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圖片/網絡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今天,通過一篇文章我刷新了自己的無知。長久以來,我一直誤以為,謄抄的這個“謄”字屬於方言,今天看到巴德·舒爾伯格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裡寫到一個男孩子把自己寫的一首詩謄寫了一遍,才認識了這個謄字。

謄(téng),意思是照著原稿抄寫清楚。“謄”字和榮譽的“譽”字,從字形上看非常的相似,據此刷新了我的認知。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因為這個謄字,讓我通過一個故事,認識了一個人,並從中學到了一條人生哲理。

巴德·舒爾伯格生於美國紐約,是國際知名的編劇、作家,由他擔任編劇的好萊塢影片《碼頭風雲》最為人知曉,該片的領銜主演是馬龍·白蘭度。他的父親是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老闆本傑明·斯楚伯特,母親是左翼作家,他生活在充滿濃濃書香氣的富有家庭,自幼喜歡寫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自我陶醉

在他八九歲的時候,曾寫過一首詩,當他母親讀完他寫的詩,眼睛裡放著光,摟住他興奮地嚷道:“多美的詩啊!真的是你寫的嗎?”他得意揚揚地點頭,確實是他寫的。得到了母親的肯定,從小就敬仰父親的小巴德,更期待能得到父親的高度評價。

他迫不及待地想讓父親也看看他寫的這首詩,於是他用漂亮的花體字認認真真地重新謄寫了一遍,還用彩筆在周圍描上了一圈漂亮的花邊,希望父親看到後,能給自己的作品加分。他帶著滿滿的自豪感,把寫好的詩放在餐桌最顯眼的地方,等待父親回來。

事與願違

終於等到父親推門而入,當他發現父親的目光注視著餐桌上的詩,當時緊張極了。這時,他的母親走上前說道:“親愛的,這是兒子寫的一首詩,精彩極了!”而父親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父親和母親的這番對話,讓小巴德體驗了一場

冰與火的交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結果真的出乎意料,父親把他寫的詩扔回原處,說道:“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滿心期待的巴德眼睛溼潤了,頭也沉得抬不起來,一副深受打擊的模樣。

母親急忙嚷道:“這可不是在你的公司裡,他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我們的鼓勵。”

“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嗎?”父親毫不退讓地說。

年幼的巴德再也受不了這個打擊,衝出餐廳,跑進自己的房間,一頭撲到床上痛哭起來。餐廳裡,只有父親和母親在為他寫的那首詩爭論不休。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慈母的愛

幾年後,當巴德再次拿起這首詩的時候,不得不承認他的父親當時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他接受了這個現實,但是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的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讚揚他的作品,所以他還一直在堅持寫作。

有一次,巴德又鼓起了勇氣,給他父親看他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父親給出的批語是:“寫的不怎麼樣,但也不是毫無希望。”當時的巴德,已經明白了父親的用心,他認真地進行修改。要知道那個時候,小巴德還未滿12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自我反省

經歷了這件事,巴德成長了許多。多年之後,他已經有了很多的作品,出版了很多的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他越來越能體會到自己當初是多麼的幸運,他感恩自己的父親和母親,教他學會了一個道理:

不能因為別人的否定,而喪失勇氣;也不能因為別人的讚揚,而自我陶醉。

正是因為他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常常會對他說:“這是你寫的嗎?太精彩了!”不斷地鼓勵讚揚他。他還有一個嚴厲的父親,總是皺著眉頭對他說:“你這個簡直糟糕透了!”時時刻刻地提醒他。

寫在最後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慈愛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給我們心靈上的滋養,但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我們還需要有來自父親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個人經常在你耳邊提醒你:我親愛的孩子,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

雖然這兩種極端的聲音,時常交織在一起,但是卻有著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我是橙木,我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的持續學習者。很高興與你分享我所學到的知識和感悟的人生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