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鬼魅神秘,磅礴大氣,人物造型精美,音樂原始激越,《平潭印象》的宣傳片驚豔了微博上的一眾網友。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平潭印象

舞劇結束的謝幕環節是最激動人心的。

身著海藍色長裙、長髮飄逸的平潭藍,身姿挺拔、俊朗無雙的王子,兩人在舞臺中央動情共舞后,各自踏著輕快的舞步回到眾舞者身邊,一左一右地牽起楊麗萍的手。接著,楊麗萍邁著大步,帶領所有舞者跑向觀眾,鞠躬致謝。

楊麗萍的身上似乎散發著光芒,一舉手一投足盡顯自在灑脫,她望向觀眾的目光中似乎包容著天和地,篤定而自信。

臺下,觀眾無一捨得離場,心潮澎湃地欣賞著這場視覺盛宴,為這部舞劇歡呼鼓掌,為楊麗萍歡呼鼓掌。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楊麗萍

唯有楊麗萍,能夠讓民族舞蹈如此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61歲的楊麗萍,依然如仙子般,行走在我們身邊,導演著一場又一場舞劇,擊中著一個又一個觀眾的靈魂。

鍾靈毓秀,她是大自然的女兒

蒼山巍峨,洱海秀美,藍藍的天空上,白雲自在卷舒。一條清澈的小溪靜靜地流淌著,魚兒自在地遊著。

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五官清秀,一頭烏黑的長髮束在腦後,紮成一條馬尾辮,她正蹲在溪邊洗剛採摘下來的蘑菇。背上的揹簍裡,露出一張稚嫩的小臉——這是楊麗萍的四妹。村裡人經常能看到年幼的楊麗萍揹著妹妹洗菜、做飯、插秧、放牛,有時他們會打趣姐妹倆是“蠶豆背豌豆”。

在楊麗萍很小的時候,父親楊印寶和母親楊仙果就離婚了,母親獨自帶著四個子女生活。在家中排行老大的楊麗萍,自然而然地承擔起照顧三個弟弟妹妹的職責。

生活實苦,弱者被苦難打敗,強者卻打敗苦難。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楊麗萍

在楊麗萍的記憶裡,生活並不苦,反而有趣得很。放牛時,牛在田埂上吃草,楊麗萍會抬起頭,看天上的白雲如何變幻形狀;她還會觀察向日葵怎麼隨著太陽轉動,田埂上的小藍花如何隨著風搖曳;甚至連地上的螞蟻,她也好奇它們搬家時隊形是如何排列的。

最能給楊麗萍帶來快樂的,是舞蹈。

“姑娘愛唱歌,三天不唱嘴癢癢;小夥兒愛跳舞,三天不跳腳癢癢。”

楊麗萍出生在白族人家,白族人天生能歌善舞,婚喪嫁娶時跳舞,莊稼豐收時跳舞,女人生孩子難產時跳舞,天氣乾旱求雨時跳舞。

在這樣的環境下,楊麗萍從小就喜歡跳舞。她看身邊的大人跳舞,雖然跳得好,但在楊麗萍眼裡還不足夠好。她會靜靜地觀察這個世界,把自己看到的

也許是天賦過人,楊麗萍漸漸成為村子裡舞跳得最好的女孩。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楊麗萍

13歲,楊麗萍被選進了西雙版納歌舞團,她離開了村寨,開始了整整十年走村串寨的表演生涯。團裡有些人受不了四處奔波的辛苦,就回家去了,楊麗萍卻覺得一點都不苦。

“每天都很開心,自己揹著揹包,經常半年不回家,(行李)走一路丟一路,最後就用老鄉的東西,什麼族我們都見過,有一些族人都生活在樹上,用竹子在樹上搭出一片,這個屋子連著那個屋子。”

“十三歲以後,廣納各個民族的風土民情、宗教、信仰、歌舞,真正受益是這十年。”

十年間,楊麗萍時刻被舞蹈滋養著,淋漓盡致地吸收著雲南各民族的文化,潛移默化中構築著自己的舞蹈世界。

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讓她脫穎而出

1982年,楊麗萍被調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團,離開雲南,走進了北京。

可是,一向優秀的楊麗萍,在中央民族歌舞團成了一名叛逆者。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練舞

當時,中央民族歌舞團採用蘇聯的體系來訓練團裡的舞蹈演員,講究“下半身芭蕾,上半身古典”,每個人都要接受芭蕾基本功的訓練。

楊麗萍是來自大自然的舞者。在她的舞蹈世界裡,她喜歡觀察蝴蝶飛翔時翅膀是怎麼抖動的,火焰擺動的時候是什麼姿態,然後,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動作來,這就是舞蹈。

兩種截然不同的舞蹈理念相遇,必然是無法融合的。

最初楊麗萍跟大家一起訓練,練了一陣子後,她決定不再參加集體訓練,原因很簡單:芭蕾基本功的訓練在楊麗萍的舞蹈表演中用不著。

她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跳舞。晚上十點鐘後,排練室空無一人,楊麗萍開始跳舞了,常常一跳就是一個通宵。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孔雀

孔雀可以說是我們雲南人的圖騰,不像龍,孔雀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美。 ——楊麗萍

雖然身在北京,但楊麗萍忘不了雲南,忘不了雲南的孔雀。從小,楊麗萍就喜歡聽老人講孔雀公主的故事,當別的孩子追逐嬉戲時,楊麗萍痴迷於觀察身邊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尤其痴迷於觀察孔雀。

