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所具有國防背景的高校值得關注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於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近五年,學校本科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研究生就業率達98%以上。

近年來,學校結合傳統優勢和長期發展需要,重點建設“5+3”個學科群——“高效毀傷及防護”學科群、“新材料科學與技術”學科群、“複雜系統感知與控制”學科群、“運載裝備與製造”學科群、“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和“特色理科”學科群、“醫工融合”學科群、“軍民融合與創新發展”學科群,形成“優勢工科引領帶動、特色理科融合推動、精品文科輔助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學科整體建設佈局。

學校曾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臺 20 公里遠程照相機等,在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遠程壓制、軍用信息系統與對抗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了國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在建校78年以來的30餘萬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120餘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40餘位院士;有各個行業、各個層面的大批領袖人才和優秀建設者,被譽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學校由創建於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12月,學校成為工信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高校。

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兵器與裝備、電子與信息、化工與材料三大優勢學科群,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4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領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進入前1‰。現有國家重點學科9個,江蘇省優勢學科6個,江蘇省重點學科9個,工信部重點學科7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3個,江蘇省重點專業類12個(覆蓋38個本科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6個;博士後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具有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其中工程碩士涵蓋26個工程領域;具有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授予權;具有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博士、碩士學位的授予權以及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的招生權。

學校堅持創新引領,科技優勢突出。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瞄準科技前沿,在先進發射、高效毀傷、光電信息、遠程壓制、智能無人平臺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著國家水平。學校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設立了8個校外研究院,發揮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的作用,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民用爆破、特種超細粉體制備、智能熔敷焊、印鑑真偽自動鑑別系統等技術,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十八所具有國防背景的高校值得關注


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我黨我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被譽為“人民兵工第一校”。

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防科工局“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方向)5個,省重點學科24個,山西省“1331工程 ”一流學科1個,山西省“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1個,山西省優勢學科攀升計劃支持學科2個,山西省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2個。擁有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博士點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碩士點6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涉及5大類別,13個領域,本科專業85個。工程學、材料學、化學學科群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獲評B+。

十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409項,各類項目總數4850餘項,科研項目總經費32.6億餘元,其中2019年科研經費達6.52億元。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124項,發表SCI收錄論文近5200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90餘部。科研成果廣泛應用於國家載人航天、深空探測、重大武器型號等,共有70多項成果應用於“神舟”、“嫦娥”、“天宮”系列工程。

2017年以來,產學研合作項目1000餘項,與航天科工集團共建“網絡與信息安全研究院”;與太重集團簽訂軍民 融合戰略合作協議和專項合作協議;與陽煤集團合作建成3D打印研究院;與晉中市合作轉化紫蘇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將北斗導航技術應用於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與陽煤集團和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共建“鋁鎂合金構建智能製造產業園”;基於水下武器裝備應用的水聽器技術項目已經成功轉化為醫用聽診器技術。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是一所具有鮮明光電特色和國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是吉林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長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建校以來,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五機部、機械委、機電部、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被劃轉為以吉林省管理為主,並與國防科工委共建。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上海合作組織大學項目院校。2012年,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院校。2017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即“111”基地)。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培養光學專門人才的高校,學校以光電為核心的特色學科在專業領域具有優勢地位和核心影響力,構建了光機電一體化系統完備的光電特色學科體系,主幹學科光、機、電、算、材均已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防特色學科、4個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16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一流學科A類2個、一流學科B類5個);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含自主設置二級學科),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1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含自主設置二級學科);12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1個本科專業。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生考試權和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推薦權。

建校之初,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研製者龔祖同、中國第一臺激光器研製者王之江、中國第一臺高精度經緯儀研製者薛鳴球等16位院士在校任教或學習,為學校積澱了嚴謹求實的治學風氣。科研工作在激光技術、光電儀器、光通信技術、光電功能材料、現代光學設計與先進製造技術、計算機技術、納米技術等領域形成了明顯特色和優勢,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充分發揮學科基礎好、科研能力強、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著力推進科研開發、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積極探索軍民融合新路徑,研製開發的半導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光電檢測設備、生物醫療儀器、特效電影等高科技產品,均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業率始終名列吉林省省屬高校前茅,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航天人才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瀋陽理工大學

