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元旦之後登陸月球,為什麼選在月球背面?

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預設區域,即馮·卡門撞擊坑。此次任務實現了兩大人類探月新目標,第一,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第二,由於月球背面無法同地球直接通信,中國發射了定位月球同步軌道的取名鵲橋的中繼星首次建立了地球和月球背面的通信。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相繼報道,以中國神話月亮女神嫦娥來命名探測器和行動計劃,標誌著中國在航天領域正一展雄心,其成功軟著陸是中華民族復興夢想的一座新里程碑!

嫦娥四號元旦之後登陸月球,為什麼選在月球背面?

的確,中國人民聽到這樣的評論,何嘗不是熱血沸騰,想來我國經過十幾年對航天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了包括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遙感系列衛星、風雲氣象衛星、通信衛星、重型運載火箭等等,2018年,我國全年38次航天發射,就連美國SPACE宇宙項目創始人馬斯克也讚歎中國的航天發射發射次數上已經超過美國。我國將核心資源集中於載人航天和嫦娥探月工廠上,建設天宮空間站,此次,嫦娥4號探月工程完成背景是我國已經發射了5個月球任務航天器,其中有兩次月球著陸任務。

嫦娥四號元旦之後登陸月球,為什麼選在月球背面?

此次選擇在月球背面著陸,填補了射電天文領域上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也打破了國外一些陰謀論者的猜測,由於同步自轉,月球背面永遠不會面向地球,一些陰謀論者認為,人類從來不敢在月球背面著陸是因為月球背面是外星基地,所以美國人幾十年前登月的現場直播是在地球模擬環境下錄播的畫面。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說,“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如果我們能獲取更古老的岩石類型等物質成分信息,對我們瞭解月球的化學成分演化過程會有很大的幫助。”月球車行走時,可以獲取集地形地貌、物質成分、淺層結構於一體的綜合地質剖面,這個剖面一旦建立起來,在國際上是首創,而且對揭示著陸區域地質演化歷史、演化細節有重大貢獻。

嫦娥四號元旦之後登陸月球,為什麼選在月球背面?

中國用事實說話,證實了在航天領域的技術能力。嫦娥四號是我們首次完成別人沒有完成的航天探索任務,但這只是一個開始,19個月後中國將發射實現繞落巡的中國火星探測器,將一舉跨過其他國家50年的火星探測歷程,且探測器再入火星大氣層質量,及載荷能力絲毫不亞於美國的火星探測器。相信19個月後的中國航天人一定可以再次刷新戰績!

嫦娥四號元旦之後登陸月球,為什麼選在月球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