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產業集群化 助力廣東鞋業崛起

構築產業集群化 助力廣東鞋業崛起

“國內鞋業行業正在努力尋求轉型升級,我們深知產業的核心正是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一直希望能為產業在創新和研發上,提供更多服務,推動行業發展。”廣東鞋業廠商會會長、新濠畔集團董事長劉穗龍告訴記者。

從1991年的全國第一家鞋專業市場——廣東鞋業城,到1998年的鞋業航母——新濠畔集團,再到正在打造的“全球產業服務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中國國際鞋都,“希望行業能夠做大做強”是劉穗龍對產業發展前景的“鞋業中國夢”。作為廣東鞋業廠商會會長的劉穗龍,今天正帶領著廣東的鞋業企業家們一起,積極探索如何繼續保持廣東鞋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優勢,努力推動廣東鞋業的“產業升級版”,積極踐行“把產業做大做強”的“鞋業中國夢”。

緣起:首創鞋業專業市場

“人往往就是怕輸不起,而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當初創業憑的就是年輕人的勇氣和魄力,大不了重新來過。”談起創業時的動機,劉穗龍仍一臉的豪氣。

構築產業集群化 助力廣東鞋業崛起

實際上,創業之前的劉穗龍有著令當時許多人羨慕的職業,在工商管理局從事市場管理工作。而正是有了近五年的市場管理經驗,劉穗龍敏感到裡面蘊藏的巨大商機。

“當時,全廣州沒有一家像樣的鞋業批發市場,市場也是由國營單位壟斷經營。我想,如果私人企業參與運作的話,憑藉其靈活的經營機制,一定不會做得比國營單位差。”不到24歲的劉穗龍選擇了離火車站較近的站西路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

1991年7月,劉穗龍在廣州站西路創辦了廣州市第一家經營鞋業的專業市場,也是廣東第一家鞋業專業批發市場“廣東鞋業城”,即後來的“九龍鞋城”。當時,市場規模並不大,僅1000平方米左右。由於鞋業城定位準確,很快就旺起來了。

“當時,在全國範圍內都沒有一個這樣的市場,生產廠家需要市場,僅用了半年時間,鋪位就開始供不應求。”僅一年之後,劉穗龍又在臨近的地方趁勢開設了第二個鞋業批發市場“帝豪鞋業城”,規模增至3000平方米,同樣又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劉穗龍是一個勇於創新的企業家。從1998年開始,劉穗龍便將目光轉向開發經營鞋材輔料的專業市場,在站西路開辦了廣州市第一個以經營鞋材皮革五金為主的新濠畔鞋材皮革五金批發廣場。產品齊全是新濠畔的最大特點,在這裡商家能買到一雙鞋所需用的任何材料。一位歐洲商人在朋友的帶領下看到新濠畔後不無感慨地說:“這是我看到的品種最齊全的鞋材廣場。”

而地理優勢又奠定了新濠畔皮革鞋材五金批發廣場成為廣州皮革鞋材貿易中心的地位。站西路匯聚著全國3000多家鞋廠、貿易商,各大鞋城距新濠畔只有3-5分鐘的距離,批發商一訂完鞋就直接上新濠畔買材料,瞭解市場行情和流行趨勢。

起步:思考粵鞋產業“集群化”

近兩年來,一些鞋企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產業己經遭遇發展瓶頸,部分地區開始出現製鞋業蔞縮的趨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省鞋類出口為30.33億雙,同比下降2%。

廣東製鞋業曾經的先發優勢現在已然減弱,做鞋企還有沒有出路,鞋業未來如何發展,將走向何方。廣東鞋企、協會和政府都在思考廣東製鞋業的出路。如何破解目前鞋業面臨的困難,提振行業信心,推動產業發展,成為劉穗龍上任會長之後面臨的首要問題。

“世界每10雙鞋中,有7雙是中國產的,這7雙中廣東佔一半以上。在廣東,這個產業很大,是時尚產業,有前景。”劉穗龍對鞋業的未來非常有信心。

劉穗龍的信心來源於對廣東鞋業優勢的判斷。經過20多年的積累,廣東成為全球最大的鞋業製鞋和商貿基地,目前有製鞋企業約有1萬多家,年出口量佔全國產量的1/3、全球產量的1/3,產業配套完善,原料採購成本較低,企業具有較強的研發生產和市場拓展能力。

然而,面對目前製鞋產業面臨嚴峻的形勢,他清醒地認識到,“在這種形勢下,行業協會一定要牽頭,帶領企業走出去,特別是要和國內其他的製鞋產業基地好好合作,互相促進產業發展。”

劉穗龍就先後帶領鞋業廠商會會員企業組團外出考察,瞭解各地的優勢資源、投資環境的情況,探討投資建立鞋業生產基地、城市綜合體以及其他項目的可行性。

“廣東鞋業界這次組團考察,包括東莞、南海、鶴山等地的優勢企業都參與了進來,從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專業市場,整個產業鏈條的企業都來了。”9月10日-11日,廣東鞋業廠商會聯合廣東省商業聯合會、和廣東省鞋材行業協會三會聯合組團對清遠進行考察,“我們想探討下在這個產業園裡打造一個廣東最大的鞋業生產基地。工業聚集,生產獨立,這所帶來的社會效應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的製鞋業必須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轉型發展,通過創新發展,盤活和用好已有資源,實現產業聚集發展,推動產業集群化,打造最優產業鏈服務,才能繼續充分發揮廣東鞋業的優勢。”劉穗龍說,廣東鞋產業分散,集中度不夠高。“我們就想把產業的核心技術這塊集中到一起,不能讓他們流失。”