瀋陽理工大學前身是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創建於1948年。1960年組建成立瀋陽工業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瀋陽理工大學。2010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簽署了共建瀋陽理工大學協議。2016年獲批“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成為省局共建的國防特色院校。學校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收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運動隊的高等院校。

有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有1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45個二級學科(學科方向);有8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級瀋陽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計劃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高校重大科技平臺。有5個國家級國防特色學科,1個遼寧省一流學科,5個遼寧省重點學科,4個學科列入遼寧省“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 2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創建於1955年,是國家“一五”計劃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的軍工配套項目,具有鮮明的軍工特色,是兵器行業部署在西北地區唯一的本科院校。1999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陝西省管理為主。

學校現有15個教學單位,有“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有5個學科獲批國家國防特色學科,1個學科入選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7個學科列入省級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建設項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5個學科上榜,上榜學科數位於省屬高水平大學前列。6個專業列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12個專業列入省級“一流專業”建設和培育計劃,6個專業通過專業認證。

學校目前承擔著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社科規劃辦公室、軍委科技委、裝備發展部、軍兵種裝備部、國家國防科工局及省市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委託的各類項目千餘項。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成果在國家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三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餘項,長期以來,學校高度重視產學研工作,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連續三年排在全國高校前列,2017年作為陝西省唯一一所高校,榮獲中國產學研先進單位,並列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高校試點單位。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理工大學是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學校溯源於1940年創辦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對外化名“士繼公學”)。1999年,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2009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

建有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43個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是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單位,主導建設了我市首批五個新型高端研發機構之一的“重慶汽車智能製造與檢測產業技術研究院”,擁有12個市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重慶清研理工創業谷等4個國家級、市級眾創空間,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共建24個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近年來,學校累計承擔包括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慶市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00多項。

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群5個;重慶市一流專業建設項目20個、大數據智能化等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4個。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示範性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學校曾榮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重慶市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示範中心”等榮譽。

十八所具有國防背景的高校值得關注


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70年,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幹部教師為基礎,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先後隸屬於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國防科工委,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共建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是國家“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以船舶與海洋裝備、海洋信息、船舶動力、先進核能與核安全4個學科群為牽引,構建主體學科優勢突出、通用和基礎學科支撐配套、文管學科獨具特色、專業結構佈局合理的“三海一核”特色學科專業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國家一級、二級重點學科各1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1個、一級重點學科11個。現有本科招生專業38個,教育部特色專業7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防特色緊缺專業和重點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29個,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學校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船舶與海洋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分別獲得A+和A-等級,一級學科博士點排名全部進入全國前30%。

科研工作一直是學校發展的先行力量,不僅以國內第一艘實驗潛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臺艦載計算機、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稱,而且還以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摘取過世界第一的桂冠。學校在船海核領域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減振降噪、船舶減搖、船舶動力、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水下探測、核動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驗證評估、高性能艦船設計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現已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海軍先進技術裝備研製的重點單位、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重要依託力量。當前,學校是我國首座數值水池虛擬實驗系統的聯合牽頭研製單位,是我國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兩萬箱超大型集裝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設計研發單位,是“蛟龍號”7000米載人、深海勇士潛水器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國產化的裝備提供方,為我國首條三體搜救艇、萬噸集裝箱船、鑽井平臺等新船型開發及深海工程裝備研發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術支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於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所在地北京,分為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佔地3000多畝,總建築面積170餘萬平方米。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首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學校突出學科基礎地位,構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交叉、醫工結合的一流學科體系,形成珠峰引領、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良性學科生態。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製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航空航天與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學科群,國防科技主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社會科學總論六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工程學、材料科學進入全球前1‰,具備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基礎。在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蟬聯世界第一。

