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為“中國芯”悲鳴的時候 任天堂已經在用中國芯做遊戲機了

前段時間,“中國芯”這個老詞又被人拿出來講了。至於前因後果,大家在各種渠道都能看到,反正我是通過朋友圈就知道了這段時間世界上都發生了什麼大事。

當你在為“中國芯”悲鳴的時候 任天堂已經在用中國芯做遊戲機了

中國芯片並不“苦大仇深”

不過呢,看了這麼多天的朋友圈分享文章,我發現很多寫文章的人,對半導體行業特別是中國的半導體行業還根本都不瞭解。長久以來,由於宣傳的原因,很多科技圈的媒體人以為中國就只有龍芯是“中國芯”,看到龍芯的商業化那麼失敗,就以為中國芯片都這麼慘。一聽說老美用芯片卡中國企業的“脖子”,就以為命脈都被老美抓住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真是“苦大仇深”極了,這麼多年點長進沒有。

其實,龍芯之流根本代表不了中國芯片,甚至可以說是典型的失敗教材。實際上,最近的一二十年,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已經相當牛掰了。各行各業都在用中國公司設計生產的芯片,你家裡使用的路由器、IPTV盒子、安卓平板電腦……裡面很多都用的國產SOC芯片。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從2013年開始,全球第一個比特幣挖礦芯片是中國人搞出來的;到現在,有一家中國公司已經壟斷了全球的比特幣挖礦芯片。我還記得2013年這家公司的老闆因為“賭氣”,一心要搞出自己的挖礦機,結果半年左右就從芯片到整機全部搞了出來。而且,據我所知,做芯片這個事,在國內是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如果你掏得起錢,特別是起那幾百上千萬的流片費,馬上就會有很多團隊跑來投標。

當然,國產芯片多數時候還無法達到Intel和高通那些行業高端產品的地步,多數都是用在一些很便宜的設備上,像華為麒麟芯片這種做個手機賣好幾千的還很少,但至少普及量很大。以手機SOC芯片來說,大唐旗下的聯芯在低端市場就曾經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不光早期的紅米在用,連三星的一些低端手機都在使用,小米公司推出的“澎湃”芯片其實就是聯芯給做的。

此外,日本的任天堂公司推出過mini FC和SFC兩款懷舊遊戲主機,上市之後火得不得了,有人拆開機子一看,發現裡面用的芯片就是一家叫“全志”的中國廠商造的。見到任天堂炒冷飯的風光,另一家老牌日本公司世嘉也做不出了,前幾天宣佈也要推出復刻版的MD遊戲機,猜測到時候也會用中國產的芯片吧!

怎麼樣?任天堂這種遊戲行業泰斗級的公司,都成了中國芯片的客戶,中國芯活得其實還挺好。

當你在為“中國芯”悲鳴的時候 任天堂已經在用中國芯做遊戲機了

到底什麼才算“中國芯”?

在我記憶中,稱自己是“中國芯”的,第一個是龍芯,第二個是威盛,後者甚至還在自己中關村的威盛大廈外面裝上了“中國芯”幾個大字招牌。然而這兩家似乎都是扶不起的阿斗,這些年來一點都不順利,反而是那些不打“中國芯”招牌的半導體公司,還有不少成功案例,看來“中國芯”這三個字有些魔障啊!前幾年似乎華為也用過“中國芯”做宣傳,後來不用了,現在也過得順風順水的。

到底怎麼樣才算“中國芯”?相信大多數人想當然的會說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才算。可實際上,誰能說自己是純粹的自主知識產權?全志、瑞芯微、華為海思,以及絕大多數國產SOC,都是買的ARM架構設計,肯定不能算純粹自主知識產權。可是標榜“中國芯”的龍芯呢?之前還被MIPS起訴侵權,後來花了幾百萬元購買了授權才了事。

