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公司新人小曼,最近很是苦惱,每天都和同事抱怨自己的工作太low了,一點都不高級。

我問她原因,她告訴我說,自己是名牌大學設計專業畢業,來到公司以後,本來以為可以大展宏圖,沒想到卻每天都在打印文件、整理資料、複印圖紙、端茶倒水。

她感覺這明顯不是一個設計專業畢業生應該做的事,自己應該坐在辦公桌前構思產品理念,而不是如此荒廢度日,於是開始苦惱自己是不是應該辭職。

其實在職場中,類似小曼這樣的新人都會面臨這樣的苦惱。

好不容易入職了心儀的公司,卻無法得到領導的重用,反而在日復一日的雜事中度過了自己最好的職業發展年紀。

心理學上把類似問題歸納為“蘑菇管理定律”,為什麼如此稱呼,我們可以通過蘑菇的生長屬性來進行認識。

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蘑菇的生長非常緩慢,其生長的早期需要大量的養料和水分,同時也要避免陽光的直射,需在陰暗角落裡培育。

基於蘑菇在生長初期的這個特性,近似的類比到職場新人身上,從而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類似小曼一樣的職場新人會有這種困惑,因為很多企業都把新人當成了“蘑菇”一樣來看待。

當“蘑菇”好還是不好呢?如何當好“蘑菇”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職場“蘑菇”期的優劣勢。

職場“蘑菇”期的優勢與劣勢

1、職場“蘑菇”有其鮮明的優勢,特別是針對新人而言,“看清楚”才能“走得遠”

  • a、能夠充分熟悉職場規則

職場新人,可以通過當“蘑菇”的時期,快速瞭解職場規則,對於以後職業發展有很好的鋪墊作用。

特別是針對應屆畢業生而言,職場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場合,這其中的爾虞我詐、你爭我搶是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瞭解的。

而如果公司把你當成“蘑菇”,你可以在還沒有人注意你的時間段內,利用一切可能,熟悉你所處的環境,掌握職場規則

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 b、利於把握自身定位

你給自己什麼定位呢?這不是經過拍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很多企業都有內部崗位調整機制,特別是針對新員工,還會有輪崗實習機會。

在“蘑菇”期,你可以在公司內熟悉並瞭解公司的各工種職責,對自己即將從事的崗位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所以說,當“蘑菇”的第二個優勢就是,能夠讓你找準自己的定位

  • c、助於認清自我價值

工作是為了什麼,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以實現自我價值為目標的,那麼這個目標在職業發展初期是如何才能認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蘑菇”期進行。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蘑菇”的時候,你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美好期許都被無情的壓制著,也是最容易反思自我價值的時候。

究竟自己能不能行,有沒有能力繼續下去,熬出頭,把這些想清楚,對以後發展非常有幫助。

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2、職場“蘑菇”期同樣有其難以規避的劣勢,不要把任何事都當成對自己的考驗

  • a、浪費了求知意識最強烈的時期

很多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在新人入職以後,並沒有系統性的統籌安排,僅僅是先把人招進企業,等後期有需要再進行崗位安排。

這就導致了,有的人原本抱著滿腔熱血投入到了新工作崗位,但是卻被公司潑了一頭冷水。

隨著每天重複性的打雜、幫忙,原本積攢的求知慾被消失殆盡,最終泯然眾人。

  • b、打消了很多人的積極性

積極性是一種主觀層面的能動性,是一個人對於自我價值體現和企業發展不謀而合的屬性。

然而在“蘑菇”期,很多雄心勃勃的人,卻因為無法體現自我價值而變得不那麼積極。

比如,類似小曼一樣的人,隨著逐漸摸不清自己該幹什麼,應該幹什麼,而漸漸失去了積極性,從而萌生辭職的想法。

這也是“蘑菇”期,最大的劣勢。

職場“蘑菇”期有其優勢,也有劣勢,我們在認清楚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更多的應該考慮,身為“蘑菇”應該如何去做得更好。

而要將“蘑菇”定律落於實處,個人應該如何做呢?

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如何做好職場“蘑菇”,助力個人職業發展

1、不要眼高手低,踏踏實實走好當下的路

李大釗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作為職場“蘑菇”,不能總是幻想自己無所不能,而是應該腳踏實地的思考自己何所能、何所不能。

職場中眼高手低的人比比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對自己抱有太大的希望。

比如,以下三種人:

A覺得做經理助理很簡單,每天就是陪著領導,安排一下出行、會務、接待等,一點實質工作都沒有,認為自己也能幹;

B覺得主管每天就在車間轉幾圈,視察一下就回辦公室坐著了,定期組織大家開開會,平時看看文件,自己也能當主管;

C覺得同事比自己入職早不了幾天,但是領導卻安排他參與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自己卻只能幫忙打雜,一點都不公平。

以上三種人,在職場中最為常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眼高手低,沒有認識到腳踏實地的重要性。殊不知,助理、主管、同事都是因為有從事該職位的資本才能做好這些事情。

所以說,當“蘑菇”,首先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用現實的眼光看到腳下的路,踏踏實實做好當下。

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2、耐得住寂寞,耐心等待出頭的良機

世界第一女CEO卡莉·費奧麗娜當年從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一家地產經紀公司做接線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電話、打字、複印、整理文件。

雖然自己所從事的職位和學歷完全不匹配,但是她卻毫無怨言,而是一步一步的做好每一份交給她的工作,最終才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歷史證明,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而作為職場“蘑菇”,要想有更加廣闊的發展未來,在職場初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抱怨世界對自己不公,而是用平常心來看待自己的工作。

平常心能夠培養一個人的心境,使自己靜下來考慮自己的處境,同時也能夠使自己不至於過分緊張,而錯失出頭的良機。

等到機會擺在面前,才能優雅的把他收入囊中。

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3、汲取職業發展養分,助力自身快速發展

《邏輯思維》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大多數人看上去都在做事,但是很多是在苟且敷衍,這個時候你只要先向前一步,就能夠享受到別人沒有的紅利。

由此可見,要想快速發展,必須要比別人先向前一步,也就是要汲取更多的養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的回報必然和付出成正比。

作為職場“蘑菇”,我們應該學會厚積薄發,汲取職業發展的養分,在無聊的工作中找到有價值的內容。比如:在打印文件時,考慮一下那些文件的行文和思路;在複印圖紙時,考察一下別人是如何進行設計工作的;在端茶倒水時,思忖如何做好禮儀接待工作。

沒有一項工作是毫無意義的,真正的意義取決於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通過在這些重複、無聊的工作中汲取職業發展養分,等到需要輸出的時候,才能駕輕就熟的向外界展示自我。

初入職場,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總結

職場中,很多人都有當“蘑菇”的經歷,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對職場新人的一次考驗。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職場“蘑菇”期有利有弊,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關鍵在於身為“蘑菇”的你持有什麼樣的態度。

所以,初入職場的你,做好當“蘑菇”的準備了嗎?


我是林白八點半,歡迎關注我的職場領域個人賬號,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