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送《文心》給讀中學的兒子 :一本不能讀遲了的書

導語:我送給讀中學的兒子一本《文心》,這是一本不能讀遲了的書,希望我可以把這本書也推薦給所有的中學生,還有大學生、寫作愛好者、語文教師。

選擇送《文心》給讀中學的兒子 :一本不能讀遲了的書

武漢封城,春節禁足在家,2月3日我在線上一個書店挑了八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文心》。由於春節放假,疫情嚴重,店家說,會延遲到貨。我耐心等待,2月25日終於收貨了。

我挑選《文心》這本書,是要送給讀中學的兒子的,在關於學習寫作的書籍裡,最終選擇1934年初版的這本《文心》,也是充滿考量的。

選擇送《文心》給讀中學的兒子 :一本不能讀遲了的書

01 《文心》是一本專門指導青年學生讀書和寫作的書

《文心》的作者是夏丏尊、葉聖陶二位先生,上個世紀初做過多年語文教師。其中,夏丏尊先生是出版家、翻譯家、語文教育家,翻譯過我個人特別喜愛的《愛的教育》,可惜離世較早,年輕人知道他的少些。葉聖陶先生則是影響我國幾代人的大教育家,是一位長壽老人,年輕人對他應該不會陌生。他老人家那句"教是為了不教"印在我的腦子裡,一直激勵我的從教之路。

現在,我們知道這樣的兩位語文教育大家,想到中學生讀書寫作的痛處,決定編寫一本面對中學生的讀寫書籍,兩人輪流執筆,每月各寫一節,刊登在他們所編的《中學生雜誌》上,三十二節用了一年半才寫完。

《文心》用文心二字,想必是因為《文心雕龍》的緣故。文心,簡單來看,就是為文之用心吧。

《文心》是一本專門指導青年學生讀書和寫作的書,全篇用了三十二個故事,每個故事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把一個個似乎有些枯燥的知識穿插講,讀者不知不覺就弄懂了。本書又有點像一部完整的小說,通篇下來,把個人與當時社會的大小事聯繫,用親切平和的語調解讀了中學生讀寫當中的困惑。讀《文心》學習讀寫,無疑是極好的方法,《文心》也是教學類書裡的成功典範。

故事的主人公有兩位初中學生,一個叫樂華,一個叫大文,是表兄弟,故事從初一入學,講述到他們初三畢業。樂華的父親叫周枚叔,原來是個中學國文老師,樂華的國文老師名叫王仰之先生,是這本書裡國文教學的主要講述者。

無論是王仰之先生和學生講課,還是周枚叔與樂華、大文探討國文,他們都是那樣平易近人,語言通俗易懂,彷彿你面前就浮現出兩位慈眉善目的長者形象,在和你交談,時而有指點迷津,時而有肯定你的成長,在交流中涉及中學國文課知識,娓娓道來,吸引著你不捨得離開他們。

我甚至在想:周枚叔、王仰之先生,簡直就是夏丏尊、葉聖陶兩位大家的化身,說的道理總是那樣深入淺出,態度總是那樣和藹可親。

選擇送《文心》給讀中學的兒子 :一本不能讀遲了的書

02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

讀《文心》一書,關於讀寫的內容你會有很多感受,我擇其一二談談。

①作文題目與內容的次序。書中談到按照自然順序,作者應該是先有寫作內容,後有作品的題目。可是在作文教學中,往往是先有題目,然後去搜集內容,這豈非又是顛倒的事情嗎?

《文心》認為老師出題分兩派:一種是不管練習的人,要你說什麼就得說什麼,完全不顧學生閱歷、生活,學生往往寫不下去,只能胡編濫造,湊字數,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對學生當然有害無益。

另一種則先揣度練習的人對於什麼有話說、說得來,才把什麼作為題目給你寫作。而且,這個題目還只是個範圍,寬廣得很,或者還有多題可供選擇。雖然先有題後作文,因為已經考慮到學生已經有了生活,只是引起學生的意趣罷了,因此,這樣命題當然是很好的作文教法。

當前語文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時,有的用命題作文,有的給材料作文,相對來說,似乎給材料作文會比命題作文更好寫些,其實,還是要看材料是不是適合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否則,學生的習作也容易華而不實。

②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這句話真是說到要點了,讀書不要只是讀文字,要從文字中有所得,有自己的見解,否則讀書是沒有價值的。作文亦如此,要聯繫自己的生活,說出自己不同於人的感觸。作者把讀寫中產生由某一件事進而觸動內心感悟到其他的事,說成是“觸發”。所以,寫作是要有“觸發的功夫”,這種觸發就會成為作文的好材料,從而洋洋灑灑寫出作文,作文就會有新味。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是很推崇學生寫真話,因為,只要是假話,就一定不會是作者的新得、新味,哪怕文章辭藻十分華麗,也難以打動我們。反之,我更喜歡學生用樸實的文字,儘量有“觸發”,寫出新得、新味,文章可以短些,但一定要真,有感觸,這樣才能先打動自己,再贏得更多讀者的心。

只有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理解生活、探討生活,將書本知識和生活知識聯繫起來,學生作文才會釀出甜美的蜜來。

選擇送《文心》給讀中學的兒子 :一本不能讀遲了的書

03 不要讀遲了這麼好的書

《文心》一書,夏丏尊、葉聖陶兩位大家為我們提煉了有關寫作教學思想的精髓: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這是兩位大家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如今需要師生深切理解"作文是生活"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觀察、感受、思考、分析,寫出有血有肉,文情並茂的文章來。

我想,王仰之先生學識淵博,儒雅可親,要是我在中學能遇上這樣的老師多好啊!同樣遺憾的是,《文心》這樣一本寓教於樂教人寫作的書,要是能在中學時候就讀到該多好!

當下的很多的語文課,目標直指考試,天天做一些重複的練習題,有些老師教作文還教學生背誦模板,背一些陳詞濫調的套話,語文課變得越來越乾癟、空洞,有趣的課變成了受折磨,學生又如何會樂在其中呢?

個人真心希望語文教育能夠迴歸生活中去,迴歸到學問中去,不要讓學生們學習語文厭惡語文,學習閱讀不愛閱讀,學習寫作恐懼寫作。迴歸是本真,迴歸才能真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迴歸才能讓漢語言走向美好的未來。

我把《文心》送給我讀中學的兒子,希望他能從中受益,同時也真誠推薦《文心》給所有中學生閱讀,再不要讀遲了這麼好的書。

其實,除了中學生,《文心》也適合大學生、寫作愛好者、語文教師閱讀。

當然,由於作者時代原因,文章的風格雖然通俗易懂,但是文章中畢竟有些詞句的表達與現在略有不同,可能會影響到部分學生的理解,這是要注意的地方。

作者:@木木讀寫,多年從事語文教育,任校長十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