此外,還有幾個“國家隊”的芯片,一個叫飛騰,一個叫申威,之前老美說要制裁中國的時候,它們都會出現在新聞裡助陣,表示沒有你們美國人的東西,我們自己也有芯片!然而,申威其實也是收購自一家叫DEC的美國公司,飛騰早期用的美國甲骨文公司的OpenSPARC開源設計,現在的新款也改成ARM架構了。

所以,其實在CPU架構設計方面,不存在從頭開始都是中國人自己搞出來這回事,一直都是歐美在搞原創。即使是在更早的五、六、七、八十年代,中國和蘇聯的計算機行業,也是一直在重複著“山寨”歐美貨的工作。所以,有用的就行啦,不要糾結什麼“中國芯”了。

“生態環境”是什麼鬼?

前幾天在朋友圈裡還看到一種論調,說國產芯片發展不起來是因為苦於搞不好“生態壞境”。還舉出例子說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沒人買沒人用,都是因為被英特爾、微軟的Wintel生態環境給欺壓的。看似有道理,其實挺扯淡。Wintel統治行業又不是隻在中國,西歐日本俄羅斯這些地方不也在用Wintel?況且,Wintel是別人早就打造好的成熟生態環境,你非要去硬碰硬,不吃癟才怪。

況且,這世上並不是只有一個“生態環境”,我看那些國產芯片廠商在路由器、機頂盒、平板電腦等等“生態系統”裡活得就挺好的嘛。

但是一定要實幹,別光顧著發軟文。我印象中有某個國內企業,在兩三年前就到處發軟文,說要打造國產芯片巨頭。去年內存、閃存漲價,他們的軟文方向就立馬變成要做國產內存、閃存,要把價格打下去。結果,搞了幾年搞出幾個用進口內存顆粒做的內存條出來,價格也沒見得便宜。像它這種用現成顆粒造內存條的事兒,十幾年前的深圳板凳廠都會幹了,人家可不發軟文。

當你在為“中國芯”悲鳴的時候 任天堂已經在用中國芯做遊戲機了

“樹莓派”有啥好學的?

當然,這些天也不乏給中國芯片企業出謀劃策的媒體人。比如有一篇文章就建議國產芯片企業應該像樹莓派學習。樹莓派是啥呢?網上很多來自國外的新聞,說有老外牛人把樹莓派改造成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似乎人氣爆棚。其實呢,樹莓派就是個廉價化、通用化的開發板,類似的東西很多學習硬件開發的學生都用過(龍芯也推出過,有沒有人買我就不知道了)。

但是我們這些沒有專業知識的人,拿到樹莓派之後根本沒法使用,很多人連怎麼開機、怎麼刷入操作系統都不知道,可以說“用戶體驗極差”。我倒是跟樹莓派打過幾次交道,2014年的時候有好幾種比特幣礦機就是用樹莓派當做控制器,刷入的是Linux的某個發行版本,連圖形界面都沒有,要用瀏覽器遠程訪問才行。另外,淘寶、閒魚上也有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大拿,手工把樹莓派改造成掌上游戲機。但我覺得這事兒做不大,一是手工製作無法保證質量和產量,二是牽涉到遊戲版權的問題。

總體來說,樹莓派就是一個半成品,需要動手能力極強的人才能把它完成為一個可以使用的“產品”。不要指望把它賣給普通個人用戶,因為你不可能指望所有用戶都有這麼完備的專業知識。而對於要那些大批量生產的商業客戶,他們直接就去找方案商買定製化的方案了,也犯不著去用樹莓派。

那麼,讓國產芯片企業跟樹莓派學什麼呢?樹莓派所用的芯片都不是自己的,也是找其他芯片廠商買的ARM架構通用芯片,它其實是一個“沒有芯片製造能力”的公司做出來的東西,在半導體產業鏈裡位於中下游。而芯片製造商是上游的,兩者位置都不同,怎麼學?而且像瑞芯微、全志這些公司,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他們都會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比樹莓派這種半吊子電路板更符合客戶需求。這種成熟的公司還去學樹莓派,那不就是本末倒置了麼?

所以啊,給人出點子前,自己也要動動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