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教育失敗的“槍口”瞄準學校?這種想法太天真!太天真

很明確,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必須家庭、學校和社會全力參與,三者缺一不可,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總也有人不明白,或者說,他們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特別是有些家庭,他們把所有希望只寄託於學校,說真的,想法很天真。

把孩子教育失敗的“槍口”瞄準學校?這種想法太天真!太天真

01

先講個前些天聽來的故事——

幾個小學生不止一次地“合夥”偷超市的東西,終於被老闆抓個正著。

靈魂第一拷問: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找誰解決這個問題?

一位仁兄說:未成年人偷東西,監護人有教育不當之責,應該通知家長帶回教育,並賠償相關損失,從輕處理的話應當這樣。

另一位仁兄說:我不同意,在這起偷竊案件中,幾個孩子已經是“慣犯”,選擇報警也不為過,應該從重。

但是,那位老闆硬是選擇了第三種,找學校校長解決,而且當面質問:你們學校是怎麼教育學生的?

把孩子教育失敗的“槍口”瞄準學校?這種想法太天真!太天真

02

一個本來不怎麼撲朔迷離的事件,因為超市老闆的選擇變得異常古怪。

靈魂第二拷問:如果你是校長,你會怎麼處理呢?

第三位仁兄說:畢竟是未成年人,教育教育得了,寫份檢查,保證下次不要再犯就行了。

但是,據說那位校長是這樣回擊的——

“事件發生在學生非上學期間,不應該找學校解決,你可以找家長,也可以報警,學校不背這個鍋!”

後來,二人調節無果,校長無奈之下報了警,派出所帶走了幾個學生,此事就這樣結了局。

可是,明明還有靈魂第三拷問在後面:這件事真的完了嗎?

把孩子教育失敗的“槍口”瞄準學校?這種想法太天真!太天真

03

“你們學校是怎麼教育學生的?”

“你們學校是怎麼教育學生的?”

“你們學校是怎麼教育學生的?”

回顧整個事件,這句話一直縈繞在耳旁,像一群剛剛從廁所享受完美食的蒼蠅。

這句看似普通的話語,放到今天的社會大背景下,猶如一把把尖刀直刺每一個教育從業者,特別是身處一線的工作人員,包括校長和教師。

我承認,其實我只是想問:在學生髮生事件的第一刻,為什麼這位老闆不選家長,或者報警,而是去找了學校。

難道一個孩子進了學校的門,學校就得為他所有時刻的所作所為負全部責任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我要潑冷水了,不是學校不願意背這個鍋,而是學校遠遠沒有那位老闆,沒有更多的“老闆們”想的那麼“萬能”。

把孩子教育失敗的“槍口”瞄準學校?這種想法太天真!太天真

04

在學校,對於可以教化的學生,教化是一件自然到水到渠成的事兒,對於不能教化的學生,學校有時候也沒有辦法。

對於這樣的結論,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在結局處說的不是很清楚嗎?

雖然馬修用音樂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但是,他在學校的職業生涯還是“死”於冥頑不化的蒙丹,最後,教化蒙丹的只能是監獄。

奇怪是,這些年,特別是近幾年,“學校教育萬能化”的論調越來越高,與之相隨的口號滿天飛,最有毒的就是那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此語最惡毒之處在於直接把教育一個孩子的責任全部推到了教師身上,如此便有兩種結局,孩子好,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孩子不好便是教師之“過”,學校必須負全責。

把孩子教育失敗的“槍口”瞄準學校?這種想法太天真!太天真

05

請千萬不要這麼惡毒,因為你射出去的劍有可能會返回來傷害自己,理由有三——

第一,從邏輯推理上講,像“只有”這樣絕對性的推斷本身就存在前提條件不足的缺陷,至於如何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更奇怪了。

第二,我查過了,這句教育名言或者出自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或者出自我國的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沒有定論,但是,此話原本的意圖卻有定論。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一種理念,是教師自己對自己的職業要求,既然是要求,教師自然會發動自己去達成,但是,不是所有的狀況都能達成,也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達成。

就像“素質教育”一樣,它也是一種追求,但不會是百分之百學生的結局,如果一個孩子既能應試成功,還能有素質,那自然十分完美,倘若有欠缺,那也只能自行修補。

第三,一個孩子存活於世上,會在三個地方接受教育,最無形卻對孩子影響最大的社會大環境,這個太大,幾句話沒法說清楚,如果非得舉例,想想移民。

接下來應該是家庭,在進入學校之前,家庭已經帶給他很多烙印,是烙鐵烙上的印,想去掉很難,能去掉就得揭層皮。

這幾年家庭教育被提到最大,但我認為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它再大也抵不過社會,所以,提倡家庭教育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

最後才是學校,說了半天好想又回到了問題的源頭,我再強調一遍,世上沒有萬能的學校教育,如果你非學飛蛾撲火,那我也沒辦法。

把孩子教育失敗的“槍口”瞄準學校?這種想法太天真!太天真

06

找了這麼多借口和理由,終於該總結了,我想說的是,想把一個孩子教育好,必須系統地思考。

首先,社會大環境必須改變,如果改變不了或者改變時很困難,那麼,就去改善家庭這個小環境,這個難度要小於前者,但是要很大。

說到這裡,家長就得去學習了,但是不能盲目地學,或者不能聽到什麼教育理論都相信,要學著思考,與教育孩子這個現實結合時要謹慎。

最後,試著去相信學校教育,相信老師,並與之配合,孩子進步時去感謝一下老師,退步或者有其它問題時一起努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把教育孩子這個功課做好,我可沒說一定能。

更多“硬核文章”在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