有結束。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一個人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這種強大無堅不摧,無敵不克。

下面是衡水中學一個學霸分享的學習經歷,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①苦累都不算事,有效的計劃時間和學習態度;

②把握“彎道時間”(假期收心,腳踏實地);

③鼓勵和自信以及高效的學習方法是墊腳石;

④時間分配+錯題本;

⑤低谷怎麼辦?心態最重要。

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卻總能考出好成績?

四、學霸學習方法

有人說“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有人說“青春就是用來揮霍的”,現在回想青蔥歲月,更覺青春是為了找尋自我的,追尋無悔。

初入高中,只知道一個字“學”,在煉獄般地衡中,沒有一頓飯不是跑步前去食堂,沒有一天不是跑操背書,沒有一天的生活不是被規劃和自我規劃。

有人說“衡中”生活太苦,衡中就是個監獄,沒錯,是監獄,沒有一絲閒暇和自我時間。

但就是在這裡,幾千學子奮筆疾書,起早貪黑的學習,要說智力水平,在我看來差別並沒有太大,因為一切都被規定了,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在這裡,你知道“比你聰明的學生比你還刻苦,”“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付 出就有回報”,體現的淋漓盡致。

天天有測,週週小測,月月大考,這樣的節奏,讓你連哀傷的時間都沒有,考試成績下滑了,沒關係,馬上還有證明自己的機會, 就是這樣一環一環,一步一步,沒有喘息的生活,督促著我們一點點進步,一點點向前。

就拿我自己說吧,高一分到的是普通班,學號是十幾,不算差,自己也滿足,但當數理化文史政,同時讓你應付的時候,我第一次考試就滑到四十多名,心情很是壓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也同樣這麼刻苦,時間沒比別人少花,可成效並不大。

其實最初沒有意識到是學習效率和理解力的問題。

我確實不是個聰明的孩子,但在老師眼裡也算的上刻苦和努力。

當把自己作為學習的機器,被考試分數奴役時,你做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但如果端正自己的位置和態度,做學習的主人,由自己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法時,你會有橫掃千軍的感覺。

成績的不理想,過苦的生活,還有各項紀律檢查等等給不適應這裡環境的我們以極大的挑戰,怎麼辦?

沒辦法,逼著自己去適應,去調節,如果不逼一下自己,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卻總能考出好成績?

記得文理分班的時候我的學號仍然是三十幾,但此後的學號卻一直在變化,二十幾到十幾再到幾號。

這一路除去自己不放棄自己外,踏踏實實聽課,認認真真做題,每一天自己都安排的很滿,每週自我反省,錯題整理,題型回顧,週週必做的學習方式幫了很大的忙。

其實更重要的一點是自信心的建立,從小數學就不好,屬於勉強及格的一類。

但對於文科生而言,得數學者得天下,所以數學是左右總成績的重要科目,高一一年的數學並沒有太大起色,但是感恩的是遇到一個很好的數學老師,他近花甲,要退休,他操著一口衡水地方方言,雖然總是嘲笑他的口音,但不得不敬佩老人家的敬業,是他每次考試鼓勵說又進步了,哪怕進步一點點,是他提問我的次數增多了,是他旁敲側擊的誇我聰明。

沒錯,就這樣,我學數學的自信心上來了,就更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在上面,數學課對我來說就是享受,攻克數學題對我來說就是戰勝的快感。

就這樣,一次次的數學從及格線,到百分以上,進而一百一,一百二,最後一路到高三的模擬考,數學得滿分。

我說過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但萬事難逃認真二字, 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反過來怎麼對你,我是待數學如初戀的,他也沒讓我失望。

高中畢業,我的數學改錯本整整齊齊的共八大本,每一本都是用兩種以上的顏色標記,紅色是常錯,易錯,和重點,黑色是題目題型,藍色是次重點,到現在我也捨不得丟掉曾經的記憶。

記得每次考試前,我已經沒有了看課本的習慣,所有的資料來源於改錯本,在重點中再總結重點和記不牢的公式,考試前多看幾遍,考試時所有的知識就像擺在眼前一樣,用到哪塊就選哪塊就好了。

其他科目的學習亦大同小異。因為本身愛讀書,而且參加過各類作文比賽,寫隨筆,所以語文學習更多的是一種語感和積累。

如果你能將所有知識都分門別類的儲存在大腦裡,用到哪裡,就能隨時拿出來,怎麼可能不考高分呢?

俗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雖然很土,但卻說出了真理,當你多寫,多寫,寫著寫著就記在腦子裡了,知識莫過於反覆和重複,這樣做了又怎能很快忘掉?

那些生僻字,那些詩詞,那些描寫手法,那些勵志故事,人生小段,哪個不能應用於作文中?只要稍加轉換,學會整合,就可以了。

英語學習,說實話是我高中記憶中最平庸的一門, 高考分數也只要132分,但因為從初中,英語成績就還算可以,所以並未很投入,我的方法還是記與寫。

當時並不知道有哪些英文原版小說,最初的啟蒙讀物就是書蟲,裡面的名著故事,反反覆覆讀了N遍也不厭煩,因為是雙語就會對照比較學習,很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閱讀水平和語感。

而且會把題目中的閱讀文段當精讀對待,遇到生詞,不熟的短語,常用用法等等都會積累下來,一回生兩回熟,自然積累就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