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復工後的第一天,新上級對我的崗位安排我不喜歡,怎麼辦


疫情復工後的第一天,新上級對我的崗位安排我不喜歡,怎麼辦

相信大家陸陸續續都已經復工了,但是今天我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上級給我的崗位安排與我喜歡的發展方向有衝突,我覺得自己適合走技術路線,但上級領導希望我能承擔管理工作,我是應該順從領導還是應該遵從內心所向?

這個問題它背後其實可以分解成兩個更加明確的問題:

第一、你長期的職業發展方向是什麼?

確定長期的發展方向,不能單從個人喜好或過去的經驗來決定,更不能憑一時感覺。

般來說,職業發展方向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定位。第一是你的熱情,也就是你熱愛的;第二是你的優勢,也就是你擅長的;第三是你的職業價值觀,也就是你在工作中認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價值回報。

首先是你熱愛的。有哪些職業方向是你感興趣的?無論是你已經嘗試過、還是沒有嘗試過的。比如,對於從事軟件測試工程師來說,如果你對於技術研究性質的工作感興趣,那麼除了軟件測試之外,還有沒有什麼職位也是屬於你所定義的技術研究範疇的,並且是你同樣感興趣的?比如,你提到不喜歡管理類工作,那麼你有沒有真的做過觀察和訪談,瞭解到管理者的工作長什麼樣子,

還是隻是基於自己內向的性格,就得出一個簡單的不適合做管理的結論?總之,你可以把所有你未來的可選項列出來,看看這些選項哪些是你最有熱情、最感興趣的,接下來再根據優勢和價值觀對它們進行層層篩選。

其次是你擅長的。在你感興趣的這些職位裡,你需要對自己的優勢進行評估。請你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這個職位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2.在這個職位上發展得非常優秀的那些人,他們具備哪些關鍵成功要素?

3.和那些最優秀的人相比,你的差距在哪裡?

4.你有多大的信心可以將此差距縮小?

你可能會說了, "我一個軟件測試工程師,顯然在技術這條線上積累的技能更多啊。"但不要忘了,除了對技術的掌握,還有一些其他的能力是具備可遷移性的,也就是可以從一份工作遷移到另一份工作中。比如,在技術人的很多工作中,有一些技能是可以遷移到管理工作中的,例如:結構化的思考能力,溝通能力,總結歸納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成為更好的管理者。所以,在評估優勢的時候,除了你已經積累的可見的對工作有直接貢獻的技能之外,更要想一想,哪些技能是可以遷移到未來可能的工作中的,這些綜合起來,才是對優勢的全面的評估。

最後是職業價值觀。什麼叫做職業價值觀呢?就是你認為在工作中你最看重的、最重要的回報。比如,薪酬、成就感、管理權力、社交、舒適的環境、自主...這些都是職業中常見的價值觀。你可能會問了,這些我都看重怎麼辦?那麼你就要對他們排個序,哪些是你最看重的價值觀?哪些是相對次要的?因為你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工作可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在價值觀層面,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最大的區別在於——相對於技術的專精來說,管理是一個更加綜合的工作,管理者相對來說更追求團隊協作、影響力、社交權力、人際關係等價值觀;而相對於管理的綜合性來說,技術人更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創新、人際關係簡單、獨立思考等價值觀。當然,我說的是相對,對於個體來說,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相同。所以,你要經常問問自己,一份工作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

好,在梳理了自己熱愛的、擅長的和看重的三要素之後,你就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的職業發展了。在你心中,你也會初步得出一個結論,你更適合走技術通道,還是更適合做管理工作,還是其他更適合的方向。

第二、你如何為自己爭取到符合內心所向的職位?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心中所向和領導的想法不一致怎麼辦呢?比如,如果這位軟件工程師經過梳理之後,確實認為自己更適合走技術通道,但領導希望他來承擔管理的工作,應該如何應對呢?

在講應對方式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一下職場的基本規則。在我看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規則很多人都忽視了,甚至並沒有真正意識到:第一,就是作為職場人,你和組織的關係本質上是價值交換。你和組織交換的是你的能力,而你的首要責任是要完成組織交給你的工作任務,並且要讓你的組織和團隊因為你而更成功;第二,你要不斷積累你的核心競爭力,當你的組織和團隊越來越離不開你的時候,你就會有更大的談判能力,也會更有機會爭取自己想要的工作職位。

所以,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要學會先適應,再發展,運用適當的溝通策略來實現心之所向的職業目標。如何溝通呢?我建議從以下幾步來入手。

第一步:站在團隊角度思考問題,直接表達內心所向。直接告訴領導,自己內心所向的職位是什麼,以及堅持這個方向會給團隊帶來的價值是什麼。注意,你不僅要告訴領導你想做什麼,重點是要讓領導看到,這會給團隊帶來什麼。

第二步:退一步,有條件地接受領導的安排。如果領導堅持請你做不符合你長期方向的工作,那麼你要向領導表達的是,為了團隊和組織的目標,你願意服從組織安排,但要附加兩個條件:一,願意在接下來的多長時間內服從安排(例如3個月,半年) ,並且建議下一次進一步溝通的時間;二,懇請領導能夠積極物色更加合適的人選,同時也可提出幫助領導推薦人選。

第三步:盡心盡力完成領導的工作任務,同時在內心所向上繼續精進。例如,對於這位夥伴來說,在約定和承諾的時間內,要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時,繼續在技術上精進,讓領導看到自己責任心的同時,也看到堅持職業目標的內在決心。當然,說不定,你在真正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如果能漸漸愛上管理,那也是對你職業生涯的一個升級。畢竟,就像我在熱情的部分所說,你不做永遠都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以及你是否會真的愛上這項工作。

第四步:按照約定,再次進行溝通。按照之前的約定,和領導進一步溝通,堅持並直接表達自己的內心所向、自己所做的努力、以及這樣做給團隊帶來的價值。

以上四步不能保證你百分之百地爭取到內心所向,但一定會保證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的同時,離你的內心所向更近一步。

總結

當內心所向和領導的要求出現矛盾的時候,你可以首先讓自己跳出來,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一、你的長期職業方向是什麼?

二、在內心所向的指引下,你如何可以一步步地實現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你能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永遠把組織和團隊目標放在第一位,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第二,所有的問題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只要積極思考和溝通,都會出現轉機。比如,你可以問問你自己:管理類工作和技術類工作是否是完全矛盾的?遵從內心所向和順應領導要求是否也是完全矛盾的呢?答案顯然都是否的。所以,這個問題就換成了:是否可以創造一條新的發展路徑,既符合你內心的長期方向、也能滿足領導和團隊的當下需求,從而在這兩個選擇之外創造一個第三選擇?而這個第三選擇,便是受內心所向所指引,用你的溝通和行動達成的一條新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