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為啥?


現在國內的省份都已經接觸了公共衛生一級響應,學校也陸續開學,筆者發現江西境內的很多餐館已經正常營業了,生活已經恢復了秩序。比如,江西疫情較重的幾個縣都已經對農村道路解封,現在出去也不用打什麼證明,一開始甭說有多開心了。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一切都在往一個積極利好的方向發展。令人意外的是,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是為啥?

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為啥?


筆者在河邊釣魚的時候,遇到幾位從浙江返鄉的年輕人,通過和他們的聊天發現,他們返回農村主要有幾個原因,疫情只不過是加速了變革而已。回到村裡,那麼農村也算有了新思想,那些多年來在城市養成的習慣會帶到農村,農村人的整體素質會迎來提升。為什麼他們回來呢?我們就來聽聽江西的青年朋友怎麼說?

勞動力過剩

現在工業都4.0了,以前很多人工完成的事情,機器能替代。疫情的影響下,很多企業引進先進的生產線,解放了勞動力。“也就是說,工廠不需要那麼多人了。”技術含量不高的崗位——普工很多企業都不招聘了。所以說,我們返鄉的農民工要多思考,比如回鄉我們要做什麼?從事農業等機器不能替代的工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為啥?


江西這位張姓年輕人說,自己準備在家裡養雞。“一年養殖1萬羽雞,應該也比打工強,而且可以盡孝,也可以對子女盡責。”以後,大家會注重飲食健康,疫情後人民更加註重生活上的品質,養殖原生態的土雞,應該會有市場。小夥子說。

廠裡沒有訂單

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為啥?


現在雖然復工了,不過海外訂單受到很大影響。外貿訂單嚴重萎縮。有一位從事服裝生產的朋友說,國內逛街的人少了,國外的訂單也因為疫情取消。現在廠裡沒有訂單了,工廠放假,如果繼續在城市裡,那麼開支比較大。筆者發現,也有一些服裝廠的員工選擇回鄉自己創業,他們提供服裝定製服務,而且鄉下物流也比價方便,倉儲也便宜。一徐姓女子說:自己的家鄉人口多,對服裝的需求也大,回鄉創業也能生存。

工地人群聚集,不安全

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為啥?


還有一些工地的農民工,乾脆回鄉。因為工地幹活戴口罩的確不方便。筆者的老鄉之前在浙江從事建築工作,他在工地上承包泥水工,前些年還好,一年幾十萬好賺,現在可好了,第一戴口罩工人不是很配合,而且城市流動大,自己也擔心安全;第二就是,現在鄉下的房子也有不少人翻新,鄉下富裕了,在鄉下也能生存。他提的最多的是鄉下人口流動少,工人也都是本地人,比較安全。

有不少農民工乾脆回鄉幹活,工資也都不差不多。

就業壓力大

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為啥?


城市裡人口密集,競爭激烈,每年又有幾百萬的畢業生。現在城市裡越來越難了。江西有一位畢業生告訴筆者:父母都已經回去,我也就回來了,他在大學學的是牙科。現在鄉下對於醫療的需求也是旺盛,國家對鄉下的支持力度大了,老百姓有錢消費了,回鄉也是為家鄉做貢獻,這與城市裡工作沒有什麼兩樣。小夥子說,人活著就是幫助他人,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回去,鄉下的醫療水平有了提升。選擇暫時回家,這樣也能節省一定的生活開支。

江西很多農民工返鄉,好不容易等來解封,為何又回了村,這為啥?


為了子女考慮

江西網友劉某說,自己在深圳創辦了一個企業,由於疫情影響,孩子都在江西老家上網課。孩子比較自覺,學的還不錯。劉先生說,自己從事的是電商,在鄉下也是一樣幹,這個年紀賺多賺少無所謂,只要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就夠了。“雖然教育部門要求小班化,不過城市裡的學生還是比較集中;我們鄉鎮的教育也不錯,現在的老師也大多都本科畢業,相比以往來說,教育質量有明顯的提升。”

吃的是露天時令蔬菜,光汙染和噪聲汙染小,現在也是小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劉先生選擇暫時回到江西老家,他說,等幾年或許自己還會返城,當然自己最希望的還是留在農村。“劉先生說,電商沒有受到影響,方到家鄉運營,也是為家鄉經濟做貢獻。”

不管怎麼說城市生活成本還是要比農村高的,如果沒有找到好工作,暫時回老家過渡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