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稱清朝長辮為“豬尾巴”,有些聞起來像老鼠窩

清軍初入中原時頒發剃髮令,命令所有佔領區的民眾都要剃掉一部分頭髮,只能將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若有不遵從法令者就處死。也就是說那些選擇投降的明朝人,也必須要剃掉頭髮來證明臣服。


西方人稱清朝長辮為“豬尾巴”,有些聞起來像老鼠窩

臣民不得不從,從一些清代背景的電視電影也可見,他們都會將頭髮纏在脖子上,又或者盤在額頭。到了西方人接觸清朝人時,他們會被這種剃光前額的頭髮,露出光光的額頭,將餘下的頭髮編成長辮所吸引。19世紀,他們會以豬尾巴(pigtail)來稱呼中國人的辮子

Pigtail雖然在英文中並無貶義,但隨著中國形象日益下滑,本來就異於別國的辮子髮式,逐漸被西方人嘲弄、侮辱。一些文人將pigtail拆開變為pig's tail。日本媒體也隨之用豚尾來特指中國辮子。辮子成了豬的標誌,野蠻、落後的象徵。所以,當時中國不少留洋學生,甚至遠洋海做苦力的勞工,因此受外國人侮辱。後來,有些出外遊學的清人,索性剪掉長髮,穿著方面也向西方靠攏。

西方人稱清朝長辮為“豬尾巴”,有些聞起來像老鼠窩

據說,有一位英國傳教士,專門記載了清人頭髮的事。他指出當時清朝極度落後,女人裹腳纏足、男人留著特別長的辮子。一些地位低下的百姓,頭髮大多滿是汙垢,稍微一靠近就能聞到特別強烈的噁心氣味,傳教士載,它們聞起來有如老鼠窩的味道

西方人稱清朝長辮為“豬尾巴”,有些聞起來像老鼠窩

1869年美國加州諷刺漫畫 (網上圖片)

到了清末,剃髮留辮被當作陋習,也興起剪辮風潮。1898年1月,新加坡華人組織華人剪辮會,並登報倡議集體剪辮,主要的理由為辮子不雅,辮髮一般不洗,會發臭,還有其他原因包括:辮子容易絞到機器,構成危險;辮子像禽獸的尾巴;辮子像鐵鏈等等。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這樣的打扮才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