騰飛:助推廣東鞋業轉型升級

鞋業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就是位於微笑曲線兩端的創新原材料、設計研發、品牌營銷、時尚潮流、金融服務、會展等是廣東鞋業的智慧結晶,是鞋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劉穗龍說。

如何順應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要,把製鞋業的原材料採購、研發設計、品牌運營等核心留在廣東;如何利用廣東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地理空間上無可替代的區位優勢,把廣東變成全球鞋業的中心,繼續保持廣東鞋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優勢;如何把30多年來廣東鞋業發展的智慧結晶留在廣東,是劉穗龍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廣東製鞋業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後,近年受原材料、成本、競爭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產業已經遭遇發展瓶頸。“產業轉型升級實際上是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實現資源的優化組合,要求我們不斷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清醒認識‘老家底’,科學把握‘新家底’”。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覆蓋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人。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11城的GDP之和為9.35萬億元,總體經濟規模與韓國相當。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說,要構建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深化粵港澳合作,把合作重點拓展到共同走向世界、開拓國際市場上,攜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建設更多國際合作平臺,一起邁向國際分工體系高端,而廣州市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龍頭城市。

“現在鶴山也好,惠東也好,甚至包括成都在內的各鞋業產地,很多的研發中心都放在廣州。”劉穗龍一語道破了廣州的環境優勢,也針對資源的優化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廣州商貿環境渾然天成,我們不但要珍惜它,還要把優勢發揮得更好才行。”

“抓研發、抓創新,不只是廣東鞋業,而是中國整個製鞋產業都需要的。科技製鞋,技術革新,解放的不只是生產力,而是助推現代鞋業發展,應對多變環境格局的產業內生動力。”

走好“貼心路”

未來:推動粵鞋全球服務一體化

“作為會長,我覺得就是要有責任感,要勇於奉獻,敢於承擔責任,切切實實為會員做實事,要不斷提升廣東鞋業產業競爭力,引領中國乃至世界鞋業產業健康發展。”劉穗龍坦白。

助力會員企業開拓國外市場,是劉穗龍在上任會長之初就確立的目標。他先後組織會員企業去越南、日本參加展會,充分了解國際鞋業發展潮流,為會員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創新,提供有力依據;並與當地協會交流,吸收引進國際先進的研發、設計、營銷、管理等技術與人才。

為了讓更多的會員企業更方便接觸到國際先進技術,劉穗龍不只是帶領企業“走出去”,更是把國際鞋業技術大會開到了“家門口”。2013年第18屆“國際鞋業技術大會”於11月在廣州舉行,這是該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也是首次在亞洲召開,新濠畔集團獨家贊助此次大會。該大會是由國際鞋業技師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Shoe Industry Technicians)舉辦的官方活動,促進其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特別是關於鞋技術發展的技術知識。

“世界製鞋業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製鞋企業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產業調整將越發緊迫。產業一體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鞋業發展的方向,一些大型製鞋企業因為在早幾年前提前實施一體化戰略而得到了飛速發展。”面對當前中國鞋業面臨的困難,劉穗龍倡議成立“世界鞋業產業一體化聯盟”。

“行業通過優勝劣汰,成功的企業一定是能夠整合優秀資源的實力雄厚的企業,推行產業一體化戰略則是當今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事實上,著眼於提高企業研發設計能力和提高市場佔有率,國內有一部分企業己經開始與國際、國內優秀企業在多種領域開展合作,實施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可以預見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這一種發展模式。

“必須加快推進廣東省製鞋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品牌、渠道、人才、信息、資金研發等方面與國際國內同行開展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構建廣東鞋業在新形勢下的核心競爭力。”劉穗龍向記者闡述了成立這一聯盟的宗旨,“一是促進廣東鞋業的品牌發展,同時幫助部分自主品牌拓展國內外市場;二是促進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和引進國際先進製鞋技術,從而使廣東鞋業在當前產業轉移的浪潮中繼續保持中國鞋業領頭羊的地位。”

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夢想。對於個人,夢想是生命的志向,而對於產業,夢想則是行動力的來源。做為“鞋業中國夢”的踐行者,劉穗龍不僅有仰望星空的豪氣,更有腳踏實地的幹勁,既成全著其個人的鞋業夢,更成全著中國的鞋業夢。

理想的路總是為有信心的人預備著。劉穗龍的“鞋業中國夢”不只是他自己的,更是每一個廣東鞋業人的夢想。當“中國夢”與“個人夢”同頻共振,以劉穗龍為代表的廣東鞋業人,用激情和理想正在事業的道路上銘刻了一步步印跡,華彩已然顯現。(張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