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你買不到的口罩,大量出現在了微商的倉庫裡

從1月20日,鍾南山先生提出可能存在人傳人的情況,口罩,作為最簡單獲得,也相對最直接有效的防護用品,受到了全國,乃至全球的追捧。一時間,中國口罩售罄,全球口罩售罄。一位在國外生活的小朋友直接說,“我們這裡也買不到。”

其他醫用防護物資,包括醫用手套、護目鏡、額溫槍等,也成為備受追捧的熱銷產品。

人們不禁會問,世界第一大生產製造加工國的中國,會被口罩這麼的個小玩意難道?對,這匪夷所思的事情還真就在咱們這個國家發生了。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大量社會力量介入疫情防控工作,為一線提供了醫療防護用品。在解決一線物資緊缺的同時,大量“熱錢”的湧入,也讓一些人開始動起了歪心思,囤積起來高價賣給這些不懂行市的“社會組織”“志願服務團體”,是個好買賣。

另一方面,口罩行業近幾年確實不景氣,許多有資質的口罩生產企業,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推出了這一領域的競爭,廣東的一些企業甚至“已經在註銷企業”的狀態。加上本次疫情發生的時候正值春節前後,導致許多物資生產企業放假停產,大量產業工人返鄉。春節過後疫情加重,各地對於人口流動實施了不同程度的管制、隔離等措施,上下游產能一直飄忽不定。

還有就是,政府對於口罩等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的統一調配,也讓為數眾多的防控物資無法流入市場流通,到目前為止,線下藥店、商場,仍然鮮見此類物資上架,線上的電商平臺也採取的是每日限量供應的措施,讓公眾對於防控物資匱乏的狀態更加恐慌。

物資的短缺,獲得渠道的稀少,讓公眾在疫情發展的同時,處於無所適從的狀態,正所謂有病亂投醫,這種時候,的的確確是有問題找不到解決方法,怎麼辦?

其實如果你去過浙江義烏,這個全國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你會發現,時下紅的發紫的電商直播在義烏其實排行老二,穩坐第一把交椅的是一個你可能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團購。此“團購”並非傳統意義上美團等“百團大站”時期的團購,而是基於微信和其社交生態延伸出來的一種商業模式:微商。

在全國線上、線下都鮮有售賣防護物資的情況下,微商成了公眾獲取防護物資的一個重要渠道。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微商們真的是在用一己之力,撐起整個國家的醫療物資市場。

實際上,在防護用品,尤其是口罩稀缺的時候,中國強大的微商們,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稀缺的防護物資,開始“書寫”他們新的“創富神話”。

在“手慢無”“當面交易”“不開票”“手續齊全”成為微商口中金子招牌的同時,“愛買不買”“傲慢”“挺吊的”也成為新時代微商的“新態度”。

其實打本心,如果價格合理,微商未嘗不失為一種快速調配市場的社會力量。但是,市場往往總是被一些破壞規矩的壞人先擾亂的。

疫情發生前,某寶和某東平臺上,50-90元一支的額溫槍,上週微商團購價在250-300元,本週已經漲到了400+,一包(10個)在線下藥店,幾元到十幾元的醫用一次性口罩,上週微商團購價在2-3元,本週突破了4元關口,有望直衝5元。

今天更是看到有志願者通過團購渠道,買到了湖北疫區發出來的口罩。這事細思極恐,也不敢深想,一出手就1萬、2萬隻口罩的微商們的貨源都是哪裡來的。只要不是疫區倒賣出來的,都個你們燒香了。話雖這麼說,其實內心很明白,暴利面前,沒有幾個人能禁得住誘惑。

微信作為一個公共平臺,相信大家都知道微信的強大,你群裡說啥,它都能知道,你票圈發啥,他也能有效的進行屏蔽,這在微信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技術,那為什麼不用這個技術,打擊囤積居奇的微商呢?

明早起床口罩不知道會幾塊一個,額溫槍會不會突破500。微信大大,求求你管一管吧,你們動動手指頭,這事就能緩解一大半。微商大大們,你們也是人,也有一家老小,別再倒手炒價格了,我們真心求饒了。

黑暗之中,期盼那個提燈引路者,帶我們渡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此時此刻,你買不到的口罩,大量出現在了微商的倉庫裡

文末附最新口罩產能情況一手信息:

據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一條全自動的口罩生產線,在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日產能在5萬隻左右(KN95標準);目前廣東一家企業生產的口罩機,日常能最高也就剛剛達到15萬隻(一次性醫用),而這種機器,這個企業一個月也只能生產2臺。

這幾天網上各種大企業紛紛喊出要日產500萬隻口罩,這其實都只存在在紙面上,要生產和達到飽和產能,是有本質區別的,口罩生產設備從生產到調試,沒有半個月是下不來的,也就是說,網上能寫吹牛的大企業,能不能買到這些設備先放一邊,買到了生產出來,最少也要半個月一個月。

工信部2月初對外說,產能也才恢復到60%,日產突破千萬,並且表示疫情發生前,全國的產能大約在日產2000萬隻左右。

所以口罩確實是缺的,少出門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