為了看到心愛的孔雀,楊麗萍常常躲在樹後等待孔雀的到來。一旦孔雀來了,楊麗萍會目不轉睛地觀察它們。在開滿荷花地湖邊,孔雀飛翔,吸水,翅膀打水,吃菩提子,孔雀地每一個動作都美極了。

楊麗萍說,如果你不懂什麼是舞蹈,看一下孔雀的動作,你就明白了。

從未學過編舞的楊麗萍,心中想著孔雀,身體便跟著律動,她把對孔雀的愛,都化作了舞臺上一點一滴的細膩詮釋。於是,便有了震驚世人的《雀之靈》。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雀之靈

1986年,《雀之靈》在第二屆全國舞蹈大賽中一舉奪得了表演和創作兩項大獎。在舞蹈界,這是一場“胳膊擰過了大腿”的勝利。

有人問楊麗萍:“為什麼你能獲獎?”

她脫口而出:“因為我沒有對手。”

太多人輸在不像自己,而你勝在不像別人。楊麗萍靠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取勝。 

多數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富蘭克林

有的人活了一生,只是白白消磨著時間;有的人活了一生,相當於別人的幾輩子。原因只在於後者不模仿不盲從,傾聽內心的聲音,堅持做自己。

迴歸雲南,找到靈魂的皈依

雲南的每一片葉子都會跳舞,每一個石頭都會唱歌。——楊麗萍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彩雲之南

出生於雲南的楊麗萍,渾身散發著一種大自然的味道,喧囂的都市不是她的歸宿,她需要回到雲南,在蒼山洱海間,舞動自己的靈魂,追求更廣闊的生命體驗。

45歲那年,楊麗萍從中央民族歌舞團辦了退休,賣掉了北京的房子,回到了雲南,回到了能安放自己靈魂的洱海之濱。

回到雲南後,楊麗萍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自己的採風生活,像小時候一樣,她走村串寨,搜尋舞蹈素材,尋訪愛跳舞的年輕人。她要帶領家鄉年輕的舞者,舞動出雲南的魅力,舞動出大自然的靈魂。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雲南的村寨

雲南的很多村寨都藏在深山裡。

在一座山的半山腰,那裡沒有路,許多樹根交錯地糾結在一起,楊麗萍在一個叫蝦嘎的放牛娃的帶領下,走過村口的大榕樹,一點一點往下走,在雲霧之中,幾座房子顯現出來。他們走到一塊凳子大的石頭旁,蝦嘎要在這裡給楊麗萍跳一段盲鼓,驚人的是,再往前走一步,下面就是懸崖了。在凳子大的石頭上,蝦嘎跳起盲鼓,鼓聲打得山響,迴盪在山峰之間。看完後,楊麗萍帶蝦嘎去了自己的舞團。

舞團日益壯大起來,這些來自山野的年輕人,汲水能歌,起火能舞。他們和楊麗萍一樣,在大自然中隨心而舞,不矯揉,不做作。舞蹈就像說話一樣,是他們與這個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

就這樣,一個民族風味十足的舞者,帶領著家鄉的年輕人,創作出一部震撼人心的舞劇——《雲南印象》。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雲南印象》劇照

《雲南印象》中原汁原味的泥土氣息,舞者身上蠻氣十足的活力,他們跳躍,擊鼓,肆意舞動著身體,從靈魂深處爆發出的、不加雕琢的、穿透力十足的歌聲,這一切,都使觀眾覺得既陌生又親切。

2009年《雲南印象》開始年度世界巡演, 使中國藝術第一次進入全球最頂尖的PBS品牌列“GREAT PERFORMANCE”,《雲南印象》在美國辛辛那提做連續兩個星期的推廣性演出,16場精彩表演轟動了整個美國。辛辛那提市長特地將演出日命名為“雲南印象”日,“雲南印象”就此成為辛辛那提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紀念日。

楊麗萍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夙願——把家鄉最美的舞蹈展示給外面的人看,雲南舞蹈不僅征服了國內觀眾,在國際上也廣受讚譽。

柴靜在《看見》中採訪過楊麗萍,她們倆有過下面一段對話。

柴靜問:“有人覺得你做《雲南印象》是你要為自己的民族文化盡保存的責任,你是這樣想的麼?”

楊麗萍輕輕一笑:“你看那大豹子,它要生孩子,才有了小豹子,大豹子沒覺得它有什麼責任,它保護著小豹子,養大了,它就走了。只有我們人覺得,我幹了這個事兒,怎麼沒人誇我啊,其實大豹子根本沒有這種想法,孔雀也沒這個想法……”


仙女楊麗萍:她都61歲了,怎麼還這麼美?

指揮舞劇的楊麗萍

年輕時的楊麗萍關注自己,為自己編舞——《雀之靈》、《兩棵樹》、《月光》……此刻的楊麗萍關注雲南,關注眾生,為文化編舞,才創作出《雲南印象》。

這個時候的她,更加的光明,更加的遼闊。 ——肖全 2002年 雲南昆明



楊麗萍,一個來自大自然的靈魂舞者。她曾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的舞蹈世界。卻不在廣闊的世界裡迷失自我,而是在見過世界的模樣後,遵循內心的選擇,回到最適合自己的雲南。她在舞蹈世界裡不斷探索,既是研究舞蹈,又是拓展生命的寬度。

最終,她活成了自己最喜歡的模樣,也活成了世人眼中最美的舞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