建校60餘年來,北航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於國內高校前列,研製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近年來,學校持續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項標誌性成果直接應用於國防建設。學校團隊參與論證並助力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研製成功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學校牽頭設計研製的某型無人機定型並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以理工為主,理工管文經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擁有哈爾濱、威海、深圳三個校區。 學校始建於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學校於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築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

學校現有9個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10個一級學科排名位居全國前五位,其中力學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哈工大共有17個學科位列A類,學科優秀率(A類學科佔授權學科的比例)位列全國第六位,A類學科數量位列全國第八位,工科A類數量位列全國第二位。

學校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辦學定位,創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航天學院,發射了中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小衛星,在中國首次實現了星地激光鏈路通信、首次實現了激光全自動束靶耦合引導(神光-Ⅲ靶場光電及控制系統),誕生了中國第一臺會下棋能說話的計算機、第一部新體制雷達、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第一顆由高校學子自主設計研製管控的納衛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臺的大學生機器人舞蹈隊,實現了國際首次高軌衛星對地高速激光雙向通信試驗,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支撐結構系統關鍵技術、支持中國“天眼”成功“開眼”,研製成功的 空間機械手在天宮二號上實現了國際首次人機協同在軌維修科學試驗,研製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爾電推力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應用,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結構、讓中國艾滋病結構生物學研究躋身世界前列,成功發射的“龍江二號”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首次揭示了人T細胞受體複合物的結構、在免疫基礎科學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發現,正在建設中國首個用於模擬太空極端環境的大科學工程,參與了探月工程等14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科研經費總額和國家科技三大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劉永坦院士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連續6年有7個項目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火箭首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等重大任務,曾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等多個獎項,正在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理工強校、航天名校。

十八所具有國防背景的高校值得關注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坐落於陝西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是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 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擁有66個本科專業,35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22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7個博士後流動站。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群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和人文社科學科群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充分發揮“三航”特色優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歷史上,全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第一臺地效飛行器、第一型50公斤級水下無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臺航空機載計算機均誕生在我校。近五年,學校科研經費到款累計超過百億元,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學校開我國無人機研製之先河,實現了我國第一個無人機技術與整條生產線出口,擁有我國唯一的無人機特種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無人機系統國家工程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10月,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學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民航局簽署協議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學校現設有16個學院和174個科研機構,建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防科技工業技術研究應用中心1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有本科專業58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33個、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17個、博士後流動站16個。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

建校以來,學校獲部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近1556項,其中國家獎78項,建有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71個部省級科研平臺,為共和國貢獻了若干個第一,包括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大型靶機、第一架無人駕駛核試驗取樣機、第一架高原無人駕駛機、第一架無人駕駛直升機、第一架微型飛行器等,自主研製的“天巡一號”微小衛星成功發射。在基礎研究領域,學校取得了“直升機廣義渦流理論”、“振動控制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理論”、“飛機制造協調準確度與容差分配理論”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理論成果。在國防科技領域,學校參與了我國幾乎所有航空重要型號的預研、技術攻關、試驗研究,有多項技術在“嫦娥三號”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是一所以航空宇航為特色,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與遼寧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國防科工局與遼寧省共建高校,是遼寧省裝備製造業緊缺人才(航空航天)培養基地,已經基本建設成為“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基地”、“遼寧老工業振興人才培養基地”,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裝備製造技術工程研究基地”。

學校始建於1952 年,是原航空工業部所屬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為“瀋陽航空工業學校”,後歷經“東北第一工業學校”、“瀋陽航空學院”、“瀋陽航空工業學院”等發展階段,於2010年3月正式更名為“瀋陽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工局決定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共建沈航。2017年,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沈航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航空發動機學院。

“航空製造工藝數字化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是34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之一。通用航空重點實驗室是遼寧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臺,成功研製了三款新能源飛機,其中,我國首型電動雙座飛機“銳翔”(RX1E),是世界上僅有的按照美國ASTM標準進行適航審定的四款飛機之一,是國家民航管理局頒發“適航型號合格審定證書”的第一款電動輕型飛機。

