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回來啦!又可以吃媽媽做的牛排啦

媽媽回來啦!又可以吃媽媽做的牛排啦

4月6日清晨,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門前的廣場上,鋪上了紅地毯,兩旁掛滿了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未戴口罩的大幅照片。市民們早早聚集在此,手拿小國旗,照片上的隊員已解除隔離,即將歸來。

10點30分,一輛大巴剛抵達醫院門口,人群就發出歡呼聲,英雄歸來了。

27名隊員身著紅衣,依次下車,歡迎的音樂奏響,同事們、親人們立即上前獻上一個大大的擁抱。

妈妈回来啦!又可以吃妈妈做的牛排啦

想念媽媽做的土豆片

人群中,有個小小的身影,手上不停地揮舞著小國旗,眼巴巴地望著歸來的隊員,小眼睛不停地搜索,她的媽媽劉虹梅就在這支隊伍中。小女孩名叫張浩琪,才3歲多,她和爸爸、哥哥早早就等在了醫院門口,兄妹倆已經有近兩個月沒見到媽媽了。

“我想媽媽,媽媽回來後可以給我做很多好吃的。”張浩琪和哥哥張浩宇一樣,嘴饞媽媽做的土豆片和牛排。

看到兒子女兒都來了,劉虹梅眼圈紅了,她說最擔心的就是3歲的女兒,“她還這麼小,就離開媽媽這麼久。”劉虹梅說,援鄂期間,她一有空就會關心兒子的學習,有空時還會和兒子班主任保持聯繫。

另一邊,七歲的羅心陽也帶來著妹妹等著媽媽金婧歸來。妹妹手上拿著一個寫有“媽媽我愛你!”的牌子,媽媽2月20日出發前往孝感後,她就只能在手機視頻裡看到媽媽。

27名隊員到齊後,同事們把他們迎上了歡迎臺。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為他們送上了一本記錄他們平時工作影像照片的相冊,對他們凱旋歸來表示歡迎,稱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最美凱旋者!”。

妈妈回来啦!又可以吃妈妈做的牛排啦

藏族姑娘經歷汶川地震立志當護士

“我們歸隊了……全球疫情還很複雜,如果國家還需要我,我一定義不容辭,我們一定能夠徹底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護士焦祖慧,作為隊員代表上臺講話。

焦祖慧是一名藏族姑娘,老家在四川阿壩州理縣。她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當時她才15歲,“我的家鄉遭受重創,我是倖存者之一。”

她說,那場災難成為了她人生的轉折點。家園頃刻坍塌,少不經事的焦祖慧第一次目睹了人世間的生離死別。她曾經感受到孤獨、恐懼、無助。但就在災難發生後不久,一輛輛卡車、飛機從全國各地趕往災區,軍人、醫務人員、志願者們紛紛趕來幫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看著他們救死扶傷的身影,年幼的我心裡悄悄埋下了一顆種子:長大後我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心中一腔執念,後來,我如願成為了一名護士。”

妈妈回来啦!又可以吃妈妈做的牛排啦

援鄂抗疫是一次感恩之行

在前往孝感前線時,焦祖慧的父母遠在理縣,雖然擔心但還是堅決支持女兒走上抗疫最前線。

焦祖慧到孝感後,她媽媽就一直非常擔心,每晚都要等女兒的視頻。在得知女兒終於完成任務回到重慶後,一顆懸著的心才落地。

焦祖慧說,在武漢,同事們每天都承受著沉重的壓力,每一天都在負重前行。在出發之初,她就堅信一定能夠徹底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到那時人們全都會摘下口罩,大街小巷再次人聲鼎沸,人們依舊吃著火鍋,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

最後,她告訴記者,武漢同胞需要我們,就像當初汶川地震我需要他們一樣。“這一次,我已經長大了,這一次,換我勇敢地站出來,來保護他們。”這是一次感恩之行,也是身為醫務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

妈妈回来啦!又可以吃妈妈做的牛排啦

27名援鄂隊員一個不少回來了

在現場,兩江新區援鄂醫療隊隊長鬍忠介紹,醫療隊赴孝感後,被指揮部命名為“重慶援孝感支援隊東南醫院醫療分隊二組”,由該院27人與市九院的3名隊員共同組成,主要負責孝感中心醫院東南分院病人的收治工作。

截至3月22日,二組累計收治病例216例,其中確診病例31例,加重0例、死亡0例,做到了“零加重、零死亡、零感染、零回頭”。隊員們先後收到多封感謝信。其中一名同志榮獲“孝感市五一勞動獎章”,兩名同志獲得“孝感市優秀黨員”稱號,一名同志榮獲“孝感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援鄂期間,該組還申報了衛健委科研項目5項。

胡忠在發言中表示,作為一名白衣戰士,能有幸參加這場阻擊戰,不辱使命,此生無憾!“我們27名隊員,一個不少地回來了,我們既是最美逆行者,更是勝利凱旋者”。

妈妈回来啦!又可以吃妈妈做的牛排啦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