南昌航空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全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先後隸屬於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1999年開始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高等學校。

學校擁有“江西省測試技術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以航空國防需求為導向,積極服務國家航空工業和江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擁有航空、國防類相關專業25個,佔學校所有專業的38.5%,擁有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飛行技術、表演(空中乘務方向)等航空特色專業。學校材料科學學科、工程學學科、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步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  

學校與航空、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業單位和近30個地方政府人力資源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每年有30%以上畢業生服務於國防軍工企事業單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公司。學校連續獲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等榮譽。

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大學。2000年2月中南工學院與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南華大學,2002年10月,核工業第六研究所併入。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單位,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

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防重點專業和緊缺專業、卓越計劃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5個,學校擁有核能與核安全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築環境氣載汙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國首批國家核應急宣傳和培訓基地、國家核應急醫學救援隊、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30個、湖南省院士工作站3個、省級科研基地16個、行業重點實驗室13個;擁有國家國防支撐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10個、國家國防特色學科5個。學校先後承擔“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科技部重大專項、國防基礎研究計劃、核能開發專項等科研項目2000餘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00多項。學校臨床醫學學科、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簡稱東華理工,創辦於1956年,是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兼備的多科性大學,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111計劃”入選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是中國人民海軍士官選拔培訓基地,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牢記服務國防軍工的歷史使命,堅持“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勢”的發展思路,高擎“核學”“地學”兩杆大旗,加速內涵發展、強化學科特色,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我國核大國地位的確立、為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和“世界原子能事業的寶貴財富”,為國防軍工事業和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23萬餘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門領導、商界精英、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級技術專家。

學校形成了核燃料循環系統9個特色優勢學科群,核地學及涉核相關學科所形成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體系;擁有國家核資源與環境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目前唯一一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以及“放射性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核技術應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在內的20個國家及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平臺。

燕山大學

燕山大學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四方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學校源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始建於1920年。1998年,由原機械工業部劃轉到河北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為主。2000年,河北輕工業管理學校併入燕山大學。

學校有1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6年,作為教育部選定的兩所高校之一,學校的工程專業國家認證接受了《華盛頓協議》國際專家的觀摩考察,支撐我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國際工程教育組織。學校現有11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誌著這些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國際認同,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擁有5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防特色學科和16個省級重點學科,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3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8個學科獲得B類以上評估結果,其中機械工程為A類,全國排名前10%,材料科學與工程為B+,全國排名前20%。

學校在重型機械成套設備、亞穩材料科學與技術、並聯機器人理論與技術、流體傳動與電液伺服控制技術、工業自動化控制理論與技術、精密塑性成型技術、大型鍛件鍛造工藝與熱處理技術、極端條件下機械結構與材料科學等研究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重點佈局建設“三個研究院、三個中心”,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康養產業技術研究院,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納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種運載裝備研究中心。2013年和2014年,學校連續有2項科研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十八所具有國防背景的高校值得關注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所電子信息特色突出,經管學科優勢明顯,工、理、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始創於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業財經學校,而後歷經杭州航空工業學校、浙江電機專科學校、浙江機械工業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管理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學校等時期,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建為杭州電子工業學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學校整體併入,2004年更名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隸屬於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實行浙江省與信息產業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為主的辦學管理體制,2007年成為浙江省與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學校被譽為“IT企業家搖籃”和“卓越會計師沃土”。

學校擁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來華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59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防特色重點專業,是省屬高校中唯一擁有國防特色重點專業的高校,4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設有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8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5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9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擁有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BA)、應用統計碩士專業學位、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審計碩士專業學位、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金融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及同等學力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推免權和雅思考點。擁有4個國防特色學科、2個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2個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4個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7個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1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9個浙江省重點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已發展成為浙江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辦學規模、水平、質量和效益等各項指標均位於浙江省屬高校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